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

719的時雨量超過823?真的是這樣嗎?

過客4112 wrote:
唉! 是您張飛打岳...(恕刪)


鬼打牆嗎

氣象局的量測方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gUSU3UhIKA

劇烈天氣監視系統量測方式

地面雨量觀測可提供實際觀測雨量,但雨量站的
設置會受到當地的電力、通訊等因素限制,特別是在
山區因地勢陡峭且位置偏僻,往往難以廣設雨量站。
為在無雨量站地區得到降雨資訊,因此可利用雷達之
回波來推估降雨量,以提供格點化之雨量資訊。所謂
雷 達 定 量 降 雨 估 計 (Quantitative Precipitation
Estimation;QPE) (Zhang et al.(2008))即是利用雷達資
料品管處理後之最低仰角回波,透過回波與降雨率關
係(Z-R關 係 式)估 計 降 雨 , 現 行 採 用 之 經 驗 式 為
Z=32.5R1.65 (Xin et al., 1997),其中Z為回波,R為降
雨率。此產品水平網格解析度為0.0125∘,且為使此網
格估計值更接近地面觀測資料,亦使用雨量站即時觀
測資料進行修正。


拿兩套不同量測方式的數據互相比較 ?


照你的算法 我也可以把兩個小時雨量加起來 算最高值阿!!!

timeriver235 wrote:
鬼打牆嗎
氣象局的量...(恕刪)


是谁鬼打牆?
您說的部份是我截圖中第二個圖的功能
第一個圖的資料來源根本不是根據雷達迴波估算
而是每個測站的實際測量值(資料中連測站名稱位置高度都標示出來了)

您一直繞在第一個功能打轉??
難怪繞不出來

Motorolabj wrote:
你這真的是正解
823我也在高雄往返路竹與市區
雨就是時大時小
斷斷續續
所以淹個幾天
還真的蠻特殊的



去年08/23,不只只下一天而已

08/23-08/30 七天(144小時) 高雄市區總雨量累積超過1200mm
地質土壤的含水量已經飽和 積水/淹水很不容易退卻 也導致路基嚴重掏空 也才有08/30 5000天坑的事件

七天(144小時) 如果下在台北市照樣會有嚴重淹水問題甚至很多坑洞發生
823不管降雨量和持續降雨時間以及持續淹水時間,的確都是個很難複製的經驗,去年也已經討論很多了,有興趣的可以去爬一下

有人問如果在台北一樣會出現天坑,其實是不會的,因為小馬在納莉颱風水淹台北城後,終於痛下決心好好整治,搞定員子山分洪道+每年老老實實的清淤下水道,這也讓小馬入主總統府,因此想要讓台北整整泡水7天,光憑去年823的情形,應該是還辦不到.

高雄其實正在重演雙北當年的歷史,因此雙北人特別有感,PO文也會特別多,以雙北經驗,你不砸大錢花個3任市長任期,很難有令人滿意的成果,而高雄又大得多,最慘的是又窮,最幹的是DPP議員和立委好像也當沒事,一天到晚在譙高市府,好像沒看到淹水很不爽,一見淹水就高潮,這在天龍人眼裡其實很不可思議,難道淹的不是你家,還是淹水→補償,變成高雄人的宿命和SOP?

如果想擺脫淹水宿命,以高雄市府現況,其實能做的有限,至於要如何獲得中央足夠的挹注,市府又能好好注重防洪治水,有賴高雄人自己想清楚,其他人也只是旁邊喊燒而已.
員山子分洪道?????

維基百科:
1987年(民國76年)10月琳恩颱風帶來豪雨,造成台北市廣大地區遭受水患。台灣省水利局規劃總隊重新研擬於員山子築堰分洪之可行性。政府為積極推動基隆河治理計畫,經行政院會指示由經濟部統合各權責單位辦理「基隆河整體治理計畫規劃工作」,經濟部水利處乃於2000年(民國89年)4月完成「基隆河整體治理計畫規劃總報告(草案)」及「基隆河整體治理方案」陳報行政院,行政院指示:「宜考量優先推動員山子分洪工程之可行性」。行政院於2000年11月舉辦「基隆河整體治理計畫」簡報會議後裁示推動員山子分洪計畫工作,並於2001年核定員山子分洪工程計畫[1],2002年編列特別預算新台幣316億餘元推動「基隆河整體治理計畫」,員山子分洪工程為計畫主體工程之一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
基隆河員山子分洪規劃可以追溯到民國52年及民國59年,由於當時係以治理淡水河為目標,故未予採行。民國76年10月琳恩颱風帶來豪雨,造成台北市廣大地區遭受水患。前台灣省水利局規劃總隊重新研擬員員山子築堰分洪之可行性。爾後,政府為積極推動基隆河治理計畫,經行政院會指示由經濟部統合各權責單位辦理「基隆河整體治理計畫規劃工作」,前經濟部水利處乃於民國89年4月完成「基隆河整體治理計畫規劃總報告(草案)」及「基隆河整體治理方案」陳報行政院,行政院指示:「宜考量優先推動員山子分洪工程之可行性」,於民國89年11月舉辦「基隆河整體治理計畫」簡報會議後裁示,推動員山子分洪計畫工作,並於民國90年核定員山子分洪工程計畫。

基隆河員山子分洪工程」自91年6月5日開工,於94年10月28日竣工,主體工程經費42.78億元。本工程位於基隆河上游瑞芳區河段,採自然溢流方式,導引洪水經長約2.5公里,內徑12公尺之分洪隧道流入東海,當上游200年頻率洪水1,620CMS來臨時,可分洪1,310 CMS經隧道排入東海,餘流量310 CMS流入中下游,以維生態及水質淨化之用,分洪平均可降低中下游洪水位1.5M,發揮顯著分洪減災功效,並可避免徵收大量私地與橋樑改善,減少基隆河整體治理工程經費。

2000.4提草案,2000.11簡報,納莉颱風是2001年9月,而2001核定,2002年編列,動工是2002.6月

跟當初馬市長應該沒太大關係吧?至少你說的"因為"納莉而決定這件事情......顯然不像喔~



不過所有颱風中,最有印象的是...莫拉克。

除了我家道路淹水以外,我家二樓也淹水....

因為頂樓水管跟廚房排水管共用,而最終到一樓後的排水........

一樓都淹了,水排不出去,加上上面水流太多,以至於從我家二樓廚房水溢出來...Orz 一堆蟑螂都爬出來了






nwcs wrote:
823不管降雨量和...(恕刪)
jiahsien wrote:
員山子分洪道????...(恕刪)

我記錯了,馬英九的是捷運分洪道,員山子分洪道應該是阿扁總統的政績,我Google到這一篇去年823之後的北市治水報導,小馬的確是被2001年的納莉颱風水扁之後,才想辦法解決市內的防洪治水工程,所以去年台北市捷運站淹水,就被歸為人禍而非天災:
「新勇哥物語」貼出兩張網友KUSO的照片,一張是「馬英九的捷運分洪道」提到,2001年的納莉颱風帶來基隆河氾濫成災,水從南港玉成抽水站灌進北捷板南線忠孝東西路地下道成運河,直奔台北車站三鐵共構,水淹30公尺深。捷運停擺數月,損失慘重。

前總統陳水扁今(24)日則在第207集「新勇哥物語」提及當年員山子分洪道興建前,也曾被經濟部打回票。不過,在他就任總統後,開始興建,歷經三位行政院長張俊雄、游錫堃、謝長廷,3 年多,才於2005年7月完工。

水患話當年!員山子分洪道 陳水扁:歷經3年、3位院長完成


重點在雙北在痛過會想辦法不要再痛,高雄好像痛上癮了,不淹水沒賠償就不是高雄的雨?

請問有誰能提供今年立法院會期,高雄立委幫高雄在地爭取了那些預算,尤其是登革熱和防洪治水的?我記得往年每年中央都是億來億去的補助,因此今年看到高雄市長還要北上行政院會,還要勞動行政院副院長南下親臨高雄,才有補助款下來,覺得有點奇怪?

氣象局說話了:719雨夠大不夠長
氣象局:719累積雨量不到823一半

對此,中央氣象局指出,以降雨強度來看,去年823當天平地最大時雨量在高雄大寮區的111.5毫米,山區最大時雨量則是在六龜鄉的105毫米;今年719當天平地最大時雨量在高雄仁武區的126.5毫米,山區最大時雨量則是在桃源鄉的43.5毫米。

氣象局分析,兩次豪雨事件降雨強度相當,都是一定會淹水的等級,只是今年降雨時間集中在7月19日下午1點到下午5、6點,823則是持續一整天,因此今年水退的比較快是絕對的。
=================
其實用推理的就知道,只要清淤過的,下水道排水量增加,水自然退得比較快.
這時又要舊話重提:DPP為了市容好看也來討好市民,堅持親水工法,河溪尤其是愛河不建堤防圍牆,以目前情形,愛河遇大雨潰堤幾成定局,愛河沿岸必淹無疑,這點要怎麼辦,可能有賴市府和人民的選擇.
如果是我,我會辦I-Voting或是市民公投:
.是要維持無圍牆,花上更久時間擴大愛河沿岸的下水道排水功能(一般是擴大管徑和智慧分流系統,但一定免不了要動到沿岸道路),這段時間繼續淹
.還是用更少的時間,比照雙北蓋防洪堤防?
把愛河整治所需的時間.經費攤開來請市民做選擇,或交由市府來判斷,不然高雄市區淹水,會永遠是個不願面對的宿命,你找誰來都一樣.

nwcs wrote:
其實用推理的就知道,只要清淤過的,下水道排水量增加,水自然退得比較快....(恕刪)


所以今天有些人一直在糾結雨量的問題,不管是719的時雨量是否超過823
水在雨停後沒有迅速退去才是重點,有因就有果,原因就是過去清淤不確實
否則怎麼會淹好幾天


北漂彰化人 wrote:
所以今天有些人一直在...(恕刪)
1450的糾結在:花媽清的規模看起來比韓多很多,去年甚至是今年的2.5倍
那:以前高雄淹那麼慘,今年高雄水似乎退得都比往年快,到底是哪裡有問題?
說明:這個表似乎是只有高市府預算,不包含中央政府補助款,因此實際動用金額可能還要查核,不然相同金額,清淤範圍差距達2.5倍,是花媽太會省錢還是韓太會花錢,單位成本可以差到2.5倍,政風和檢調要不要去搜一下市府辦公室,看是否有貓逆?



高雄市水利局FB的資料,2者差很多
應該說會不會淹水是時雨量的問題,那淹水後積水退的快不快,是時雨量+總雨量+上游下雨面積大小有關係,因為後兩個是積水退去時會不會堵塞排水的問題,上游下的面積越大總雨量大體積就大,下游就更容易淹水不退,像高雄跟台南這種都是是靠海邊的影響更大,台北市還比較不受影響,排水溝疏導對嘉義市這種靠山區的最有用的,涂醒哲那時候做最多,黃敏惠都沒再做,兩者淹水就差很多,但靠海的城市,就會複雜更多了
所以依雨量圖面積及下雨量看719會淹水但積水退去快,823會淹水但水要退去一定會慢,但任何疏導都是有效,而且淹水後一到兩個小時會更堵塞因為垃圾及土石跟著進排水系統,兩個小時後該塞也被塞了,所以下時雨量超百超過3小時以上排水速度一定更慢,因為該滿都滿該塞也塞了, 兩小時內的大雨排水一定比較快
hu4852 wrote:
應該說會不會淹水是時...(恕刪)
所以結論懶人包是:
雨大雨多天註定
有無清淤看良心
有無淹水是嘴砲
雨停水退看門道
  • 2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