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

【高虹安論文抄襲】剽竊資策會2公費研究案, 高虹安博論捲抄襲醜聞

eric62 wrote:
不過資策會的老闆經濟...(恕刪)


經濟部的說詞反而是認證

經濟部表示,依「經濟部科學技術研究發展成果歸屬及運用辦法」第六條,除法規另有規定者外,科技計畫所產生之研發成果,歸屬各該執行單位所有”


請注意,「歸屬各該執行單位所有」,所以,是資策會的事,不是經濟部,以資策會的聲明說了算
抄跑堅舔不知恥,還敢出來助選
蔡壁如抄襲後續哩?
dc1132 wrote:
抄不抄 我沒細看

看看 這個學歷好厲害

資訊碩士 可以變 機械工程博士 真是超猛!!

如果 本來是機械 變成 資訊 或管理 沒什麼奇怪
但是
資訊 變機械博士 真的差很遠!


這個更猛,天才的能力不是一般人可以想像的。


台灣之光!魚型口罩從韓國紅遍亞洲,竟是台灣人發明?
30
謝明彧
2022年9月19日 週一 下午3:39
疫情爆發後,人人都帶著口罩,從最初的平版口罩,到越來越多人戴的魚型口罩。圖片來源:unspalsh
你用過造型立體的魚型口罩嗎?這款從韓國紅到台灣的商品,其實是不折不扣的台灣發明!北醫生醫所副教授蕭宇成18歲前都讀藝術班,拿過全國冠軍,大學勇敢挑戰物理光電,再跳轉生醫博士,他是如何成功橫跨三個領域,成了魚型口罩發明人?

2020年疫情爆發後,走在街頭,人人都帶著口罩,從最初的平版口罩,現在愈來愈多人改戴起立體剪裁的「魚型口罩」。這款韓國爆紅後一路熱銷到台灣的商品,發明人是道道地地的台灣人,台北醫學大學生醫光機電研究所副教授蕭宇成。

4D魚型口罩。圖片來源:黃菁慧攝
令人驚訝的是,蕭宇成在高中之前,讀的都是美術班,還拿過多次全國美術大賽金牌。大學轉換跑道改讀理工,生涯首次大轉彎;博士班時他從理工轉生醫,就讀交大影像與生醫光電博士學位學程。

而魚型口罩,就是蕭宇成讀博士班時,以物理學的專業、結合生醫想像,再加上美術的底子,融合而成的創新,並以此在2016年的「龍騰微笑創業競賽」中,打敗140多支參賽隊伍,抱回冠軍200萬元獎金,最後與同事和老師一起創業。

「藝術轉理工,再轉生醫」,這對許多人來說,根本是三條平行時空,蕭宇成不僅順利跳躍,還融合跨領域所學專業,創新發明拿下大獎,在學生時期就創業。

目前蕭宇成進入台北醫學大學擔任教職,不只是全國大學醫科中最年輕的副教授,還擔任北醫創新創業教育中心主任。

藝術班全國冠軍轉讀理工,看清落後原因兩年時間追上
蕭宇成不只是全國大學醫科中最年輕的副教授,還擔任北醫創新創業教育中心主任。圖片來源:黃菁慧攝
蕭宇成出身藝術世家,18歲前一直都讀美術班,以水彩作品見長,曾拿下國內多項美術比賽金牌,包括學生美展西畫組全國冠軍,獲邀參加聯展。網路上搜尋「蕭宇成」,還能找到他當時的作品集,作品光影配色明亮創新。

累積出很好的繪畫成績,蕭宇成其實可以直接甄試進國立藝術大學,卻決定放棄過去所學。

「也是怕做藝術會餓死啦!」蕭宇成笑臉過後正色說道,當時有一位老師告訴他,單純做藝術,走到最後可能就是比賽得獎、當插畫家。

但如果能將藝術跟其他領域結合,例如理工、工程,就能走出下一個巔峰。藝術雖然不像工程技術一樣立竿見影,甚至有時好像與大眾日常生活脫節,但藝術所帶來的心靈感受,卻可以在人類歷史上留下深刻影響。就像Apple手機不只是功能便利,更是因為設計美學出眾,才能吸引全球如此多的果粉。

職涯考量,加上「藝術如何創造價值」的思索,讓蕭宇成毅然轉換跑道,從藝術班跳到普通班理組。

然而從藝術轉學工程,讓很多人都不禁好奇:「難道不怕程度跟不上同學嗎?」

面對這問題,蕭宇成停頓想了一下,「我好像真的從來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

他回憶,轉換路線後,雖然大二成績才漸有起色。但他知道,這個落差並不是因為自己能力不足,而是過去所學的時間累積不同。

「或許我本來就是比較有自信的人吧!」蕭宇成說,自己沒有特別去擔心「落後別人怎麼辦?」而是務實地面對問題,努力彌補。「而且重點這沒有其他捷徑,那就去做吧!」兩年他把落差追回來,甚至成為班上的前段班,考上台大物理所碩士。

藝術底子結合光電原理,跨入醫學影像應用領域
碩士讀的是物理所,但蕭宇成選定的是光電組,畢業後,他鎖定交大影像與生醫光電博士學位學程,初心,就是當年老師的提問:「藝術結合理工,怎麼帶給世界你的價值?」

「光電原理是成像技術的基礎,而影像辨識則是非常視覺畫面,這兩者,剛好都是我最熟悉的,」蕭宇成說,18年的美術學習,讓他對於視覺還是特別有感,結合光電成像與影像辨識,就剛好跨領域整合自己最擅長的兩項專長,而影像應用的場域,最具發揮的,就是醫學,結合過往專長,讓他朝著第三個領域跨入。

這件事,其實也反映在他與同學一起發明魚型口罩上。起心動念是當年PM2.5空污議題非常熱門,自己的老師常常咳嗽,但又不習慣戴口罩時的呼吸不暢,但口罩沒包覆臉部完整,又很難完整隔絕空氣中的髒汙。

和同學研究討論時,蕭宇成發揮物理專業,從濾網的功效開始,如何應用電的原理,去改善濾網的吸附性;另一方面,則思量如何增加口罩包覆性,一開始,團隊想著用個碗蓋住臉最密實,但不僅占空間難收納、還更悶不過氣。

美術出身的蕭宇成,開始研究口罩的結構造型,最後想出切出折線,讓口罩未用時是平面,推開後就變立體造型,結合改良的濾網,成功打造出好呼吸又濾淨效果更佳的新型口罩,奪下創新大獎,還成功商品化上市。

別被「隔行如隔山」自我限制,當能堅持的少數人
學生時期就開始創業,走過跑道轉換、創新創業,蕭宇成回顧,很多人覺得跨領域很難,其實比起實際落實上的困難,更多的可能是自己嚇自己,「跨領域跟創業很像,你不能還沒創業前,就覺得這家公司一定會倒。」

「一定會有挫折。」無論跨領域還是創新創業,這都是必經的過程,「但態度和信念最重要,」蕭宇成說,很多人都會說「隔行如隔山」,但就是這句話限制住自己,困難一定會有,「但就是要堅持啊!最後改變世界的終究只是少數人,那些少數可以堅持下去的人。」

蕭宇成強調,大部分人的智商其實都差不多,關鍵是不能預想著跨域時會遇到的挫折,於是未戰先投降;也不能跨域後遭遇困難,覺得事情沒那麼簡單,就心灰放棄,「如果放棄了,那才是永遠都隔行如隔山了」。
delenatii wrote:
高虹安還想拗?? 回(恕刪)


沒交過論文? 那以老兄這種智商還是不要討論
因為你也不懂
duowan2012dw wrote:
除非他想雙標到底 除(恕刪)

把政治人洗光也不錯,換點有真材實料的人在這時代還願意出來為民服務的人出來啊
看到一票綠側翼瘋狂湧出潑水肥.....

就知道他們急了


可是聰明人都不吃大便的...........
綠畜牲猛潑大便,就是等高虹安犯錯。

果然被找到機會。


找不到你的缺點,沒關係,先讓側翼一直潑糞再說,

總會等到你受不了,無意之下犯了錯,再讓側翼死纏爛打。

讓你的矛頭無法跟主力對決。


這整個流程,現在是綠畜牲標準起手式。

這個得司法改革,這樣的行為認定共同犯罪,除重刑外,還要加重刑責。
今天大高虹安的新聞很熱門

學歷歧視又吹牛? 沈慧虹:高虹安不要成為女版柯文哲


民進黨新竹市長參選人沈慧虹說,民眾黨很會造神運動,奉勸高虹安不要成為女版柯文哲。(記者蔡彰盛攝)

2022/09/21 11:50
〔記者蔡彰盛/竹市報導〕民進黨新竹市長參選人沈慧虹今針對民眾黨新竹市長參選人高虹安批評中華大學夜間部,更被網友翻出過往說幼稚園就會用數據機都是假,沈慧虹表示,高虹安自大狂妄的言論,已經傷害新竹市民的心,讓許多努力打拚的人都受到打擊,她也向高虹安呼籲,每個人的出生背景條件都不同,但最重要的是要對過去的自己誠實,也要對市民朋友誠實,民眾黨很會造神運動,奉勸高虹安不要成為女版柯文哲。

針對昨日高虹安說是北一女、台大畢業,並聲稱「我們今天不是像什麼中華大學夜間部」等言論,高在凌晨緊急發出道歉聲明,沈慧虹表示,高虹安無論過往塔綠班的發言,或是現在的學歷歧視,事實上這種自大狂妄、學歷歧視的言論都嚴重傷害新竹市民、所多人的心。

沈慧虹表示,教育是學習面對問題、面對世界的重要過程,目的是讓自己更好,同時在有能力之後,應該同理他人、反饋於社會,而不是成為歧視別人的資本,高虹安的言論,已經讓很多努力打拚的人受到打擊。

沈慧虹表示,非常感謝父母親讓自己有機會受教育、對更多人好,而在從事公共事務多年的工作歷程中,自己也始終期許要做一個有溫度、同理心的人,看見他人需求,尤其母親從小提醒自己「要對人好」,也希望每個人都有這樣的體貼與同理心。

針對週刊指出高虹安在凌晨時「二手加工」,偷偷修改論文引註及謝詞,沈慧虹表示,高虹安昨天在記者會上,理直氣壯說致謝中有提及三名共同作者、經濟部與資策會,參考文獻中也有列上期刊論文,沒想到都是動過手腳,呼籲高虹安應該向選民好好解釋來龍去脈,解釋清楚到底是誰竄改她的論文定稿,不要綁架校方、欺騙選民。

針對高虹安過去自述幼稚園就會用56K數據機上BBS站,但有網友發現,當時數據機根本還沒出現!沈慧虹表示,這是一個童話故事,不是真實的事情,還沒發明的東西卻被講成真實發生,大家都很疑惑不解,沈慧虹表示,政治人物做什麼事都會留下痕跡,但最重要的是對過去的自己誠實,也要對市民朋友誠實,民眾黨很會造神運動,奉勸高虹安不要成為女版柯文哲,這對政治工作者絕非好事。
有夠衰, 林志堅又中槍

高虹安哭了!專訪直播「突淚崩離開節目現場」:我不是林智堅

三立新聞網
2022年9月21日 週三 下午1:45
記者許皓婷/台北報導


民眾黨新竹市長參選人高虹安爆出博士論文抄襲,她昨親上火線召開記者會說明,卻說出「不是像什麼中華大學夜間部,才要去台大碩士灌水」等言論,被外界砲轟歧視學歷。對此,她今(21)日接受《新聞不芹菜》專訪時,當場委屈落淚,更直接離開直播鏡頭,冷靜了幾分鐘後才回到節目現場,她更哽咽坦言,當時感到委屈、憤怒,只是想強調自己不是林智堅。

高虹安21日接受《新聞不芹菜》專訪,當講到近期爭議連環爆時,她當場落淚,更直接起身離開節目鏡頭,她冷靜了一段時間後,才又再度回到現場,只見她依舊眼眶泛紅,並哽咽地表示,每一個人在努力的過程,都花很多時間心力,犧牲很多時間,她坦言,昨天在記者會上,有點委屈憤怒,看到記者把她跟林智堅連在一起,她是想強調「我不是林智堅」,講到激動處,她更一度轉身擦拭眼淚。
  • 7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