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牛最喜歡攝氏5度的環境,台灣根本不適合養,也沒大片草地可放牧。熱緊迫加上密集飼養,濫用藥物是必然的,政府不肯面對,還在幫廠商打擊說實話的人,實在看不下去 請問您是畜牧業者嗎?有去了解嗎?您喜歡不懂您工作本業的人對您的工作指指點點嗎?實在看不下去 真的很敢講
每一句話都要有證據!「濫用藥物是必然的」??證據在哪?如果真有濫用藥物,他的量會低到儀器測不出來?別提LC/MS/MS這種高解析的儀器了,就這次陳副教授所用的GC/MS,為何沒提出?這可是打酪農,打政府臉的最好時機!小弟妹生活在臺灣這個土地上,目前出國的總天數加起來沒有2個月,喝這裡的水,吃這裡的食品,牛奶在結了婚之後老婆每天都買給小弟妹喝。大傢伙都關心自己吃的東西健不健康,尤其小弟妹的寶寶也要出生了,也是會擔心之後給她吃的東西好不好。但我認為這件事情發展到現在,並不是政府不夠重視牛奶安全,而是離牛奶有問題的結論還差一大步!說一個人殺人,好歹也講究個凶器,難道又要講,「政府不肯面對,還在打擊說實話的人」?證據在哪裡?證據可信到哪裡?Lisa_Hsu wrote:乳牛最喜歡攝氏5度的環境,台灣根本不適合養,也沒大片草地可放牧。熱緊迫加上密集飼養,濫用藥物是必然的,政府不肯面對,還在幫廠商打擊說實話的人,實在看不下去...(恕刪)
還是請檢調查查商周內部是否有股市禿鷹...因為如果要針對鮮奶做"藥物殘留代謝物"的調查,應該要全面性針對市面上所有買得到或訂購得到的品牌來普查,而不是只挑特定品牌就來打翻一竿子的酪農,像有農學院的大學牧場也有生產鮮奶在合作社販售,要買到台大或東海的鮮奶也不難啊!難道只是因為他們沒有"股票上市",所以就不去驗有沒有相同的代謝物嗎?或是商周的撰稿人知道,這些鮮奶驗出來也會有同樣的代謝物,但因為學校的農場"應該"不會有違規用藥的問題,所以若驗出來有相同代謝物,也不能證明什麼...所以就跳過不驗嗎?最後被點名的品牌,多少都是有相關企業股票上市的,在第二天各界還未針對商周報導檢驗方式存疑時,這些股票都先大跌了,真的很難讓人不懷疑,這是有預謀放空食品股的一種手法...
Lisa_Hsu wrote:人家北歐都在喊用莓果...(恕刪) 查一下資料再回文很難嗎乳牛適合溫度是9~17度沒錯台灣偏熱所以夏季就是想辦法降溫有空出去走一走去看看酪農怎麼養牛的牛舍掛一大堆大型電扇不是掛爽的自動灑水系統不是裝好看的濫用藥物你還真以為藥不用錢阿
現在有一種工作叫食品技師,高考已經開放給非食品科系去補修大學相關學分後就可以考的資格而且法律還規定5大產業一定要聘請食品技師,薪水聽業界前輩說大學畢無任何經驗至少有30000以上,碩士更高,以後搞不好還有機會轉成正式公務人員現在不是說22k嗎?加上全民食安,有志之士請提早投入食品技師準備,以免一些外行亂開砲造成產業大亂加油吧!!
爬山的阿光 wrote:真是長知識了看來全世...(恕刪) https://sites.google.com/site/purenztravel/i%E7%B4%90%E8%A5%BF%E8%98%AD我幫他查了一下紐西蘭氣溫全球就紐西蘭乳牛養最多造他的講法紐西蘭不適合養牛阿
yeng131 wrote:還是請檢調查查商周內...(恕刪) 從陰謀論來看~首先~11月初新聞~毒奶效應 國產鮮乳缺貨 冬季不降價~這些食品大廠說鮮奶需求強勁~收購價調漲~所以今年冬天鮮奶不降價~接著~11月中新聞~酪農:廠商讓我們背黑鍋~酪農跳出來說~鮮奶收購價跟往常一樣~調降後的冬季價格~食品大廠兩頭賺~結果~11月底新聞~6成鮮奶 殘留禁藥~以上三則新聞串聯起來~會不會覺得有隻黑手在背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