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ecat74 wrote:
另外軍公教繳的3000多,換個角度看,其實也是政府繳的不是嗎?既然羨慕勞工,以後公保跟勞保可合計,你可以轉勞工阿!!!!!
哈~你都知道勞工繳700還要加上雇主的
那軍公教3000多,難道就不用加上雇主的嗎?
會的,轉勞工絕對會有
而且可能就是現在進行式
這個點很好,很多在縣市政府服務
或是金融銀行服務的主管以及退休警官
國營事業機構有特殊設備技術的
朋友國營事業退下來有高周波爐技術
還有民間廠商開7萬當顧問嘿
一些有著人脈資源的人會出來的
就像某個學校退休老師們合資經營安親班
就開在學校附近
跟一般業者經營安親班
你覺得家長會送自己的子弟去哪個?
社會資源就是一座金字塔
什麼人玩什麼鳥,這才是真道理~
roachc wrote:
林萬億說的:藏在農委會預算裡
老農年金1年吃掉農委會540億元 排擠相關農政預算
還有這一則
農保、國保老人年金 政府一年負擔逾800億
跟 18% 號稱的 800億一樣多
國家預算書好幾年前看的, 記憶已經沒很清楚, 只依稀記得農保補助好像不在退休撫卹預算中, 原來藏在農委會預算中
另退休撫卹支出, 除中央預算外, 各縣市地方政府預算書中也占很大比例, 因為國中小教師的退休撫卹是由地方支付, 不在中央的預算中
18%請領人數約30萬人
農保人數150萬, 國保人數350萬
30萬人花掉800億
500萬人花掉800億
可以好好思考一下二者之間的差異及效益
但我覺得18%當初是為了照顧早期有參與打仗的退除役官兵並無不妥, 這些人每個月領的18%都在1.5萬以內
後期擴大加入領大頭的軍公教人員才是真正該改革的對象
其實可以如年終慰問金一樣, 訂個門檻, 18%每月請領上限為年度最低生活費, 或退撫金月領超過3萬不得請領18%, 在不影響大多數應照顧的老人情形下, 又能有效限縮支出
可惜定法律的, 正是領大頭的人, 不可能動手砍自己, 弄個18%降到9%, 故意引發廣大底層領低額度的民怨, 好讓將來有機會再改回來, 繼續享受好處
Audrey103 wrote:
繳交的退休準備金也不一樣
其實您如果有心
可以把公保+退撫的退休準備金實際計算出來, 跟同月薪的勞保+勞退的退休準備金是一模一樣(勞保+勞退多數百元)
本俸平均約實領月薪的0.6(依職等在0.5~0.7之間浮動)
公保費率(本俸X0.0883~月薪X0.6X0.0883)
勞保費率(投保月薪X0.095, 投保月薪上限45800)
退撫費率(本俸X2X0.12~月薪X0.6X2X0.12)
勞退費率(投保月薪X0.12, 投保月薪上限15萬)
差別只在終身與非終身退休準備金分配比例不同且自負額高低不同, 自負額低, 即雇主負擔加重, 但總繳退休準備金是一樣的
由於退休基金是政府開辦, 終身及非終身比例如何分配是由政務官員提出, 立法院決議, 勞工無力參與訂定, 實在無奈
因終身與非終身的退休準備金分配比例不同, 造成退休保障完全不同
一個高額終身俸(退撫)+低非終身俸(公保)
一個低額終身俸(勞保)+高非終身俸(勞退)
以同月薪(非本俸)計算
勞保的退休準備金約退撫的退休準備金的6成, 所以勞保退休金的月領金額約退撫的6成(勞保請領系數1.55%, 退撫請領系數2%), 這都是精算過, 不是亂定的
而勞退的退休準備金約公保的退休準備金2.4倍, 所以勞退一次金約公保一次金的2.4倍, 若勞退分24年領(60~84歲), 加計24年利息, 可領到公保一次金的3倍左右, 若公保一次提領後存入商業年金保險, 24年後大概也可得到差不多比例的利息
勞保及退撫真的是不良示範, 寅吃卯糧, 未退休人員的退休準備金都被已退休人員吃光
一個人所繳的總退休準備金, 只夠支付7年月退金使用, 領超過7年的軍、公、教、勞退休人員, 都已在吃你我的退休準備金
而勞退及公保新制則是模範生, 自己的退休金自己繳(公保舊制因為是恩給制, 現在仍需國庫每年撥補)
PS: 私校教師及國營事業體員工, 因無退撫, 所以公保採月退制, 公保費率今年是12.25%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