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

為甚麼一定要蓋核能電廠?


KUOSHENG2 wrote:
誠心建議你仔細看看『...(恕刪)


是你看到的跟我不一樣嗎?
突沸就是因為水中沒有適當的成核點,
導致溫度超過沸點卻沒有沸騰的現象,
這時如果水中的一些狀態改變,
比如有異物進入或是擾動,
就會因為瞬間沸騰而噴出來。

誠心建議你給別人建議前自己先確認一下吧
vivian93 wrote:
是你看到的跟我不一樣...(恕刪)


拷貝一段敘述,懶得打了:
『當液體加熱至沸點時,在液體表面的分子可輕易的揮發成為氣相,然而在液體內部的分子則沒有管道可讓其轉為氣相,一旦有一個氣泡出現時,許多分子突然有了管道可讓其轉為氣相,此時爭相揮發進入此一氣泡中,因此使得此一氣泡突然漲大,好像爆炸一般,稱為突沸』

如果你真的有用心看過網路上的訊息,提醒你注意一下絕大多數的敘述都有說到『到達沸點,但未沸騰』,
也就是說溫度到達水之三相圖的汽水分隔線上。不知為何你偏偏要去相信那一兩篇提到『超過沸點』的文章。

KUOSHENG2 wrote:
拷貝一段敘述,懶得打了:
『當液體加熱至沸點時,在液體表面的分子可輕易的揮發成為氣相,然而在液體內部的分子則沒有管道可讓其轉為氣相,一旦有一個氣泡出現時,許多分子突然有了管道可讓其轉為氣相,此時爭相揮發進入此一氣泡中,因此使得此一氣泡突然漲大,好像爆炸一般,稱為突沸』

如果你真的有用心看過網路上的訊息,提醒你注意一下絕大多數的敘述都有說到『到達沸點,但未沸騰』,
也就是說溫度到達水之三相圖的汽水分隔線上。不知為何你偏偏要去相信那一兩篇提到『超過沸點』的文章。


唉~~我原本以為我那樣解釋你就會懂了~~~
好吧~~我再說得更清楚一點好了~~~
我問你~~~
當我把一杯水加熱到沸點,
但是因為沒有任何的成核點可以讓這杯水沸騰...
所以這杯水是不會沸騰的...
那如果我再繼續加熱,
請問這杯水的溫度會怎麼變?
不變嗎?那能量跑去哪裡了?
不要跟我說光靠水面的蒸發就能帶走多出來的熱...

真的誠心建議你...
解釋不要只看字面上的意義。
你貼的那段話只是在告訴你"溫度達到沸點卻沒有沸騰"這個現象罷了...
卻沒有告訴你"溫度不能再進一步升高"...
也不表示"突沸時的溫度一定是在沸點"...
事實上突沸現象可以發生在沸點以上的任何溫度...
方法很簡單,繼續加熱就好了...
不相信的話你把一杯純水放到微波爐裡做個實驗就知道,
如果微波一分鐘可以讓這杯水發生突沸...
那請問我把時間設為兩分鐘會怎樣?
這種簡單的想法不用我再解釋了吧...

BTW...
熱力學上的三相圖只告訴你在特定的溫度和壓力之下,
物質最穩定的狀態是甚麼。
並不是告訴你在那樣的溫度壓力下物質"只會是那樣的狀態"...
這牽涉到動力學的部分我這邊不多解釋...
簡單一個例子,
你知道在常溫常壓下鑽石是一個不穩定的狀態嗎?
如果你把鑽石放在常溫常壓下,它會慢慢的相變成石墨...
但是為什麼大家都說"鑽石恆久遠,一顆永留傳"?
因為你要讓一個鑽石變成石墨的時間比地球的年齡還要長!
問題是如果你看過碳的相圖...
就知道常溫常壓下碳應該是石墨相...
所以不要太執著於相圖告訴你在甚麼溫度壓力下水應該是液態還是氣態...
我就說到這邊,再解釋下去就離題太遠了~~

另外跟你解釋一下沸騰的成因,
因該有助於你理解突沸這個現象。
你知道沸點就是液體的飽和蒸汽壓等於液面所受大氣壓力時的溫度,
那你知道為什麼飽和蒸汽壓等於液面壓力時就會沸騰嗎?
簡單的說,液體分子之間的引力其實很小,
所以液體表面的分子很容易變成氣體,
但是液體內部的分子為什麼不會變成氣體?
就是因為液體表面受到了外界氣壓的壓力,
當液體內部的分子要變成氣體時,
也就是要在液體內部形成氣泡時,
這個氣泡就等於是一個空洞,
外界的大氣壓力就會想要把液體往這個空洞壓縮...
如果這時候氣泡內的壓力小於外界大氣壓力,
液體就會被往氣泡內壓進來...
就像我和你同時推一個物體,你的力量比我大,物體就會被往我這邊推...
那氣泡內的壓力是哪裡來的?
當然就是這個液體的分子變成氣體以後產生的蒸汽壓力。
重點來了,
當溫度低於沸點時,液體的飽和蒸汽壓小於液面大氣壓力,
甚麼是飽和蒸汽壓?就是在該溫度下的飽和蒸汽所產生的壓力,
簡單的說就是這個物質在這個溫度下所能產生的最大氣體壓力,
而液體內部如果要產生氣泡,當然只會有這個液體分子的氣態成分。
所以氣泡內的壓力最大就等於液體分子的飽和蒸汽壓,
也就是當溫度低於沸點時,氣泡內的壓力永遠小於外界的大氣壓力,
所以就算液體內部的分子變成了氣態,也會馬上被壓回液體裡面。
因此溫度低於沸點時只有液體表面的分子會慢慢的變成氣態。
而當溫度達到沸點時,
這時氣泡內的壓力就可以抗衡外面的大氣壓力,
所以氣泡可以在液體內部形成而不會被壓回去,
然後因為氣體密度比液體小所以成型的氣泡就咕嚕咕嚕浮上來,
這就是我們說的沸騰。
但是有一點沒說到,
就是儘管溫度已經達到沸點(或超過沸點..為了怕你再次誤解所以提一下),
液體內部的分子也要有"機會"變成氣體才能引發接下來的一連串沸騰反應,
而這個機會,就是我前面說的成核...
也就是液體內部要有一個"界面"產生,
有了這個界面,那些液體分子才能在這個界面處變成氣體產生氣泡。
所以如果液體內部沒有任何可以讓分子形成氣泡的界面的話,
那就不會有沸騰的現象發生,
而這時如果繼續加熱液體的話,溫度就會超過沸點,
直到液體內部出現了那個界面...
而這個界面,可以是不同物質之間的界面,
(所以才說微波爐加熱水的時候要放個湯匙之類的)
也可以是同物質而不同相之間的界面,
(液態水和水蒸氣的界面)
也可以是同物質同相但有明顯差異的地方,
比如說液體對流就是一個例子,
所以為什麼用瓦斯爐燒水從來不會聽到有突沸現象,
因為瓦斯爐加熱是"定點加熱",
也就是會讓整鍋水的溫度發生不均,而導致對流...
這個對流就可以是前面說的那個界面...
但是微波爐加熱時是"整杯水的每一個水分子同時被加熱"
所以整杯水在加熱的過程中不會有溫度不均,因此不會發生對流。
如果這時又沒有其他的成核點,
那這杯水就算溫度達到沸點也不會沸騰...
"而會繼續升溫"...
我想說幾個爭議點.舉幾個例來說.
溫室效應.美國國家研究報告說.跟CO2不是很大關聯性.所以不簽東京議定書.但一般的研究團體說有很大的關連性.這就看你相信誰?
如果火力發電汙染嚴重.林口人因該很多病痛?如果很在意空氣品質.請先把汽機車禁用.鋼鐵水泥也都禁.請想一想數據就像上面溫室效應一樣.你相信誰?
放射性物值大家不陌生.居禮夫人那年代還把放射性物值當寶.能吃當裝飾.有錢人的聖品.現在敢嗎?那算是公認的危險物質對吧?CO2算是公認危害溫氏效應?
平均電價核能0.63元燃煤1.42元燃氣3.2元.核電為何比美國便宜?說真的我想請專家解釋給我聽.http://chns.org/s.php?id=8&id2=149 中華民國核能學會的報價.那為何聽到有人說政府都是虧錢補助百姓電價?
煤炭價格跟石油政府都是採簽約.怎常有人拿國際浮動的價格來給人看?侍讀是因該請台電公開笧購價格?
放射性廢料跟除役後燃料棒需要存放多久?新聞上看政府回答民眾的答案不一致?存放過程的成本不用算?
核災萬一發生後.台灣損失有多少?誰要當敢死隊搶救?有些人說核災不死人.那出事為何要撤離?

Mimg wrote:
平均電價核能0.63元燃煤1.42元燃氣3.2元.核電為何比美國便宜?說真的我想請專家解釋給我...(恕刪)


計算方法不同結果就不同(光是會計基準就有很多天差地別的各種不同算法).
運用不同計算方法與基準算出來的結果基本上沒有任何比較的意義.
這也說明為何即是同樣是燃媒(或核能,燃氣等)會在各個地方出現一堆完全不同的數字.
在沒確定與搞清楚各數字的計算基準而直接拿來比較與論述,
只會出現精神混亂毫無意義的大亂鬥.
Mimg wrote:我想說幾個爭議點.舉幾個例來說.
溫室效

每件事,每樣物品都是一體兩面有好有壞,全憑怎麼看怎麼做。
炸藥用不好會讓人喪命,用的好可以讓生活便利。
核電並不是完全危險,只要管控得當,對生活是正面的。
在沒有找到比核電更"好"的替代發電方式之前,我們應該討論的是如何控管現有核電廠,讓它們更安全,而不是一昧的只要求廢核,卻無法提出廢核後的替代方案,為了發生機率很低的"核爆",硬要人民犧牲便利的生活。

KUOSHENG2 wrote:
拷貝一段敘述,懶得打...(恕刪)


跟他爭這個幹嘛,核子反應爐又不是微波爐,管他突沸是怎樣

反應爐內水是快速流動且不斷改變方向的,成核點隨便都有,所以一到沸點就氣化啦




fisheriestw wrote:
計算方法不同結果就不...(恕刪)


您說的很有道理, 但反核, 反核四都只是藉口, 您就算拿出再多的數據,他們也不聽,本來被這些人奉為神明的林宗堯, 只不過上了電視沒按主持人暗示的反核四, 而説只要好好監督核四還是可以好好完成, 運轉....第二天開始他們就不再提到林先生, 不然就說他被政府摸頭了, 這些人真正的目的是什麼......明眼人都知道...
jason000111 wrote:
您說的很有道理, 但反核, 反核四都只是藉口, 您就算拿出再多的數據,他們也不聽,本來被這些人奉為神明的林宗堯, 只不過上了電視沒按主持人暗示的反核四, 而説只要好好監督核四還是可以好好完成, 運轉....第二天開始他們就不再提到林先生, 不然就說他被政府摸頭了, 這些人真正的目的是什麼......明眼人都知道......(恕刪)


認識或稍了解林宗堯的都知道林本人從頭到尾自己根本完全不反核或反核四.
他不過是基於工程師的專業本職點出問題點, 卻被反核團體/媒體/人士刻意斷章取意, 弄成他好像反核, 反核四的標竿, 其實他自己也很生氣也很無奈. 標準工程師講一堆一般民眾聽不懂的, 反核團體/媒體/人士只想聽他們想聽的及結論.
最近忙著應付懂核能的長官,教他理解壓力容器的設計,
規範是: 一個ASME Sec. III壓力容器,設計測試條件是142 psig/飽合溫度(ie.180C),
結果我是用142 psig/220C做設計及測試,他說我用過熱溫度進行設計及測試,不等於飽合溫度,與規範不符,判我不合格.
所有相關的人費盡唇舌還是沒辦法讓他理解,他又是懂核能的長官,缺他一個印章,
請他在懂核能的機關裡找機械相關的來諮詢,也不要.
我建議他去找個大學機械系修學分,學費我出,反正核四短期內不會運轉,他可以慢慢唸,他也不肯.
我看就不理他吧,缺一個印章是台電要努力的事.



  • 2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