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y9999 wrote:
民間檢驗室也是受政府...(恕刪)
全世界的受委託的標準檢驗實驗室都是如此,不光是台灣。
這些是標準檢驗實驗室,針對標準規範,進行相關檢驗,並不是學術研究。
沒有人會去驗,標準上面沒有的東西。
食品就根據食品的標準規範,藥品就根據藥品的標準規範,紡織品就根據紡織品的標準規範。
誰知道額外出現的訊號或圖譜,是什麼東西呢?
尤其以前的檢驗設備用HPLC、GC,除非有標準品,或是過度大量的訊號,不然很難發掘出其他異常。
現在用LC-MS、GC-MS,更有錢的實驗室用LC-MS/MS,直接比對資料庫,才有發掘未知添加物的能力。
另外,所謂「零檢出」是一個很不負責任的說法。
舉一個簡單的狀況,國際標準規範,以GC檢驗「a」藥劑。GC對a藥劑的檢測極限,為1 ppm。
a藥劑在樣品的含量低於1 ppm,GC則無法檢出,報告上就會寫出「未檢出」或「ND.」。
以GC-MS檢驗「a」藥劑。GC-MS對a藥劑的檢測極限,為10 ppb。
或是LC-MS檢驗「a」藥劑。LC-MS對a藥劑的檢測極限,為5 ppb。
若是標準規範,未修改制式檢驗的設備為GC-MS或LC-MS,所有檢驗結果仍以GC為依歸。
所以變成政客口中,對a藥劑的「零檢出」。
從事檢驗或常送樣檢驗的單位,不會直接講「零檢出」,而是說:「使用XXX設備檢驗a藥劑,未檢出」。
許多在媒體上面吵翻天的檢驗結果,很多人可能都看不到實際的報告內容和檢驗方法。
這就留給有心人士的操作空間,進行惡意或是放大解讀檢驗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