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唯 wrote:
只要有必要,請問那...(恕刪)
可能我是老一輩的人
成長生活於20世紀
在那個年代
我們普遍相信言論自由是民主政治的基礎
任何想要對言論進行審查的政治團體
無論他的理由與偽裝是甚麼
都是集權與法西斯
這個島上也曾有一群人、一個政黨這樣相信著、奮鬥著、甚至犧牲了很多前輩
最後換來後生晚輩得以登上最高峰
但是看來世道變了
這批人現在想的不是維持當年的理念與信仰
而是想怎樣好好攫緊現在的權位
對我來說
光是起心動念,希望有些言論(在法院訴訟之外)要被審查、甄別
就已經是專制極權的表徵
何況是由政府和具有/友善政府色彩的機構單位來執行
這根本就是1984的真理部
當然我不會感到奇怪
這就是政治權力的本質
而這些傢伙以後自然也會有人來收拾
(無論牠們多麼想要千秋萬世)
我想到的是像唐委員本來這樣並不太具有政治色彩的人
可能在其中扮演的腳色
我相信唐委員想的以科學技術去幫助社會的初心
但是歷史告訴我們,政治部門對科學家的良好善意是毫無感覺的
他們只會把你心血拿去當血滴子
所以請唐委員好好想一想吧
oviraptor wrote:
何況是由政府和具有/友善政府色彩的機構單位來執行
以國際上 Google News 和 FB 目前為止的經驗,是 IFCN 成員通常以查核當權者的訊息為主要工作。也就是中央社的發文將受到更詳細的檢視。
媒觀的新聞稿認為,NCC 還是可以邀集各界專家學者、實務界以及第三方團體就此一議題,共同討論這一個做法是否可行。
我相信大家的主要疑慮就是:如果以 FB 現行的做法,由三個以上的 IFCN 成員互相檢證,其中兩個同意才能確認,那麼黨組織是否會以不正當手段,掌控這些第三方機構的人事。
如果討論的結果,是這個疑慮無法排除,那與會的平台業者自然可以認定,台灣還沒有能夠免於政治干預,無黨派進行爭議判斷的方式。那就是這樣,我們也不會強求。
audreyt wrote:真心建議委員,要朝網路實名認證的方式去做,台灣的網路環境才能朝更先進的方向邁進。
轉貼一下答客問:一...(恕刪)
舉例來說,現在多數小學生擁有Facebook帳號,事實上多半是以「假生日」的方式申請帳號,依據美國法令未滿13歲是不得申請網路社群帳號。
實名認證不代表實名發表網路文章、言論,而是方便假新聞、網路詐騙之類的查緝,更可進化到網路實名購票、申請行動電話號碼等保障網路人權的健全做法;以目前台灣的做法是申請自然人憑證,既費時又不方便,可以了解台灣的網路人口有多少人申請自然人憑證即可得知一二。
網路實名認證可先從購物網站、拍賣網站、購票網站做起,小小建議,望能討論採納。
君顏甚厚,汝母知否?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