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

其他縣市不清楚為何台北市民會抱怨最近交通塞車的人,請進來看吧 !!!

拿北歐來比...兩百萬人的城市 ..拿來跟哥本哈根比...面積地形 氣溫都不一樣...
FREE BIKER 67 wrote:
三橫三縱,北市陷交...(恕刪)


黑暗什麼鬼阿

好了還是一樣爛

以前拓寬人行道是因為有捷運經過

現在拓寬人行道完全不知道要幹嘛?

不過沒辦法啊這是多數人的選擇

先撇開單車
台灣夏天熱得半死誰會走在那個人行道?
冬天下雨冷得要死誰會撐傘走外面那個人行道?
行人都不想了誰還會想騎單車...

而且那個磁磚地騎車很不舒服還要小心三寶行人

157的智商我不懂
所以我不能當醫生

還有現在一堆幹道塞得要死
大家都是嫌馬路不夠大要拓寬拓寬
反向操作的神邏輯我真的不懂

Wow_Senior wrote:
丹麥的首都、最大城市及最大港口。
人口57萬!


你舉的這個例子跟台北市差太多了, 一個人口才57萬的城市, 路上的機動車輛本來就少, 加上氣候舒適, 大家都騎自行車也不意外。

如果是為了環保, 柯p該做的是大力推廣電動車或是hybrid車的使用(包括摩托車), 另外, 所有公車也都換成電動, 大量減少廢氣, 同時大量增加公車的路線彌補捷運不足的地方, 這樣大家出行都很方便了, 也沒人會想開車了, 除非是有不可抗拒的原因, 例如公司接待高級重要客戶(你總不能要求客戶跟你搭捷運吧? 那太好笑了), 載貨, 或緊急情況等等其他各種必須開車的原因。

自行車以目前的現代化社會來看就只是運動工具 真的要出門, 有方便的大眾運輸為何非得要"鍛鍊"? 還要流得全身大汗? 要鍛鍊, 假日去郊外要騎多久就多久, 平常就是走走路或是健身房就足夠了。

IU妹妹 wrote:
歌本哈根天氣是如何...(恕刪)


arran1812 wrote:
拿北歐來比...兩...(恕刪)


shiangheng wrote:
你舉的這個例子跟台北...(恕刪)


三位啊...你們要仔細看俺的文章啊。
我有沒有說細節就在影片裡。
只有57萬我沒講嗎?
在丹麥我沒講嗎?
尤其是妹妹。我已經很隱晦了!我想要玩釣魚外加俺被回收到有點煩了。
我開頭就說我沒有要反擊你不是嗎?
難道我要講禁語然後被粉絲瘋狂回報進回收桶!?
說穿了台灣就是沒那個條件!別吃那個洩藥!

我們都唾棄某個介面超級落後的網路社群,當然唾棄不是因為介面落後。
但我們不要跟他們一樣都不讀書行嗎!?

VICCHEN2006 wrote:
我反而覺得過多的機車...(恕刪)

我開車也騎車。
兩輪最大的問題就只有不怕死這三個字。
每次我看到一堆好像趕著去投胎的就有這種感受。
台北狹小巷弄太多,就算沒有巷弄停車,也不適合開車。
沒整體砍掉重練。基本上,跟我例外一篇主張的一樣。
開車進台北市簡直就是浪費生命!
我還是強調!兩輪並不是問題癥結,四輪太多才是癥結!
當然,碰上這天才157更是爆炸性的發展!
反駁不了就惡意檢舉,真是一群垃圾農企粉!
沒辦法前面有個每天騎65公里 有地方洗澡 有地方放腳踏車的來鼓吹環保 有點看不下去...說實話要是夏天遇到這種一大早就滿身汗的一兩天就算了...每天聞那味道我應該會想扁人
要力推自行車與大眾運輸?

那取消UBIKE的優惠 準備調漲捷運與公車票價時
為何都沒想到這會影響民眾使用自行車與大眾運輸的意願?
製造了塞車問題後才在那扯東扯西

前幾任市長推動UBIKE 擴展捷運路線 並想辦法用公車補捷運之不足
這時沒人想到這就是在鼓勵民眾使用自行車與大眾運輸

取消優惠 調漲票價
又搞到台北大塞車的人
居然還敢大放厥詞 真夠無恥的

說的跟做的完全不同
還有人能照樣講得天花亂墜
更是奇事一件 不服不行

davie1968 wrote:
無視?
您不但既視,還特地回應呢!
你我的認為都不影響台北市的選擇。
台北市單車道與人行道拓寬工程,
我樂觀其成,也非常高興。


一開始看你大推綠色載具說的有聲有色,小小引起我的興趣,

結果看到後面也不過是個一手摸奶一手念經的...@#$

你就繼續樂觀吧,用田橋小菜的話來回應你

【裝睡的人永遠叫不醒】

Wow_Senior wrote:
開車進台北市簡直就是浪費生命!
我還是強調!兩輪並不是問題癥結,四輪太多才是癥結!..(恕刪)


你知道二輪機動車的排放汙染比四輪高5-10倍嗎?

你知道在台灣,二輪機動車的數量比四輪高10倍嗎?

對 台北市四輪數量很高

但是說穿了,造成汙染及塞車嚴重的其實不是四輪

要拿國外來比的話,剛好

二輪的在國外是課以重稅高保險來限制數量的

機動二輪的高數量事實上就是落後的象徵

真正要讓交通好

不只是四輪

要讓四輪數量在壅塞區降低,需要也讓其他的配套一併進行

這點最該仿效的是日本及倫敦

問題是敢說出實話: 事實上就是因為懶惰,所以交通差,的政治人物不存在

敢打破這局面的政治人物,將二輪機動車輛數課以高保險金,不給予補助,降數量至 1/20,並同時課以入高壅塞區的四輪稅金,及提高市內居住者停車稅金,又得同時擴建新大眾運輸配合 地上雙層建設讓人車分離等。。。。 有這樣的政治人物嗎? 沒有

這些就是先進城市做的

東京的商業區做的非常之好

可是這些猴子市長和其團隊 看了什麼?

d1994830715 K大 wrote:
157的智商我不懂...(恕刪)



您不需要懂

因為他只會念書和考試而已

亞斯伯格症這個咚咚已經被除名了

不用再把他神話

就是個傻猴子

oaixuol wrote:
舉例, 不理性的人就好像沒有藝術天分的人,
我不認為貝多芬或者畢卡索的成就,
可以經由美學教育的作用,
普及而且均衡分布的發生在不特定的其他人身上,
想進茱莉亞學院(The Juilliard School)要先通過考試,
這種事並非有教無類, 也不是任何人付得起學費就能變身馬友友,

我認為民主制度是理性在政治上的結果,
而非倒果為因憑空運作民主制度自然而然就會增加公民的理性,
理性或許只是一部分人, 而非所有人的天賦,
也不太是教育可以影響的,
不過我還是相信,
持續營造一個善良的環境是有可能可以幫助所有人最大化其內在本來具有的理性值,...(恕刪)



的確,另一位先生所說的馬斯洛夫的需求金字塔是我一直以來常會用來討論的

因此我會想到如當年日本發生天災時,民眾甚至小孩都非常平靜的、去避難,沒有像美國一樣到處暴動搶劫

這之中又隱含了日本幕府開始的武士道精神文化

台灣,唉,沒有個有人格有毅力有遠見有魄力有識人之明的領導者

大家傻呼呼的盲從 所謂的 "專家" "學者"

而M型化愈來愈嚴重,產業及經濟又每下愈況

外面還有 一帶一路 打敗了 TPP,沒有 FTP 被邊緣化的台灣

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 3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