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期無效 wrote:論文的作者可以選擇不公開,不是規定,至少小英的系所沒這種硬性規定,而是可以選擇要不要公開,你也可以不公開,但你還是需要經過委員會審核+面試,所以一定會有人看過原始的博士論文(至少要2人以上),除非以實務代替書面論文,但以慣例,就算你在實務上有重大發現,但沒留下可信的書面或電子檔案資料,很難完成審核,因為永遠有造假的嫌疑,而且沒有可昭公信的標準,沒有一位教授會找這種麻煩.
這家是英國的學校,據說慣例跟一般大學不同
他們真的有規定,論文的作者可以選擇不公開
學術論文有人會不想別人看到的嗎?
學校怎會定這樣的規定?想不通?
...(恕刪)
但小英當年只是普通學生,哪有可能知道以後會當總統,所以選擇不公開的?而會選擇不公開,除非和公部門有關,或是有其他提供資金的研究,一開始就要求不得公開,但小英的題目看起來並無此敏感性,如果是私人要求封閉的話,就會引起諸多聯想,講白一點,在國外多的是給錢就能過關的案例,不要以為國外學校都很清高.
順便說一下,畢業論文比證書還重要,沒有一個研究生不把論文顧牢牢的,我想很多朋友還留著退伍令或從小到大各學校的畢業證書吧,除非是毀於意外,他其實是人生重大的紀錄,要讓它不見是要有多不小心?
比較合理的解釋,是小英在投入政治時要求不公開,以免遭到打擊,但為何會怕遭到質疑而封閉,沒看到內容時很難論斷,所以確認何時要求不公開,其實也是本案重點之一,還是小英可以解釋,為何當年選擇不公開?此點一直都沒給個正式說明,也難怪大家是你越掩蓋大家就越好奇其中是否有甚麼貓膩.
而小英為何至今還不要求解禁,又是一個令人好奇之處?這還真是台灣頭一遭,深怕別人看到而不是歡迎引用的論文.
諸多不合理和不同於其他同學的異常之處,讓此案形成了合理的懷疑.
引用一下他樓的文,這2點我頗贊同,算是合理的懷疑學位真假爭議再起你不可不知的7大關鍵焦點:
風傳媒綜合報導 2019-08-29 21:21
3. 調查認為蔡總統的學位論文有何問題?
林環牆認為這本「傳說中的」學位論文,無論紙本、數位電子檔,或圖書收藏資料,35年來(1984年迄今)都不存在。經他引用英國《資訊自由法》(The Freedom Information Act)要求,LSE資訊與紀錄處(Information and Records)以電子郵件告知,蔡總統直到今年6月28日才將這份「傳說中的論文」提繳給LSE圖書館;約兩個星期的7月13日,這本論文也才進入LSE圖書館的數位檢索系統。
今年8月5日,林環牆飛抵倫敦,檢視與閱讀蔡總統送到LSE圖書館的論文,發現它應是由另一本論文影印下每一頁,經電子傳真送到LSE,然後在當地新裝訂成冊,每一頁的邊緣或角落有非常明顯的黑色陰影。此外,論文封面與背面是黑色硬紙板,與當年藍色硬紙板論文的顏色不同。
林環牆還發現,論文致謝(Acknowledge)那一頁很可能是重新打字。因為論文每一頁的邊緣或角落有非常明顯的黑色陰影,但只有最前面兩頁完全看不到黑影;第一頁是論文的題目(Title),第二頁就是致謝。
他並舉出幾點博士學位論文不應存在的疏漏:論文有不少英文打印錯誤,雖然書寫更正,但沒有重新打字;論文的附註都以星號(*)加上阿拉伯數字表示,而且附註打字時都未上提,是很簡陋、不專業的處理方式;論文有些章節段落名稱與目錄並不一致,最離譜的是,第一章竟連續遺漏6頁,第5至10頁都不見蹤影。
因此林環牆研判,這本論文應該只是「口試用初稿」,不是為完成博士學位而送交校方圖書館典藏的最後定稿論文。蔡總統當年的學生身分頂多是「已完成論文,但未通過論文辯護口試」的博士侯選人。
4. 蔡總統博士論文的圖書館收藏紀錄
林環牆指出,蔡總統論文不僅紙本「遺失」,連倫敦大學所有圖書館的電子檢索系統都查不到。至於大英圖書館(The British Library)的電子論文檢索系統EthOS可以查到,林環牆聲稱他調查發現,這是LSE內部有人於2015年6月間向大英圖書館提報這筆論文收藏資料,當時中國國民黨陣營開始要查蔡總統的博士論文;換言之,LSE內部有人在違法掩護蔡總統。
另一方面,LSE博士侯選人在通過論文口試之後,必須提繳最後定稿的論文至倫敦大學的Senate House Library。林環牆指出,LSE在1983年至1984年有107位畢業生,其中1位Pauline Francis Creasey的博士學位後來被註銷,其他106位畢業生在Senate House Library的圖書搜索系統都有完整論文收藏紀錄,只有1位例外──蔡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