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請問大家可以簡單說一下服貿的優缺點嗎??我不太懂

拒絕貿易自由化,當然也是種選擇,但東西賣出台灣就將被課高關稅,恐怕立即被他國產品取代,其他加入協議的國家是用低稅率在相互貿易,我們除了不是聯合國會員國外,連外銷都是別人課重稅的孤兒....

想想看,我們有甚麼產品是其他國家無法取代,即使被課高關稅,也不影響外銷?還是台灣人都很愛國,自己自足,通通內銷就夠了?只能外銷的廠商通通關廠關公司移去國外,然後我們的年輕人轉往傳統農林漁牧業發展?

請把三星索尼小米蘋果通通收起來,今天起只准買HTC,用他國手機的通通關起來....

不是不能討論,但手段絕對不是占領國會無限上綱,利用政府的軟弱,在立法院當太上皇。

老實講....這些學生根本對社會毫無貢獻,拿父母國家的錢,浪費我們的時間資源並撕裂社會。光反對有個屁用,真有本事,拿套完整對台灣有百利無一害,又可以在現實環境中,讓國際都拍手配合台灣的辦法出來啊?
老共連美國都敢搞了~一個台灣根本算不了啥?
老實說老共根本不在乎能從台灣撈多少
只是有一個民主制度跟他對比他很刺眼
不要忘了中共從不放棄要拿下台灣~
而台灣自己甘願要將自己多年來堅持的民主置於風險中~
大陸老闆來,所以台灣人薪水會高一點!會多賺一點錢!
我不知道怎會自我沉淪到這般地步!
只能怪自己太不爭氣~

http://www.voafanti.com/gate/big5/www.voachinese.com/media/video/1881420.html
以下是大陸網友分析的服貿利弊,
我覺得他認為的服貿對大陸的弊處
就是對台灣的益處

來源:http://bbs.tianya.cn/post-worldlook-1059903-1.shtml


如果不是最近“台灣學生反服貿佔立法院”事件吵到大陸,我估計絕少有人會關心《兩岸服貿》到底涉及哪些內容,又是什麼會讓台灣民眾反感、憤怒至此?

由於《兩岸服貿協議》原文很長,我只是簡單地把主要內容介紹一下,讓大家看看這個貿易不平等協議簽署之後,海峽兩岸誰才是真正的受宜者。 《服貿》全文共4章24條及2項附件,台灣承諾對大陸開放64項,大陸承諾對台開放80項,主要包括:商業、通訊、建築、分銷、環境、健康和社會、旅遊、娛樂文化及體育、運輸、金融等行業,這次大陸對台開放高於此前對WTO承諾的水準,一次性出價,涵蓋行業類別之多、開放力度之大,用大陸海協會會長陳德銘的話:“在大陸已簽署的類似協議中,前所未有”。

下面我具體來分析一下,台灣從中收穫了什麼、又付出了什麼,而我們得到了什麼、付出了什麼。我不知道各位看看上面那些主要開放項類,你能知道哪些是我們的強項,哪些又是台灣的強項。簡單用商業、通訊、健康、娛樂文化和金融等項的對等開放來分析。

商業:大陸市場廣大,台灣市場非常狹小,從商業運營來說,台灣起步早優勢不小,在市場推廣、營銷方面相對要成熟,所以這種對等“開放”連250都知道就是白送台灣的見面禮。以服裝、鞋襪、文具、禮品、食品類為例,如果放在標準的國際貿易談判中,中國絕不會如此讓步,一定要求對方在其它領域做出相應的補償,否則這就會造成雙方貿易不平衡,直接喊“卡”。

通訊:台灣在這方面並不弱,參照我們與韓國的TPP談判條件,雙方對等開放的領域達90%以上,華為、中興、聯想的通訊設備、pc產品與三星、LG的智能家電、數碼產品基本達成雙向貿易平衡,韓國還必須開放包括電子配件及部件的進口等,國際貿易談判就是這種錙銖必較、輕重權衡的過程。可是台灣對大陸開放的通訊業就設置了諸多障礙,比如陸資不得參股台灣電訊企業、陸企入台人數限制管理等等,這完全是不平等貿易的範本。

建築、環境、運輸、分銷:台灣在建築設計、環境規劃方面比大陸強,而大陸只在建築施工上佔有優勢,至於運輸,台灣的運輸業其實已非常發達,可發展的空間不大,相比大陸,這種買賣是只賺不賠,而產品分銷一項台灣可謂大佔便宜,大陸輸台商品種類受到相應限制,而台灣商品的強項則盡括囊其中,對等放開分銷孰利孰害,二傻子都會算。

健康、旅遊、娛樂文化及體育、運輸、金融:台灣的醫療技術不弱,甚至在某些領域超過大陸,對等放開醫療健康項目,一個是飽和的市場,一個是未完全開發的巨大市場,誰都不是傻子吧?娛樂文化,這些年我們在電影電視上看到的台灣藝人和製作團隊少嗎?相反,大陸能夠赴台的藝人及製作團隊有誰?對等開放誰佔便宜還用問嗎?說到旅遊,將近一千萬的陸客(每年還在以20%遞增)對比一兩百萬的台客,操,我都不好意思算了。金融就更不在話下了,台灣的金融業不說最發達,至少相較大陸也還算發達吧?台灣的金融對陸開放還預留了後手,涉台銀行金額、產品種類、赴台人員的限制,而大陸則反而需僱用更多的台藉金融人員,包括發行金融產品在內,兩邊的不對等就更為明顯。

80:64,台灣真正受損的只是美容美髮業、中藥業、商品零售業等少數幾項,而大陸受損的則更多更廣。難怪林中森、王郁崎一簽完《服貿協議》,馬上樂得屁顛屁顛地回去交差復命,巴巴地等著台灣朝野的封賞和慰勞,孰料事與願違,本來挺美個事,卻反引來綠毛龜、淺藍泛綠陣營的一片指責和謾罵。馬英九、王郁崎、江宜樺,面對那群豬一樣的隊友,哥幾個冤不冤啊!大陸每年900億美元(你們尊稱為美金)的貿易順差白貼過去,我們冤不冤啊!

俗話說:得了便宜還賣乖,說的就是台灣那群綠毛龜兒王八蛋。民進黨大佬沈富雄居然厚顏無恥地面對電視媒體說:中國啊,你要對台灣更好點,知道嗎?民進黨主席蘇貞昌甚至更囂張露骨:我們之所以反對《服貿》,就是要讓國民黨能從中國撈更多的好處。操!這是什麼邏輯?以時下的國際經濟形勢,到底是誰需要誰,綠毛龜兒們有沒有搞清楚狀況?韓國早就虎視眈眈,力求今年一舉簽下《中韓自貿協議》,台灣與韓國的產品重合度高達80%以上,到底是誰玩誰?
這就如 馬X9政府 "證所稅" 翻版,只是要那個 "空名","歷史定位" 而不在乎實質稅收變少了

代表人民去談"服貿"的政府官員,
1. 不接受事後條文修改
2. 也不接受事前審查(民間版監督條例 王郁琦:不可行)
3. 對受害的產業只有編列982億補償輔導金,具體的作為都沒有提出,最後就是懸在那只可遠觀,不然比照 eTag 模式,再針對982億補償輔導金來一次"官商合謀"
4. 甚至行政院是國家行政最高機關是否事前整合提供談判代表國內產業的需求與方向,尤其是弱勢產業,答案是"沒有",虧那個院長跟院長夫人還講得頭頭是道

所以服貿方向沒有錯,就像課"證所稅"方向也沒錯,但是實際上做法是對的嗎? 弱勢產業是要轉型不是要殲滅,服貿除了空名加上金融等產業政商利益掛帥,利上加利,對台灣的人民有甚麼利益?

我們跟韓國產業重疊度高,韓國已經跟30幾個國家簽FTA....
今天簽了"服貿"+"貨貿"+... 我們還是在韓國後面苦苦追趕,今天這些得利產業不但沒有轉型,還過度依賴大陸,過去的經驗是過不到三年,大陸就反過來收割

如果台灣不轉型, 簽或不簽"服貿"+"貨貿"+... 對台灣都是死巷,但馬X9政府看到了嗎? 2個黨每天除了爭名利其他事都不幹,所以才會有那麼多人支持公民運動



永澤bobodndn wrote:
所以簽了可以蓋石化廠...(恕刪)
crazydancer wrote:
到時候五星旗在總統府升起來也不奇怪 ...(恕刪)




真的, 若非近 70 年前 KMT 突然迴光返照 + 老共太輕敵
現在應該沒有台灣服貿這個議題 ?

當然 ..... 宅爸也不存在


宅爸問頂尖學府經貿.國企系主任們, 他 & 他的學生群看法
1. 基本上支持服貿 no matter which version is

2. 他的學生會去支援 國會抗議團體嗎 ?
價值觀不同, 國貿學生會問 ROI ?
靜坐 or 抗議 hourly payment 是多少 ? 無酬不會去


宅爸拿升學做類比

台大等台北學府 不開放外縣市考生報考, 讓台北學子避免中南部精英北上競爭
因此更多台北高中畢業生 能唸台大

但仍有弱勢台北學生 進不了台大 or 大學 ,
好 ! 政府輔導, 高職專科大學化, 人人可唸大學, 這點真的辦到了 !
後果 ? 留給大家思考.


中南部可能的報復方式 = 就業升遷機會優先考量本地人,
e.g 起薪差異化 ,若台北人南下求職 起薪比本地人少 5000 ..... etc

重點是
宅爸看不到 "贏家" ?


dathgod wrote:
服貿協議最簡單的說法...(恕刪)
畢節望族後裔
  • 1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