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話一卡車 wrote:
原物料都跌到不行,台灣的雞蛋還比瑞士貴5成,沉寂仲是白癡嗎?
台灣的商人是沒良心的土匪
剛剛上去查一下瑞士雞蛋價格 , 15顆盒裝3.6法郎
匯率換算 1法郎:30.4台幣
3.6X30.4=109.44
109.44除以15 =7.29
一顆雞蛋7.29
全聯10顆盒蛋60塊
一顆才6塊
瑞士比台灣貴1.3塊
7:22秒,香蕉一公斤72元,當時台灣一公斤100元!
瑞士的香蕉要海運加陸運加上超市員工的高薪(平均月薪20萬喔),居然比台灣水果王國的價格低??!!
7:29 葡萄台灣的全聯賣一百多,他賣90元
8:05 礦泉水 一瓶30元
13:21 全雞一公斤220元,台灣也賣200多
14:16 馬鈴薯一公斤25元,台灣是賣顆的!!!!
明天庵去全聯看一顆賣多少和一公斤多少元
全廉價一公斤100元
2:29秒 義大利麵 作者說今年漲很多也不過一公斤50元,
台灣的麵條好幾年都一公斤100元沒再降價的
3:36 義大利麵粉一公斤16.5元,台灣一公斤56元
4:43秒 牛肉一公斤300元 豬肉一公斤180元 台灣應該都快兩倍價
5:18 麵粉進口的來自烏克蘭與俄羅斯
這是戰後漲價的價格,之前還比較低。
是誰在炒作?
明天來發專文
每個人因為處境不同 對台灣物價水準的認知或許有很大的差別. 我用些比較性的經濟數據來說事, 試圖提供一個客觀可證的角度.
1. 台灣(相對)物價雖然不低, 但肯定不高. 這點在 台灣的 PPP數值遠大於人均GDP可以看出.
2. 消費者所得能力低 – 因為物價高低是個主觀意見, 相較於消費者的經濟能力而定. 相較於G20國家, 台灣勞力所得(指數89.55)只比中國的72.3略高一些 (做參考: G20國家中美國最高,為128). 同時在勞動生產力的表現上卻比G20國家中最高的南韓(127) 還高, 為130! 也就是說在相較強勁經濟活動(高消費)下的低收入能力的困境.
3. 主要經濟結構 – 前面提到一個地區的經濟體質和結構決定了各種物價的走向, 這當然是有很多複雜的主觀和客觀條件和因素促成. 我們來看看台灣了經濟結構怎麼影響我們對物價的感受. 這裡我用台灣的電力使用數據來分析其經濟結構, 因為能源是現代經濟活動的燃料,也是最重要元素, 而電力是影響GDP最大單項代表.這裡我拿美國來做對照,因為很巧,台灣人均用電量跟美國相當 – 11,444 kwh/yr 對12,235.照理說經濟規模或許不同, 可是結構應該類似. 於是進而我把這組數字分別除以同年度人均GDP得到的就我所謂的電力使用效率,也就是每耗一度電能的經濟活動所帶來的經濟效應.這下子差別就大了,台灣的效率是2.92 對美國的5.67 (做參考:最高的是英國,10.27).用電相當的情形下,為什麼效率差別兩倍,這就要從電力是怎麼使用來看端倪了.台灣的工業用電佔總用電量的55.6%, 服務業17.1% 和住宅18.5%.相對美國的26%, 34.9% 和38.9%.這當然是很粗淺的比較,可是兩種經濟結構的差別在量化的結果變得清晰起來.用電效率高一般都反映在知識產權,金融服務,更重要的是資金發達進步的經濟體發生,財富和跟著而來的購買力的開創能量肯定比經濟效應低的硬工業來的大.相形之下,台灣這個以硬工業為主的經濟體值 多少是在賺辛苦錢.
4. 在經濟和政治全球化的生態中相對發達經濟體對弱勢經濟體的優勢在資源這方面更是絕對性的. 資源出產地的弱勢經濟體無法就近享用應該較廉價的物資, 因為會先被高價買走. 在資源這個層面上 只有國際市場價. 貨幣弱勢的經濟體自然吃虧.
台灣的經濟發展一直是在全球前30左右 (剛好在G20末附近), 我們很自然的認為至少應該有前30名的經濟體質和水準. 應該是有不少國人認為物價或許高了些, 但也還好, 符合我們作為G20的身分. 可是綜合上面幾點客觀的情形, 如果您是在硬工業界打拼的勤奮勞工,當然您感受到的是跟不上的物價.因為您辛苦換來的經濟代價和大方向經濟發展的腳步有很大的落差.稍可安慰的是要知道您視為理所當然可以接受的許多(經濟)條件正是那些我們認為物價便宜地區/國家的人覺得很貴的.這大概就是古人說”淮橘為枳”的意思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