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欖綠 wrote:
1,6. 無軌道的電力公車早就有了而且已經在商營。就算是技術層面低的系統必須沿行經路線架設高壓電線,頂多也跟LRT一樣。但少了軌道,可以大幅降低成本。
...(恕刪)
唉 現在不是在說這種 Trolley bus ,是說BRT vs LRT
例如Salzburg這種Trolleybus,這也是大約10年拍的照片,是由山洞那一邊的 Moosstrasse搭車過來的,在這浴馬噴泉下車

BRT 是有蓄電池電力的車種沒錯
也有介於中間的如 Caen 或Nancy 這兩個城市的Bombardier GLT/TVR 或 法國 Lohr公司的Translohr,有導軌的膠輪輕軌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94&t=3325106#43287898
這裏是法國諾曼地的 Caen ,人口只有 22萬 ,有這種3節的輕軌. 這裏是St Jean 教堂,在2004年登陸60周年時去的

這就是介於Bus和Tram中間,它有二套動力,有電力也有柴油引擎
絕大多數還是柴油, 現在在說的台中BRT就是柴油,不是電力
台中BRT還不是這種原裝的 MAN articular bus(歐盟六期標準),這是在瑪麗安廣場

橄欖綠 wrote:
2. 開開停停的車,都不舒服。跟有沒有軌道無關。本人坐多倫多streetcar 的經驗,還是很多摳摳摳的震動,並沒有比bus舒服。另外,只要拿鋪軌道的錢一小部分,就可以把路面弄的平整一點,可以幫助所有的車子行經不會巔坡,跟軌道電車沒兩樣。這樣實際多了。
3, 4, 5 都是錢堆出來的,無足道哉。如果台灣錢夠多,都蓋地下化的MRT就好了根本也不用LRT.
...(恕刪)
唉,前面不是說過更新軌道嗎? Toronto 本來就是舊式軌道
所謂"frog"蛙跳,輪子駛過鐵道接縫會有clickety-clack ,就是因為鐵軌有間隙(因為鐵軌會熱脹冷縮,脹開的鐵軌會繃開彎曲,所以預留伸縮接縫),所以後來才有新軌道的 "無縫融接"技術,伸縮接縫是特殊的合金,無縫且容忍鐵軌的賬縮。
Lyon輕軌的新舊我都搭過,新軌道沒有"clickety-clack", 感覺不一樣,所以拿出來講, 這是Lyon T1輕軌
新式軌道是沒有接縫的

越重的車,產生的"clickety-clack"震動的幅度及噪音的音量,都是越大
所以反對 拿高運量MRT的車廂,減半車廂數量充當"中運量"
新的軌道使用多種方法減震
Mass-Spring-System, Ballast Mats, Sleeper-pads/Microcellular Pads for Rubber Boots, Baseplate pads (鐵軌下方放置制震墊片)and Embedded Track System.
還有枕木的改良
放置枕木的底座再加上制震樑
full surface layer , linear support , discrete bearings 種種方法
歐洲有很多歷史建物, 那種軌道車輛的震動,若不制震,房屋結構會受損。所以,. 歐洲很多震動,噪音法規,環評沒過是不能蓋的
一樣,台灣住在鐵路沿線,住在捷運旁邊,會不會有震動,噪音
有很多廣場大理石的雕像,教堂的牆面, 被空污染黑要怎麼清?這些都是成本
路面平整? 台灣的馬路要像autobahn或日本自動車道? 有難度,人家是30cm厚的柏油
台中BRT車道只有4.5cm厚,使用不到半年就損壞, 一查連4.5cm都達不到
MRT是高運量,有 那種運量才需要,錢多也是民眾納稅, 不是有錢就蓋
LRT 有二節-5節車箱, 二列LRT可以 鐵路連結器(Coupler)連在一起行駛, 一次有10節車箱
lovejerry999
1.LRT是電力,是有很好的噪音及空污控制,但電力的污染是在於發電的源頭,
對於臺灣目前電力來源日益趨緊的狀況下,採全電力系統在長期來看,是喜是優
仍非定數。
2.軌道系統在晃動及穩定度上確實有優於輪式系統,但軌道系統相對於輪式系統,需多出
軌道設施的維護費用,這應該也是不爭的事實,舒適與成本似乎只能擇一選擇。
3.只要願意,搭乘輪椅上下公車應非難事,問題在於其必要性,畢竟目前對於前述族群,
多數縣市政府是獨自發展復康巴士系統。
4.二節車一起跑,之前的(偽)brt不就有類似的設計嗎?
5.新鮮度....這是值得花大錢的優點嗎??
6.同1.
---------------------------------------------------------------------
大大提到了許多類型輕軌系統,也不斷提到共軌,
但是依照台中這個城市的特性及環境來說,
他需要的是那一個系統?
窄軌+共軌+二套電力系統??
現階段有哪一套系統符合這一需求??
對於軌道使用權限的這個基礎問題,又要如何處理?
此部分從未見大大提供相關資料或說法,
----------------------------------------------------------------------
大大早有定見, 尊重您的看法, 不過
1.市區人口密集,又有很多歷史建物,台中BRT只有歐盟五期排放
2.柏油馬路和軌道都需要維修, 不能只算 LRT 需要鐵軌維修成本, BRT 就不計算到"車道"維修成本
3.不是只有輪椅, 而是月台和車廂地板齊平,間隙縮小, 所有乘客上下車速度會更快,也更安全
4.LRT 有二節-5節車箱, 二列LRT可以 鐵路連結器(Coupler)連在一起行駛, 一次有10節車箱
請看 法國南特, 輕軌行駛於火車鐵道 ,麻煩看一下
不是BRT兩節車廂 ,兩台BRT無法連在一起跑, LRT可以
我寫太多了吧!多到被很多人嫌煩, 大大請看前面幾樓, 說很多
現在花大錢去最做單一MRT系統的國家越來越少,而是改「電車/火車軌道共享」(Tram-Train/Track-Sharing)模式, 火車和輕軌兩者是"直通運轉"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457&t=2753813&p=15#36315334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460&t=4282354&p=22#55078964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460&t=4320012&p=3#55040833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460&t=4325907&p=3#55199425
德國的Karlsruhe model卡爾斯魯厄模式
市區的輕便軌是當地市政府的,鐵路軌道是德國國鐵的, 兩者合組公司分配股權, 這家合組的公司就有全部的路權
德國Essen公車開進地下車站Berliner Platz
德國Mannheim ,公車/輕軌共用軌道
德國 Essen
日本富山輕軌, JR西日本釋出廢棄不用的鐵道,市政府捷運化為富山港線, 和市區輕軌連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