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合約裡面有沒有技術轉移等等...以大陸的規模, 可能不久後會看到官員們喊: "吃石斑救漁民, 愛台灣! 當蒜!"節錄部分文章:大陸早期養殖用石斑苗,除少數海捕外幾乎全由台灣供應,香港為台灣早期石斑苗空運主要之轉運點,因需求量大,空運量不敷要求,而開始船運。中國石斑魚苗生產技術發展,主要源自兩個系統,一為日本,另一則為台灣。1989年,中國藉由外交的力量,延請日本栽培漁業協會協助,引進日本海水魚繁殖技術,於山東小麥島、廣東大亞灣,設置種苗中心,本來也要在海南瓊海,專為開發石斑種苗設置生產機構,但沒落實 。我們台灣是由業者主動投入大陸市場,兩邊操作方式雷同。但中國大陸業者以台灣技術為基礎,已經發展出更多元化的生產方式。根據中華全國工商聯合會水產業商會,2011年中國大陸石斑魚主要養殖區產量海南6.2萬噸,廣東2萬噸,福建1萬噸,其他如廣西、浙江、山東為0.63噸,中國石斑魚養殖面積大,從業人口多,產量2008年還只有四萬多噸,到今年估計將達十萬噸。據上海水產大學的估計,中國目前石斑魚市場每年約需要40萬噸,而且每年市場還要增加20%的消費。除國內生產外,其餘全仰賴進口,市場還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只是未來石斑應該會朝向大眾化市場價格發展。
dubitanshi wrote:維持台灣的利基就是靠不准對方進步,要對方不可以在養殖技術上提昇,是不是這個意思?? 如果進步是靠自己, 那沒什麼好說的~不過契作是賣東西, 不是賣技術啊至於技術怎麼被學過去了, 對岸肯定有很多方法...太多產業被搞掉了, 漁民們不自愛, 真的會害了許多人TET wrote:當事人才剛說契作約受惠 虱目魚協會挺服貿 現在還有合約啊, 只是好景不再, 能挺多久?
「當初,就是因為ECFA簽約時,青斑一台斤暴漲到三百元,吸引大量養殖戶投入,」戴昆財說,沒想到大陸業者的產量也大增,導致現在台灣漁民血本無歸。---------------這是你不願意貼的部份賺錢的時候笑呵呵賠錢的時候就跳出現假如照原文黃立委之質疑政府配套不足和事後調查及產業應變能力不夠這還說的過去但很顯然你的解讀與原文及事實有落差事實上政府運用談判已經努力幫產業開一道門多個市場業者自己也要努力升級降低成本並開拓新市場運用戰略商業手段隔開市場維持品質好應付競爭假如只會重複用簡單複製單純擴大產能自然容易隨他人如法炮製而波動導致降價眼光不準那自然不足以應變未來變化當然升級這不是簡單的事可是競爭本質就是如此再說...能賣出去到對岸如此高的比率業者自己都一窩蜂搶賺快錢自己要放在同一籃這就不用檢討負責嗎?文中就已經承認"沒想到"若只會怪別人甚至牽拖協議本身...別人是專門負責養你一輩子的嗎?見樹不見林斷章取義
TET wrote:當事人才剛說契作約受惠 虱目魚協會挺服貿..(恕刪) 當時2100全民開講還去學甲訪問養殖戶普遍都是接受契作一來價格不差而且綁定二來不會被中間商剝削節目中陳揮文還大聲質疑養殖戶接大陸的單幹嘛兩年後撤單怎麼辦?我已經懶的罵這個獅子頭了逢中必反
dohan8850 wrote:普遍都是接受契作 現在還有利益可圖啊, 成本38~39, 契作價格41(逐年下降)對岸說:上海水產集團預計以5年時間向大陸消費者推廣虱目魚過去3年以契作方式收購學甲虱目魚,在大陸市場上幾乎以成本的一半價格促銷因此仍處於「慘賠」狀態明年就是第五年了, 之後要人家賠錢收購, 應該是不可能啦!
不客氣的說臺灣目前的問題是由於臺灣缺乏競爭力導致的。不管哪個產業,碰見大陸企業和大陸人,未戰先降,兩腿發軟,第一件事不是想提高自己的水準,而是求著政府把自己保護起來。不是想進攻到對方的領域,而是先把自己圈起來。如果臺灣企業還有這個心思,以後會越輸越慘,最後完全封閉自己,變成一個真正的島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