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

太陽能發電成本不知不覺中只剩下每度電4.5-6元不等


KESA28493 wrote:
應該說搞風電太陽能...(恕刪)


台灣還有北、中、南發電分配問題
除非北部用電量可以控制住,不然大台北地區至少部分跳電的機率升高了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945368 wrote:
有嗎?我有很犀利嗎?從來不覺得吔!

我只是很膽小,看到義和團式的發言,不由得不寒而慄!台灣沒有處理核廢料的問題???

啊你說了那麼多,為什麼不乾脆一點直接告訴我蘭嶼的眝存場問題已經解決了,達悟人不再抗議了!

你信口開河的那三點是誰告訴你的?稍稍查證後再PO好嗎!為你好,啊乖!
...(恕刪)


你是達悟人嗎?我看你還是回ptt吧

KESA28493 wrote:
應該說搞風電太陽能...(恕刪)


我們可以從對岸拉

945368 wrote:
在你到處忘情的飆駡人家低智商以後......請問....







您腦袋有變得比較靈光嗎?

我認識一個心理師他很愛說他受委託去鑑定禁治產案件的事,他說幾乎每次都被受鑑人駡他是瘋子!...(恕刪)


http://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spx?nid=17579

低智商社會這個名詞可不是我發明的
小樓一夜聽春雨 wrote:
您引用的資料好像都...(恕刪)


所以前面給的那個前台電員工所做德國電價介紹連結資料你有看嗎?
裡面對電價的各種成本稅費都有講到,
再生能源對德國電價的影響是部份因素而不能全算到再生能源上面。

同樣的太陽能設備裝置量在台灣使用發電量會比德國多,
使用成本相較德國低加上真正開始採用比德國晚了好幾年,
整體設備的發電成本明顯比德國便宜,
你這種因為德國使用再生能造成民眾無力負擔電費的論點(電價上漲全怪再生能)若要套用在台灣實在錯很大。

oldchang1205 wrote:
其實您自己搞清楚自己弄錯什麼再來批評我吧
你講的東西是在土地完全利用和面板效率完全發揮的狀況下才有一滴滴可能達到你所謂的1800MW
據前面板友提到的就連德國實際使用結果,平均發電效率頂多5%上下,還是在專屬太陽能廠的狀況下
而我計算的是實際上在經營安裝屋頂用太陽能....


對於用在裝置容量的單位與用在電量的單位,
不知道你是真看不懂還是不想弄懂.......,
照你講的所謂實際使用情形那去年德國太陽能發電量349億度,你去算個符合你的講法的式子來吧

法國核能巨頭重組 陸企搶食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522002166-260303
至於設備商產商的虧損,上面法國核電設備商的情形與太陽能設備商的情形,
那一種是產業成長前期因相互競爭市佔而虧損不需要講吧。

-----------------------------------------------------------------

BigMac4Diet wrote:
對您查資料的功力佩服,但是關於電廠操作,我看就不用回答了。因為有一個基本認知要是不搞清楚,一直堅持可以燃煤電廠可以隨時向踩油門一樣調整甚至並聯離線。我也只能夠說,我們不是生活在同一個科技水平的星球上。電廠發電的操作不是你缺電我就踩油門,如果不搞清楚這一點,還有啥可談呢?


或許我們真的是生活在不同科技水平的星球上吧

這是從前面給過的兩個查德國發電情形資料的其中一個所捉下的這幾天情形圖,
(把其它一堆類別選不顥示好看出硬煤發電量變化,那兩個網站有興趣可以去點看看)


這是另一個網站捉下來的圖,選擇只秀出硬煤機組發電量變化,大一點更清楚


加上太陽能發電量的變化後


再加上風力發電量的變化後


硬煤機組的發電量配合風光發電量來調整起伏很大,
這樣的升降載幅度不知你是認為算外星科技還是認為這種起伏變化量很小不算?

BigMac4Diet wrote:
要看討論德國電力不穩的文章,剛才網路上關鍵字找了一下 google回報是88萬5千篇。這麼容易找,不需要假手他人吧?
以下幾篇參考一下:


當然你可以認為德國對於本身供電品質的數據是在自吹自擂,
例如台電的與國際主要電業之比較頁面中看起來引用數值也有挑過,
但是在國際間若要衡量各國供電穩定比較自然會需要用較為一至的標準來評估,
那一份歐洲能源監管委員會報告排名使用的數據(1年與5年的每戶平均停電時間)我想客觀與公平性還不錯,
至少比一些拿某一年的停電次數來講(實際與前後期相較沒變差)再生能讓供電品質變差還來的可信些。


你找的另外那些文章是講有關需量反應負載管理這類措施的施行情形與前面講的停電又不相同。

關於發電預測不是只有太陽能可以做,
連風力的變化流動都可以畫出來了(例如這個)
除非你認為風力這種能量會突然出現又突然消失,
不然沒理由不能做風力預測。
現在國外的風力發電越來越多風場都有在做風力預測,
德國的各調度中心每天會有隔日的風力發電量預測報告(每15分鐘變化量),
例如http://www.tennettso.de/site/en/Transparency/publications/network-figures/actual-and-forecast-wind-energy-feed-in,
不過因為預測值是前一天就出(與整體電力市場買賣交易配合),
所以跟實際的情形差異會稍大一些,但風力預測在更短期的預測上誤差會小很多(與實際機組升降調度有關)。

-----------------------------------------------------------------------------------------------

Wow_Senior wrote:
真尷尬...結果你才...(恕刪)


如果你們連廠商倒閉與產品的市場需求變化關係都搞不清楚而只會講廢話,那就隨意吧。
(例如之前的LED與面板產業在競爭下搞到變慘業但是市場需求是成長的,只是產量增長大於市場增長。)

zuoaihua wrote:
這裡是01不是ptt...(恕刪)


如果現有電網機組配比連8~10GM太陽能裝置與5~6GW的風力裝置都吃不下,
(能源局2030年目標是太陽能6.2GW風力4.2GW)
那你也太看不起台灣與台電的相關能力了吧。
就因為自有資源不足才需要發展再生能源,
如果不能理解只會講台灣做不到那反正各自看法不同與你也沒什麼好討論的了。

-----------------------------------------------------------------------------------

KCLin0423 wrote:
伴隨的效應是生產太陽能的廠商虧損甚至倒閉
台灣(還有對岸)供給廉價的能源,人力,環境汙染,還有。。。虧損
然後提供廉價的太陽能給那些聲稱我好乾淨(其實炭燒得更多,一點都不乾淨)的國家發"廉價"的電
你不覺得這產業很愚蠢嗎?


我認為目前製造太陽能裝置比起製造其它消費性電子產品要好的多(就產品本身對環境效益而言),
這是IEA今年3月對再生能源的一份報告,
https://www.iea.org/Textbase/npsum/MTrenew2014sum.pdf
裡面有IEA有關再生能前幾年到之後2020年的資料與預估:

去年2014年太陽能光電的發電量1880億度很大一部份替代掉了原本可能要由火力所發的電量,
(有寫2007年與2012年各自佔全球發電量的比率,2012年之前的發電量可參考這邊IEA的)
至於你講的產業生產者與使用者問題說實在可以套在很多種產品上都是類似情形,
除非今天各國所有產品的消費市場都是自產自消不然單拿太陽能來講覺得不好有點怪。

KCLin0423 wrote:
新數據直指日本太陽能泡沫恐真破滅
別用燒炭來比,那根本就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能源生產方式
與其反核,更要積極反燒炭
看看最近台灣的天候
不是乾旱就是暴雨


現階段反火力也跳太快了吧(火力佔比超過核能太多),
火力在台灣的比較大的問題是引入新技術機組的速度太慢,
日本在1980年代媒機組就採用超臨界機組,1995年開始採用超超臨界機組,
目前日本的煤機組裝置容量中48%是超超臨界39%是超臨界,
到現在日本的煤機組裝置容量中只剩14%是等著汰換的舊亞臨界機組。

台灣則是一直到民營電廠1999年才引進超臨界機組,
而台電連民營引進超臨界之後2005年的台中火力9~10號機組還是一樣買亞臨界用,
一直到這次的林口與大林的更新案才要引進超超臨界機組(原本只想買超臨界),
台電這種保守的觀念與心態實在有點糟糕,
不採用空污與排碳較少的新技術(已經不算新了)機組,
搞到現在火力機組都有人在反實在不知要講什麼。

核能的問題在於現有技術對於安全性與核廢處理沒有較大進展前不適合部份國家使用,
我實在看不出台灣有本錢可以繼續下賭注在核能上。

核四的發電成本經濟部與台電都已經講過每度電約2元,
然後有一些人在討論"將來"的能源配置時還一再用舊核電的每度1元來講。

----------------------------------------------------------------------

KESA28493 wrote:
應該說搞風電太陽能...(恕刪)


之前給的歐洲電網2013年簡報內有也有各國的機組裝置量與發電量,你應該也是看同一份資料如下:

德國的傳統發電(火核水)裝置容量107GW,若加上再生能全系統裝置量為184GW,
法國的傳統發電裝置容量114GW(其中核63GW火25GW水25GW),若加上再生能全系統裝置量為128GW,
法國的年用電高峰(與歐電網高峰同時)92.9GW(當時法國發電量82GW不夠用),年用電低峰29.8GW。

至於你提到的備用容量率算法有錯誤,
可以參考一下前面提的台電退休員工部落格資料,
這個漫談備用容量與備轉容量有較詳細的講解,
在講備用容量與計算備用容量率時不是用全部裝置量來算,
需要減去傳統電廠(火核)的廠用電、水與再生能要依不同比率取用計算、還要考慮線路容量等等因素來做計算,
不是直接簡單用全部機組的裝置量來算,
有興趣可以去這位前處長的部落格看,裡面有不少關於電力的知識可以學習。

再生能源基金的費用實際上會附加在電費中沒錯(就這點來講每個人多少都有買了些綠電了),
但目前看來因為以替代油氣發電為主(較高成本取代較高成本),
實際對電費沒什麼影響。
(當然規模大些後可能有差例如年發100億度時,
但是到時太陽能成本很可能就與燃氣成本差不多了,
主要還是要看離岸風的發展情形變化)



愛睡貓 wrote:
現階段反火力也跳太快了吧(火力佔比超過核能太多),
火力在台灣的比較大的問題是引入新技術機組的速度太慢,
日本在1980年代媒機組就採用超臨界機組,1995年開始採用超超臨界機組,
目前日本的煤機組裝置容量中48%是超超臨界39%是超臨界,
到現在日本的煤機組裝置容量中只剩14%是等著汰換的舊亞臨界機組。..(恕刪)


一點都不快
逐步削去火力發電成立非炭能家園比起成立非核家園更為迫切
另外,開始研究使用核能發電製造氫氣,與氫電池氫內燃機
逐步完成非碳能源也非碳動力革命
才是挽救地球環境與生態的積極作為

關於溫室氣體的問題
請參見 "誰說經濟一定要成長" 一書
裡面有數據推算,而且內容簡潔

我也認為
地球在無力去承受人類漫無止境的燒炭汙染
地球沒有本錢再去承受人類的恣意燒炭

另外
連印度都是第四代反應器會員國
韓國也是,而且韓國還可以輸出目前商轉的反應器機組

台灣比韓國印度差嗎?
不是一堆人在嘴砲韓國想把他們泡垮嗎?
真的要競爭,台灣又沒辦法了?

另外
太陽能的愚蠢在
提供廉價的勞力,能源。。。甚至虧損
生產廉價的太陽能設備,給那些自以為很乾淨的國家,生產自以為很划算的太陽能電力

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賠錢的生意沒人做
而且好處留給別人,壞處都留給自己
太陽能產業的愚蠢,真的不是一般級的

而其他的 3C 產業
tsmc 賺錢,asus 賺錢,MTK 賺錢
也許你會說,以前太陽能產業也賺錢呀
是呀,所以當時太陽能發電便宜嗎?

你說,太陽能產業的愚蠢,要怎樣形容?
愛睡貓 wrote:
所以前面給的那個前...(恕刪)


請多看正反方面的雙向討論吧..

不要老是..
"前台電員工的資料"
"德國綠能中心的資料"

上回那個號稱"發電專家"的陳謨星教授 錯誤百出的反核言論, 您也聽說了吧


現在德國有1200萬窮人快忍不住高昂電價了,
未來幾年德國還要漲電價呢

再說
除了德國..
還有多少個強大國家大力推綠能又同時廢核的..您說說吧

台灣能推燃煤發電嗎?
空污可是太嚴重了 雲林以南各縣市都要禁止燒煤了

台灣地方小 人口太多 山地多可利用面積小,
需要大面積的綠能發電佔不了太高發電比率 土地又很貴


等到10年20年後
或許太陽能轉換率有突破進展 又很便宜
再來用就好了
目前根本就不急推太陽能
難道您有錢當凱子嗎
呵呵

每個國家有自己的天然條件
不要自不量力, 事事學德國啦
先學學 缺乏自產能源的法國 韓國 日本吧
...




economic wrote:
台灣還有北、中、南...(恕刪)
沒那個屁股就別妄想吃那個瀉藥啦?

綠能申請沒,電腦不用冷氣不吹捷運不坐了嗎?
本当の自分を、いつでも表現できる
愛睡貓 wrote:
或許我們真的是生活在不同科技水平的星球上吧。
這是從前面給過的兩個查德國發電情形資料的其中一個所捉下的這幾天情形圖,
(把其它一堆類別選不顥示好看出硬煤發電量變化,那兩個網站有興趣可以去點看看)
這是另一個網站捉下來的圖,選擇只秀出硬煤機組發電量變化,大一點更清楚


雖然你找了那麼多圖表,但是讀圖的能力似乎有點怪,不知道怎麼拿來支持你的論點?你看似分析有理,但為何又只說黑煤呢?佔更大宗的褐媒發電比例保持持平,你知道為什麼嗎? 我就不先講了,因為我發現你只會根據前一個回復的內容去兜圈子,企圖拉回你的觀點,越扯越遠。
而且你的圖表尺度是日尺度,本來電廠就可以調整輸出,不然你以為台灣火力電廠晚上全都滿載發電嗎?前面你暗示的是"新型"燃煤廠隨時可以調整出併聯,那你就應該找出10分鐘電量生產變化表。這樣就不會有每年幾千次"強制干涉"發生了。"強制干涉"是官方用語,非官方用語就叫"blackout--中文字典翻譯叫停電"。"強制干涉"要求提出時,30分鐘內就會斷電。照你的說法,就黑煤廠踩一下油門就好了,還去強制啥玩意?你不覺得奇怪嗎?
目前風電的預測技術能提供的有效預測值區間48-172小時,然後根據安全值規劃平衡發電量。但是風機的骤停是經常發生的,故需要配合電力調度短期預測,考慮電廠的輸出調整,理想預測區間是6小時,但是目前精確預測只能做到1-3小時,也就是偶發電廠來不及反應而必須用戶離線確保電網安全的原因,而據歐盟統計"非計畫"的火力發電增量,會損失6%的發電效率。這樣有多少呢?燃煤廠從臨界型升級到超臨界型,效率提升大約4%,從超臨界型升級到超超臨界型也只提升2%。
風力發電的出變異性比太陽能發電更大,更難管理,而風能又是歐盟積極推動的綠能,所以有非常多研究報告和論文涉略這個主題,你就自己查一下吧,別所有東西都看同一個網站。
以上,如果有電廠踩油門設計,德國人對一年累計幾千次停電的抱怨,應該都是在夢中發生的吧。他們會非常期盼你能提供貴星球的然煤電廠技術。

此外,建議您引用圖表照片最好註明來源,否則斷章取義,亂解釋一通,讓人把原始製做當局給誤會了。而且也與01發言規則不符

economic wrote:
台灣還有北、中、南...(恕刪)
我只想知道~愛睡貓申請綠電了沒???
  • 5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