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中韓FTA對台灣的影響根本不算嚴重


hn1271n wrote:
你根本就沒有仔細研究南韓的FTA策略
自從美國牛肉進口讓一個南韓總理垮台後

南韓就非常重視民間實質參與FTA談判的問題

而不是像台灣這樣政府專斷獨行(恕刪)


講到最後還是政治問題嘛
你想講的不就是這個嗎?
而且你的回文根本就沒有回答到我的問題
重點根本不是在南韓的FTA內容是如何產生的
我再問一次
如果南韓技術這麼厲害
照你的邏輯
南韓靠技術強就可以打遍天下無敵手了啊
為什麼還要去簽FTA?????
連你所謂技術很強的南韓都要去簽FTA
我們技術不如人又有何理由不簽呢?

另外
到底關稅跟技術研發有甚麼關聯????????
heroo wrote:
只能說 夏蟲不可以語...(恕刪)

現實就是除非你生產出來的是跨時代的驚艷產品
不然品質差不多時,大多數人還是以便宜為優先考量>
為什麼台灣要生產"品質差不多"的產品?
台積電如果抱持生產"品質差不多"的產品的信念,會有今天的成功嗎
台灣早就該放棄低價競爭思維了
如果5%的價格差距就足以決定台灣企業的生死
那南韓現在就可以讓韓元貶值5%消滅台灣企業了
每場比賽都先讓5分,
差距我們可以靠12碼罰球踢進不用怕....
生平進退如飆風 一睨人才天下空 獨向蒼天橫冷劍 何必生吾慚英雄
paulpro wrote:
每場比賽都先讓5分,...(恕刪)

讓5分?你的比喻不當
如果按照你的比喻 那台積電豈不是每次都讓對手10分以上都還能贏
如果不搞fta都能讓企業增加讓五分的實力
想起來退出wto豈不要賣專利跟設備給韓國了
那還等什麼呢?
hn1271n wrote:
真是沒有志氣的想法,台灣現在的銀行貸款利率才2% 就算向銀行借錢進行技術研發也不必負擔太多的利息成本
以色列90%的企業都是中小企業
但是這些中小企業的技術與競爭力並不差


志氣對成功的人才有用
對其他失敗的人只是空話
不是貼在牆上就有神奇魔力
研發是"燒錢"的單位不是賺錢部門
請注意!!是"燒"不是"花"錢而已
沒成果或只有小進步沒有利基沒有太多市場區隔還是會倒閉
請認清現實不是只有你在研發!!
雙方技術力相當沒有決定性突破最後還是比價錢

你要貸款當銀行是你家開要借就借
買房沒擔保你一毛都沒有
更何況是這種肉包打狗生意
重大投資建設背後都有財團或國家擔保
銀行哪裡是中小企業去借要多少給多少
就算能借到小額若沒進度沒成績
它要獲利要賺錢回本誰會陪你一搞好幾年只回利息
銀行沒搞頭隨時就斷你銀根
而大部份要借都是等收割能確定收益
你有訂單要擴廠要添購設備才敢放款
又不是吃素光研發八字都沒一撇誰要投資?
搞不清楚狀況

現行國家就有創設一些基金就是要滿足這類需求
但很現實杯水車薪大部份都是有去無回
因為凡人沒有預知能力押錯寶就是死
連國家押寶微軟都會死
誰能保證研發成果一定能回收?
你想的到別人又不是傻子怎不知道要進步要升級
光出張嘴就成哪裡還輪到你

以色列...
美國軍事政治力挺軍伍技術能轉移
有一堆猶太人銀行家當企業背後金主
台灣是有多少人有華爾街猶太乾爹?
暈倒~

hn1271n wrote:
台灣早就該放棄低價競爭思維了
如果5%的價格差距就足以決定台灣企業的生死
那南韓現在就可以讓韓元貶值5%消滅台灣企業了

韓元貶值時,台幣通常會跟著貶值,你不知道嗎?

你一直提台積電,今天晶圓代工沒有關稅上的問題,如果有這方面的問題,你以為台積電會不在乎5%的關稅嗎?

今天你努力作研發,難道其他國家就不努力?
台灣今天是技術領先?
台灣能投入研發的經費比其他國家多?
台灣研發人才比其他國家多?
你憑哪一點認為台灣可以光靠研發,不需要FTA就可以過得很好?

還有,你一直迴避很多問題,例如為什麼美國、歐盟、日本這些技術先進國家,也在搞FTA呢?

台灣現實的狀況,明明就是沒條件不玩FTA,不知道你為什麼不敢面對現實?
hn1271n wrote:
中韓FTA的稅率調降...(恕刪)


把研發講得好像是去自動販賣機買東西,錢丟進去,東西就出來。
我自己在公司裡從事研發,到目前整組人經手十多件專案,真正成功有賺錢的研發專案只有五件。
不要老是看那些商業雜誌如何描述xx產品成功,雜誌記者沒告訴大家,那家公司推出過多少失敗產品。
別光靠媒體、專利數量、雜誌和網路的資訊多寡,就武斷地說台灣的公司不搞研發。
也不是什麼研發都是驚天動地,技術突破和概念實現,不是每個人都知道,也未必直接影響大眾。
即使專做代工,也不是沒有技術特點,就能夠接單子。更不是只靠一個特點,就能夠吃一輩子。

另外,3%~5%的關稅怎麼會不重要。
就算是全新產品和技術推出,和下游客戶議價,光1%的差距就是十幾萬美金。
別以為那些美國人、日本人、歐洲人都是潘仔,人家也是會算。
基本上,新產品講的都很爽,聽得也很高興。談到錢,每個國家的人都一樣,斤斤計較。
更別說常規產品,議價搶訂單,都是每分每毫斤斤計較。
多3%~5%的關稅,就可以讓業務失掉單子,更足以讓客戶把訂單轉到零關稅的競爭者上。
最簡單的算法,假設一家對外採購額1千萬美元的公司。
如果供應商多加3%-5%的關稅,可以試算看看該公司每年要多付給供應商多少錢。
光這個關稅的差異,寧可找其他品質相同但零關稅的供應商。




大家都挺nice的

願意認真的回這篇文..

樓主應該是還沒出社會的高中或大學生

所以對於社會及企業的一些基本概念都沒有..

要講到他懂, 可能不是件容易的事..


樓主可能不知道多少台灣企業已經是保三總二總隊了
差個三%關稅沒多大差異?
算算台灣出口產值的3%
就知道台灣商品會喪失多少競爭力

反正樓主是政治咖哈日族
逢中必反,逢日必哈
說再多也沒用
守法 一定要守法 公平 一定要公平
  • 2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