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請問,可以只用草稿(原稿)當作正式的論文嗎? 這樣學校就會給博士學位嗎?

汪浩的算法,是假設所有人大學畢業後都立刻接著年博士。他的算法遇到畢業後先工作幾年的人就有問題了。
turtlins wrote: 

我的看法是,汪浩的算法也沒錯。

因為有人是直攻博士,有人是先念一個碩士,再念博士。所以要比較的話,拿大學畢業到博士畢業的總期間來比,也是一個可以採行的算法。

 ...(恕刪)
emeryville wrote:
為了幫蔡英文辯護還去查了這麼多篇別人的論文
真是辛苦你了
不知道你正職是什麼啊?
只能說LSE真的很隨便
永久保存的用手改也可以
如果有人把原稿借出來塗塗改改
誰分得清楚哪句才是原意?


我知道你想說什麼,想說我是1450,是不是?

我很誠實地跟你說,我不是。

至於你相不相信,那我也沒辦法。

我以前碰過同樣的懷疑,總是有人看到我貼出一大堆資料,就覺得我背後一定有一大群人在作業,才能一下子找出一堆東西。

其實,只有三個解釋:一是我打字快,二是我上網查資料還算內行、有經驗,三是我不是貼文前一小時才開始查這些資料。

你們可能事情已經鬧了三個月,也沒真正自己動手去查證過什麼,我則是有遇事必查的壞習慣。

至於LSE隨不隨便,我沒意見。我只知道LSE出過18位諾貝爾獎得主,其中包括13位經濟學獎得主。

還有,並不是每個教授都認為論文格式整齊、打字工整、印刷精美、沒有錯字、沒有美式拼法、沒有手改是拿博士的要件。

而且由此可以看出,真正有權決定一個學生能不能拿博士的,只有指導教授和口試委員,圖書館只能照單全收。

我還看過有一個博士,在網路上可以看到他的兩份博論,而且明顯是用不同版本去掃的,上面影像品質大不相同,而且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圈框痕跡。我猜那是不同的口試委員或指導教授邊看邊作記號留下的,而那位博士也不重打,就這樣把教授們丟回來的本子送交圖書館,圖書館也只能收下。

如果你看Power小姐那份論文,你大概就很能體會我在講什麼。

而Power小姐只是其中最奇葩的,其他程度輕微一些還多得很。

所以,現在一堆人斤斤計較圖書館沒收錄就是沒授予學位、圖書館給蔡英文的登錄格式如何如何與他人有異,我覺得那都是廢話。就算當時那些博士撕了半本去當草紙用,剩下半本送交圖書館,圖書館頂多只能登錄缺頁,不可能據此不給他學位啦。

還有,你說到一個到現在都沒人討論的重點:如果有人把原稿借出來塗塗改改,誰分得清楚哪句才是原意?

我覺得,這或許就是LSE要這麼嚴格限制蔡英文論文閱覽的背後理由吧。

LSE在封面那張白紙上說了,「基於目前各方對這份論文的關注」,萬一有人把論文借走不還了,或是扔了,或是撕了,或是在上面塗塗改改,到時怎麼辦呢?怎麼釐清責任呢?

這麼多人用各種管道一再查問,又是教授、又是博士,包括那個施芳瓏,想必臉書、Twitter、電郵上各種來路的也不少吧,LSE怕是嚇到了吧。
yurue wrote:
汪浩的算法,是假設所有人大學畢業後都立刻接著年博士。他的算法遇到畢業後先工作幾年的人就有問題了。


你這說法我很贊同,所以我舉的中研院章研究員的例子就扣掉兩年兵役。

不過,我想汪浩的意思不是你說的那樣。
turtlins wrote:
還有,你說到一個到現在都沒人討論的重點:如果有人把原稿借出來塗塗改改,誰分得清楚哪句才是原意?

我覺得,這或許就是LSE要這麼嚴格限制蔡英文論文閱覽的背後理由吧。

LSE在封面那張白紙上說了,「基於目前各方對這份論文的關注」,萬一有人把論文借走不還了,或是扔了,或是撕了,或是在上面塗塗改改,到時怎麼辦呢?怎麼釐清責任呢?


這叫做標準的[因果錯置]。

如果不是這篇[論文]如此啟人疑竇,
誰沒事會去關注一篇30幾年的論文,
更別說要去竄改甚至破壞它了。

蔡英文說她的論文很棒值兩個博士-->
有人開始懷疑,希望蔡能提出證據-->
蔡對論文問題遮遮掩掩-->
有人去蔡的母校,找不到蔡的論文-->
蔡逃避許久之後,把論文的[影本]傳給母校,並且嚴格限閱。
-->
總統府公佈蔡的論文[原稿],說LSE的那一份是原稿拷貝的,所以因為拷貝的疏失,有缺頁的問題在。

有發現問題了嗎?
如果LSE那一份只是個拷貝版,原稿還在蔡手中,
為何當時蔡要在拷貝版進行如此的限閱措施?
對於一份拷貝版,你的所謂破壞或者塗改的疑慮,都是說不過去的。
turtlins worte:
還有,並不是每個教授都認為論文格式整齊、打字工整、印刷精美、沒有錯字、沒有美式拼法、沒有手改是拿博士的要件。
最挑剔格式的人不是指導教授,
而是圖書館裡負責歸檔的人。
確定格式正確是歸檔人的工作。
至於有多挑?被挑過的人就知道...
真的用尺去量距離,聽過嗎?

turtlins worte:
就算當時那些博士撕了半本去當草紙用,剩下半本送交圖書館,圖書館頂多只能登錄缺頁,不可能據此不給他學位啦。
你真的沒遇過壞人,不知道人可以有多壞。
格式不對,不讓你歸檔。
流程沒跑完,誰會給你畢業證書?
turtlins wrote:還有,你說到一個到現在都沒人討論的重點:如果有人把原稿借出來塗塗改改,誰分得清楚哪句才是原意?...(恕刪)
我對這個有興趣
如果有人把原稿借出來塗塗改改????原稿ㄟ...請問你是否能舉出任何通例?

一般慣例是收藏裝訂好的副本,原稿應該是由本人收藏.
原稿只有一份所以珍貴,以LSE這個case來說,LSE目前提供供閱覽的,100%不會是原稿,只是個影印/傳真副本,不然總統府公布的那一份「原稿」是從哪裡生出來的?既然只是副本,再要就有,不然多印幾份甚至做成電子檔供線上閱覽不是更好?這也是大家對為何要嚴格限閱所不解之處.

能收藏原稿大都是經本人同意才會有,因此限制是很正常的.會給看的都是副本,但有些因技術問題無法複製影印掃描,只能有原稿,那就會視同文物收藏在特殊場合,並限制閱讀人員和場所.
小英雖然貴為台灣總統,但她的論文才不到40年,複製影印掃描都沒問題,除了某因素,沒藏方笨得會把原稿開放給一般人借閱.

小英的案情大家都應該有點概念,不要扯東扯西的,就一般的通例和常識來考慮很難嗎?

借原稿???這句話太唬爛.因為:
.小英還沒偉大到生前就把論文原稿當重要文物收藏,這種事一般是人死後才會幹的.
.小英原稿全世界都無館藏,因為還在小英手上

因此所謂如果有人把原稿借出來塗塗改改,誰分得清楚哪句才是原意?
============================
基本上就跟小英如果在月球上,會吃幾餐,是一樣根本沒發生,和現狀事實不符的假議題,當然也就沒討論價值.

小英這個case的異於常人之處的確是有,而府方又無法提出讓人信服的解釋,因此有人把這比擬為美國水門案,不要以為總統都是聖人不會犯錯.

我是建議你先Google一下,研究生論文的繳藏規定,如果能把小英當年的一般博士生論文和口試及學位取得流程和繳藏份數流向搞清楚,那就很有幫助了.

我在本棟48樓有把我所知的流程PO上來,雖然不一定是對的,但應該有點參考價值,尤其是11-13點,繳交論文裝訂本供館藏和學術索引的部分,大家才搞不清楚為何全世界都找不到裝訂本,這也太不尋常,當然更不尋常的是沒口試委員和指導人員出來證實小英真的有通過口試,建議你參考一下:研究生論文口試學位取得一般流程

LSE給學位這點應該沒問題,但論文的確很奇怪,但你DPP 1450不去質疑韓的學歷和馬的論文,別人也不會想聞香總統的論文,這件事只能說還是有所謂的報應存在.

有關小英以前如何通過各階段的審核,台灣大多只看學歷證書,很少會去看論文的,就算教授口試也頂多就你個人通識和專業領域做口試,甚至很多是流於形式,除非特別小心或很有興趣,論文本身是根本連查都不會去查.
你總不能要求學校或領館或教育部飛一趟英國,只為了確認某一位公務員或教授的學歷,都馬是請當事人繳交證書的正本供影印,再打電話或上線或發e-mail到各校要求確認,要繳交論文正本的,我還真沒聽過,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冒用假學歷的電影情節,都是假造學歷證明,哪有在假造論文的?還是有哪位可以提供證實這個說法的?

另外,小英的這篇論文這35年來都沒被任何人引用過或是親眼借閱過??因此無人可以為這個論文做旁證?這也是奇怪之處,因為至少他親自指導的學生,基於仰慕之情應該會去看才對.
lse圖書館說never received.需要翻譯嗎?翻白眼。
Dr.Corgi wrote:
人家找到的是原稿,你...(恕刪)


就算是原稿,
指導教授是誰?
為何不印成一本一本?
作家的手稿沒有交付裝訂可以成書?
說實在話,小英的論文和文憑沒什麼好打,9.99成的可能是真的, 一直在那裡鑽牛角尖,也不知是不是故意的?


越解釋越漏氣? 獨派緊咬小英論文「怎不是整本」
turtlins wrote: 而且由此可以看出,真正有權決定一個學生能不能拿博士的,只有指導教授和口試委員,圖書館只能照單全收。

講這句話就知道你沒念過博士
圖書館不能決定你能不能拿博士
但圖書館可以讓你領不到畢業證書
我還是非常好奇
你到底花了多少時間上網找這些資料
不要告訴我你打字快
找這麼多篇博士論文來看應該不是一兩個小時做的到的
你平常閒閒沒事做嗎?
  • 1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