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gm98 wrote:
針對目前居家檢疫與隔離者,台灣使用了不能說的『高科技』...? 有嗎?
即使居家檢疫者故意不帶手機出門或關機,也百分百知道.....?
高科技是政府/媒體說的.

不能說是不希望被認為像共產黨一樣監控人民,
打電話/自動撥號沒回應就知道
你可能沒帶手機溜出去了,
要大費周章找人回來, 這叫高科技?
不帶手機當然無法定位, 又不是電子腳鐐.
2020-03-31 19:44:27
〔記者何玉華/新北報導〕交通部長林佳龍今天晚間視察台鐵、高鐵板橋車站防疫設施,宣布自4月1日起所有大眾運輸系統、公路系統服務,全面都要量測體溫,連續量測2次額溫達37.5℃的旅客,將勸導返家休息或就醫外;旅乘客必須戴口罩才能進站或搭車、進入服務區。
連2次額溫達37.5℃ 勸導返家或就醫
林佳龍指出,4月1日清明節連續假期開始前,所有的鐵道車站都會量測體溫,有些車站使用紅外線體溫量測儀,有些則是人工以額溫槍測量,所有旅客都必須要戴口罩再入站,希望確保在連假期間,往返人潮都能安心地搭乘大眾運輸,讓防疫沒有缺口。
雙鐵、公路系統及郵局都納入
林佳龍說,目前高鐵的12站都有量測體溫,也都有紅外線的體溫量測儀,台鐵本來是先設在22處大型的車站,已提前自今天起在全部的239站執行,另包括1298個郵局、公路系統包括高速公路的服務區、公路客運的轉運站,也都要量體溫、要求戴口罩。
高鐵指出,全線已有9座車站裝設醫療級紅外線體溫量測儀裝設,苗栗、彰化、雲林三站暫時先以人工方式對進站旅客逐一量測體溫,預計4月10日前全面完成裝設。各車站維持每2小時一次頻率持續消毒。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3119065
tingm98 wrote:
另外,目前全面普檢較困難,但針對入境者、可能接觸者等『特定者』,
趕快擴大篩檢或做更嚴格隔離吧!
每天篩檢愈多人,對國人健康愈有保障。
引用醫師說法,說明全面普檢的困難度,但擴大『特定者』的篩檢,很有必要。
(可是,現在不是已有那種移動式的透明隔離採檢板,挖兩個洞伸進兩手,可隔離
雙方,無需一再換裝備?可能廠商只捐贈桃園醫院,全省其它醫院尚未添購....?)
--------------------------------------------------------------------------------------------
普篩?別出張嘴!醫師林靜儀爆第一線醫檢師有這些致命風險
2020/03/31 17:21:00
台灣境外移入確診人數增加,不少網友呼喊為何台灣不「普篩」呢?專業婦產科醫師、前立委林靜儀在《94要客訴》節目上呼籲,其實普篩真的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容易!光是第一線醫護人員的「裝備」,就是一大困難。她還舉例,台灣2300萬人,以目前感染者322人來算,普篩全台灣的話,就是平均每10萬人篩到一個確診,「現階段台灣真的還不需要」。
(文章未完請往下,影片36:50起。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n9KwEhQ49s)
許多民眾疑問,為何台灣不進行普篩?林靜儀以專業醫生角度告訴你:現階段真的不需要!她提出兩點理由。
第一,第一線的醫檢師就面臨極高風險。林靜儀舉例,想像排隊來篩檢的人數有200人好了,進行篩檢的採檢官,標準配備就必須穿防護衣、戴手套、口罩。採完一人之後,就必須換掉所有衣服,再換一套新的。因為如果第一個就是傳染者,沒換衣服的話,就等於傳染給接下來幾百人。林靜儀醫師說,大家不要覺得普篩「篩一下就好」,對醫護人員來說,其實冒著很大的風險,「真正要一個一個跑PCR的可不是你,是第一線的醫檢師」。
至於在機場入境時,前兩個禮拜由於人數過多,檢測能量無法負荷,但目前人數變少,林靜儀認為,應該可以做得到。
第二,普篩的定義。林靜儀醫師舉一個簡單概念,假如是一個「已經爆發社區傳播的地方」,100人裡面會有30個是感染者。但台灣尚未出現社區傳播,台灣2300萬人,目前感染者3百多人。「普篩全台灣」的狀況下,約是每篩10萬人,篩到一個。即便算1千個輕症沒有檢查到好了,那機率就是「每篩10萬個,找到5個」。
林靜儀醫師在臉書上呼籲,戴口罩,勤洗手,不要群聚,會比普篩來的更當務之急。
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717696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