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后樓討論禁摩的觀點我倒是有不同看法。
大約20年前最早的禁摩措施確實是為了應對當時廣東部分地區飛車搶奪事件頻發而採取的非常措施。
但是後來越來越多的城市加入了禁摩行列,有的是為了治安,也有很多只是為了所謂“市容市貌”而已,畢竟那個年代摩托車和汽車相比代表了“落後”(至今也還有一部分人抱持這種觀點),為了建設的政績地方政府當然願意限制摩托車,增加路上的汽車數量。
環境這個說法我覺得也站不住腳,畢竟相同時代技術的摩托車和汽車,也許每CC排污量是比汽車高一些,但是換算到每人的排污量,那就是另一個對比結果了。
現在似乎部分城市略有鬆綁。比如我所在的成都。比起前幾年來說,對摩托車的管制稍微要放開一些了。
hx135cb750 wrote:
'当电子信用,取代...(恕刪)...台北的話,一般都會區便利店的密度很高,平均約200公尺就有一家,透過這些便利店,
我們還可用來收送小箱貨物,在沒有管理員收送貨物的住戶來說很方便
使用手機支付這幾年來,不論商場還是小攤販,還沒有感覺到過因此而漲價的現象。 因一般市場原因漲價的不在其列。
便利店收貨這個感覺有點像我們現在使用的類似“菜鳥驛站”和“易速遞”這種,前者是開在各個小區裡面或者附近的專門的代收點,通過電商/物流的每筆提成來賺取佣金,不另行收費,送達后手機或者APP告知貨主。報個手機尾號就可以提貨。後者是開在小區門口附近的自動收貨櫃,快遞員放進去以後自動發出簡訊給貨主,回去后輸入密碼或者APP掃一下二維碼收貨。
不過我們這個的確是近幾年才發展起來的就是了。畢竟是後起。
DESPACITO wrote:
身為在中國內地一線城市工作多年的台灣人,我對大陸的感想是: 你來到大陸的心態,決定了你的感受和想法
可以先總結兩點
1. 不認識的人(如路人、鄰居),通常很容易讓我火大
2. 認識的人(如同事、朋友),絕大多數都是有禮貌而且好相處的
物以類聚,你認識的人是跟你收入、教育背景類似的人。你不認識的人則完全不同。
大陸人民的平均受教育水平沒有台灣高,城鄉收入差距也很大,所以很多人的秩序觀念和衛生習慣不好。即使是在上海北京這樣的現代化都市,都有很大一部分人是低收入、低教育背景的人,他們的行為與城市人守秩序、講衛生的習慣不符。在大陸,大部分人清楚這種個人收入、受教育水平的巨大差距,所以比較習慣寬容看待他人的不文明行為。
這種問題,隨著人均收入、受教育程度越來越高和農村城市化,一直都在改善。但大陸的平均個人素養要完全追上發達國家,還需要很長時間。也許要等一大批受教育程度很低的老人老去,新一代人成長起來才有顯著改善。在台灣島內,應該也有類似的情況,只是差異程度沒有這麼大而已。
如果很容易火大,建議你弄清楚大陸社會的這個特點,理解人的行為與其教育背景、收入水平匹配的道理,並看淡、容忍。這也許不能解決社會問題,但至少可以讓自己活得輕鬆點。如果還是不能理解,會動不動就火大,那麼不如離開大陸,回台灣生活(並無嘲諷的意思)。
其他心得:
1. 如果你在台灣開車時就沒有很好的修養,建議在大陸就別開車了
良好駕駛習慣是自己的修養,不應該被其他司機或者路人的行為激怒。如果做不到,在台灣也不該開車。
2. 硬體常常讓人驚豔,但是這些硬體內部的軟體卻多半慘不忍睹(看廁所最標準)
這真沒辦法,原因很多:
1. 使用公共建築物廁所的人,可能家裡根本沒有抽水馬桶。
2. 衛生非常差的廁所,一般都在人流量大到超出常規的地點。
3. 公共部門資金不足,配備的保潔人員不足,他們也不可能每分鐘都在清掃廁所。
說起來還是窮,沒建立起良好的秩序,資源不足。
3. 公部門效率通常低落
低嗎?你要說政府不民主,公共政策決策不透明,執行粗暴,還可理解。但你說公共部門效率低?
還好吧。看你們的共公共建設、核四、大巨蛋、世大運、氣爆、風災等等問題,也不見得效率高到哪裡去。
4. 社保品質不佳,只有有錢人才有資格生病
還是那句話,窮。企業都會儘量逃避社保成本,醫保繳費人群只有全部人口的幾分之一,覆蓋面窄。
二十年前大下崗時代真是慘,那時候一點並病都生不起的人很多。但現在醫保覆蓋率已經提高不少。只要有憂患意識,知道要買醫保以備不時之需,就算在農村,也有醫保覆蓋85%以上的方案,也不特別貴。
跟台灣的健保是沒法比的,但比從前,情況已經改善很多。
5. 空氣或許沒有你想像中的差
看地方,空氣好的地方也很多。
6. 人的素質差異很大,素質差的人不少,但這些人代表不了全中國人
見我最前面的說明。
7. 花多少錢,決定了你能夠取得多少品質的服務/商品,這兒沒有價廉物美這種事,價廉只會物差
服務品質是需要成本的,不會有無條件的物美價廉,全世界都一樣。
老話說,一分錢一分貨,三分錢兩分貨,十分錢三分貨。C/P值高的東西當然有,但買東西不要奔著最低價去,才不會失望。
比如在01,我就看見過有人在淘寶買東西,一開始很開心,因為價格只有台灣的五分之一。買到後又抱怨,品質太差了,失望。那麼為何要選最低價的那一家,不選價格是台灣三分之一或者二分之一的呢?
8. 慣性吹牛的人非常多,自己要懂得判斷
我並不覺得生活中有那麼多愛吹牛的人。一般來說,做銷售的人比較能吹,做研發生產的,吹牛沒用。說的再好聽,做不出東西來,都是假的。你的感想也許和你的職業,是否經常和銷售人員打交道?那種人都特別能吹。
9. 少跟北京人深交,他們坑人完全是天性
這個結論...不符合大陸這邊的一般看法。
北京政府部門多,高官多,老百姓也有點皇城根天子腳下高人一等的自大個性,服務業水準不高。
但說北京人坑人是天性,不知你是否跟掮客打交道吃虧?那種自稱跟高官有關係能辦事,要辦事先給錢,騙來騙去的人,不能代表北京人。
10. 不太重視細節,所以很多時候你會感到不舒服或是被冒犯了,但他們絕大多數是沒有惡意的
(當然這不表示我必須接受或是我願意容忍被冒犯,該吵架該動手,不需要客氣,但請衡量自己實力)
還是要保持良好心態,理解文化差異,適應環境而不是讓環境適應你。去到哪裡生活,都是如此。
...(恕刪)
至於對待朋友,我的態度向來是 "做最好的準備,抱最低的期待",跟這個人是哪裡人一點關係都沒有
在大陸,掏心掏肺的朋有沒遇過,但是你把他當朋友而他卻沒把你當朋友的則遇過很多
(在公司天天見面,算合得來,也聊得很好,沒事還常來蹭東西,有問題需要協助時,我從來都頃囊相授,但離職的時後連說都不說一聲直接消失,這種人在大陸可是碰到了一堆,或許是因為我前面所說,大陸不重細節的缘故吧!)
因此對於朋友,我的要求很低的,你不需要掏心掏肺,只要別坑我就行了,我啥都不期待
這一點我覺得還是文化差異。在大陸,職場上如果有人經常找你幫忙,卻從不回報,那麼是對方的錯。如果對方也有在你需要幫忙的時候合理幫忙回報,那麼是很正常的合作關係。
但是這種職場上的合作,不代表他一定把你視為朋友。如果你們私下沒有一起出去玩、一起喝酒的經歷,平時沒有互通慶吊的往來,那麼他離職時沒有特意跟你打招呼,請不要傷心,也許他確實只是把你視為同事,而非朋友。
............(恕刪)
一句话就是不够精致,没准心里还在腹诽:“土老冒有钱也不会花,更何况你们大陆还没多少钱就瞎得瑟。”
更令人发噱的是,下面评论有人自认为贵族一般,言必称美日韩台,不曾想林黛玉说白了就 是个寄身在荣国府吃闲饭的。
若是身娇肉贵,何必远赴他乡!
大陆优点不少,缺点更多,有人随地吐痰,有人破口骂街,粗鲁是粗鲁了点,都不是什么坏人,也有其可爱之处。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台湾的朋友来大陆,若是多放开点胸怀,心中不要有那么多条条框框,不要那么多小资产阶级情调,也许你们会发现另一种简单的快乐,收获的友谊未必会比在故乡少。
唉,说句实话,台湾人很多人就是心思太重,书读太多了,听说全是大学生?! 不像我们大陆人这些泥腿子,没什么文化,谁对我好,我就对谁好,反之亦然。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