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

廖玉蕙:過去65%文言文的教育成功嗎?

gufan wrote:
現在不會翻成歌劇魅...(恕刪)


應該套用日式漢文,
翻成 歌劇院怪人 ---- 『オペラ座の怪人』 (オペラ座の怪,オペラの怪人)

漫畫金田一少年事件簿,
當時東立少年快報就是翻成歌劇院怪人.
挺失敗的,因為35%的白話文教育也失敗了

乾脆都不要教育,讓它們整天上網就夠了,可以整天玩疊字美學

我覺得你是不是搞錯重點?比例問題可談,選文才是重點。
白話文根本自己看就好,白話文還要拿來教,我還真不知道要教啥? 考試會考啥?還是用不到,乾脆廢了國文課?
如果報紙副刊白話文看不懂,可能得從小學國中讀起,另外,文言文跟做簡報關係沒很大吧,尤其是在工廠。
國文課的重點,不是在於以後用不用的到,在於深化自己,有興趣的人會繼續鑽研,沒興趣的人唸完高中就停了,更沒興趣的人,那唸高職吧,完全不想唸書的,國中畢業可以出社會了。
如果要提到沒用的東西是否該學? 年輕時,會有點這種念頭,現在我就不會了,有些東西是內在的,不是賺錢的,內在的東西有時會引發創意,台灣有時缺的是這個,我想您被工廠文化渲染太久了。

台灣向後退 wrote:
報紙副刊有很多寫得很...(恕刪)

b108463 wrote:
我覺得你是不是搞錯...(恕刪)


文言文本身何罪之有? 國文老師自己教不好就怪罪文言文比例高! 學生自己不長進就覺得課程會消磨意志! 最簡單的白話文都分辨不清了, 還要侈言別人不會簡報?

有人問 "中文沒學好,請問共同認知與共識的差異很大嗎?", 現在這位白話文都搞不清的人要來教我們中文該學甚麼課程??

Lightwave18 wrote:
正常情況,學生不可能繳白卷,怎麼會沒有答案
老師心中先設定立場,刻意引導學生去某方向,那叫扼殺創意。

另外,今日偶然看到某平面媒體有住美國加州的
讀者投書,莎士比亞的作品,美國學生到到高三才會讀到幾篇,更深入的作品,是文學系所才會讀到。


美國常用的考試是 essay 寫作
老師通常不會預設立場
會看你的邏輯,組織,架構,論點,如何舉例驗證支持你的論點等等等
而不是你的 是非 還是 AB 答案本身

講國外的方式差太遠了
應該要兩邊都有上過的人討論才有意義(尤其是真正想要教改的人)

今天三隻小豬出來招集然後衝撞立法院的學生來建議課綱內容

還有什麼好討論課綱的?
擺明了就是要呼弄民眾而已
廖教授的邏輯也是有趣到不行
"廖玉蕙在投書中指出,高中國文文言文課文的比率從課綱看出,是從九五、九九、一○一的45%、55%、65%遞增,但學生的國文程度據說卻是逐年遞減,如果真是這樣,我們要反省的不就該是遞增的錯誤嗎?怎麼卻又說是文言文讀得太少所導致?"

國文程度逐年遞減直接歸因於文言文的比例不會太武斷?
能排除沒有其他影響要因的可能性嗎?

doudouchien wrote:
以後就換我們翻譯的東西被別人笑了! ! 可能不需要等很久,...(恕刪)


神鬼系列早就被人笑了不知道多少年了
不用等
廖玉蕙的邏輯真是可笑又貧脊

失敗的過去確定是教材的緣故嗎?

她從哪一點證明給大家看?

台灣學生的數學演繹能力弱

大家視之為畏途

後來改成建構式數學

試問台灣學生的數學能力有提升嗎?



吃屎時第1個怪的就是嘴巴,
把腦放在那阿,
腦要用阿.
錯的不是文言文

錯的是把中文當成英文來教

教甚麼主詞副詞形容詞

還有媒體腦殘的 "的部分" "的動作"
  • 2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