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來殖民你所做的事跟當初西方國家到全世界各地殖民是一樣的
就是要拿當地的資源
你以為在殖民地的租稅會跟他們國家本土一樣?
你以為物價會一樣?
你以為自由程度會一樣?
你以為對種族的歧視會一樣?
無腦也不用無腦到這種程度
照老鷹說法
台灣人應該可以跟日本人平起平坐呀
因為台灣跟北海道是一樣的
到底有沒有平起平坐
應該不需要贅述吧?
腦子有洞要看醫生
不要放出來到處亂講一堆
價膨脹。與歷史上任何的惡性物價膨脹一樣, 台灣的物價膨脹也是因為貨幣發行無限制
依據郭逢耀.崔洲英.林明姿.鍾靜宜(1997)之估算以帳面價值估算,國民政府所接收的日人資產,價值高達GDP正常水準的7.76倍,參見吳聰敏(2001)。
增加所引起。日治時期, 台灣公營企業的數量不多, 國民政府接收台灣之後, 將大部分日
本人經營的民營企業收歸國有,並合併成獨占企業。貨幣供給之所以持續增加,原因是各
公營事業向台銀大量借款及中央政府的嚴重赤字。
民營企業轉為公營之後, 因為國民政府的不當干預及企業本身經營不善,不得不向台銀大舉借入。在1948年底之前, 台灣銀行的放款大部分流向公營事業。1949年初開始, 因為越來越多的中央政府機構撤退到台灣, 政府機構變成是台銀主要的放款對象。國民政府於1949年12月撤退到台北之後,台灣海峽的局勢異常緊張,財政赤字也急劇上升,台灣
銀行更是無法節制貨幣之發行。
1949年6月15日, 台灣省政府進行貨幣改革。貨幣改革之後, 由物價統計來看, 物價
膨脹率是穩定下來,但是台灣的政治與經濟局勢其實更為險惡。1949年底,國民政府自中
國大陸撤退到台北時, 約帶入100萬人口, 其中約有一半是軍隊。台灣人口由1948年底的
692萬人劇增至1950年底的806萬人, 因為中國共產黨計畫攻打台灣, 1950年中央政府的
總預算中90%用於國防上,物價膨脹的壓力再度上升。幸運的是,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
發。戰爭發生之後, 美國開始對台灣提供軍事及經濟援助。
美援幫忙負擔台灣的財政支出, 特別是軍事支出。台灣銀行對府部門放款的壓力減輕, 才又能夠控制貨幣的發行額,物價也終於穩定下來。
1949年4月, 國民政府在台灣實施土地改革, 規定耕地地租率不得超過正產物全年收穫量的37.5%。
1953年又頒布規定,私人擁有之土地不得超過3甲,超過部分須售予政府,政府再把土地轉售給佃農。官方認為土改提升了台灣農業的生產力, 但學者的研究並未証實此一說法。不過, 因為地主出售土地之價格低於合理市價, 土改政策使財富重新分配:地主蒙受財富損失,許多佃農則以較低的價格購得土地。
肥馬大刀無所酬
皇恩空沿幾春秋
斗瓢傾盡醉余夢
踏破支那四百州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