現在的入學方案號稱多元,目的是讓有不同興趣領域的學生有多種入學的優勢,但這多元卻演變成讓每個學生要面面俱到。
最近因故常去某大型醫院,在急診室門口看到幾位中學生在當志工,我很好奇他們能做什麼所以特別觀察,只見他們就像門神一樣就站在門口,
當志工列為入學比試項目時就產生了這種畸形的現象,在家長、學生擔心競爭壓力之下,作文、才藝、音樂、體能沒有任何一個學科是可以讓學生放鬆的。
設計制度的人忘了「人性」這件事,教育部官員要家長保持平常心,但實際狀況已經證明這是一場災難。
這場災難讓我更擔心的是階級、貧富差距,以前窮苦人家的小孩只要夠聰明、努力就可以讀到好學校,藉由好學校的學歷可以有更多機會獲得較高薪的工作,
但是現在這些人無力支應這些評量項目,未來可以讀到國立學校的機會就變少,只能到私立學校的學生可能就因繳不起學費而放棄繼續升學。
而現在的大學政策又是另一個怪獸
廣設大學又不嚴格管控在校成績。讓學生評量老師,演變成老師要去討好學生。五花八門的系所跟就業市場脫離
造就了許多畢業後不想工作、好高騖遠、工作態度不佳的年輕人
tsaichan wrote:
因為我實在不懂它們在算甚麼?...(恕刪)
一個籃子有8個蘋果,拿掉一個剩幾個?
這是我小時候的教法,很直覺也很好理解,數字增減是數位的概念,「趨近」、「大約」、「近似」是類比的概念,教小學生用類比應用在數位,我是認為不是很恰當,如果要講概念,頂多教個一兩堂課即可。
但如要訓練小學生整學期、學年都用模糊的概念去學數學,這應該會比老方法難教也難學,不只學生痛苦,老師也會很痛苦。
小學國文考文句的句型(譬喻法、修辭、擬人...)
聽說現在國中都有銜接教育,補強學生的能力。
我家老大今年要讀小學,我已經打定主意,反正國中不用考試,學校學不會也不會強迫她,有些也不需要學,在家就教她傳統方法,免得她上中學後跟中學教育脫鉤。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