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

中國時報居然批評安倍經濟學


economic wrote:
用最簡單的經濟模式來看,經濟學上分成兩種: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者的區別在於資源的所有權和分配權由市場機制決定還是政府決定,目前世界上沒有純的資本主義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只是偏向哪一邊而已
...(恕刪)

鄉民稍微賣弄一下剛剛學到的經濟學名詞 檸檬社會主義(Lemon socialism).
Socialism for the rich and capitalism for the poor(對富人執行社會主義及對窮人執行資本主義)
我已閱讀過並同意管管任意隨心情爽快擅自修改討論區規則或任意引用規則

k2 wrote:
鄉民稍微賣弄一下剛剛...(恕刪)


經濟學中有個說法是這樣的,假設將資源都平均分配給每個人,在市場機制下,沒多久80%資源會落入20%的人手裡,你可以邏輯思考一下實施檸檬社會主義會有怎樣的結果
各國基金操作, 熱錢套利是很普遍的事, 但是回到最剛開始對令一個網友的回應, 還是認為 澳幣下跌, 不是 watanabe 造成

經濟, 國際間, 本地發生的事我都會關心, 但是不可能是專業, 不過我一直在吸收, 所以你們講, 我聽, 自己會過濾, topic 有興趣會自己查資料補強, 自己思考以後, 會有我自己的見解, 多聽多思考

人到了一個階段, 物質上得到一定的滿足, 就會開始比較重視其它的事物, 我自然而然是希望大陸強盛, 雖然省籍是台灣省, 將來會想去大陸, 看是要教學, 還是下鄉推廣醫療保健, 要義診也行, 現在只是思考階段, 以後怎樣execute 到時候再想, 如果到時候大陸還需要我的話. 我就是跟台灣槓上了

coffinbay wrote:
各國基金操作, 熱錢...(恕刪)


熱錢的套利恐怕不是你想的那樣喔,理論上資金是可以利用利差套利的,但實際上,各國都會有外匯管制(不可能沒有,不然某基金申請匯入澳洲100億美金,理由是來賺利息,可能放行?),只是程度上不同,所以利差不論是否基金這類形式,小額的才是真正發生的,所以渡邊太太將日圓存入紐幣、澳幣賺利差影響力其實可能比你想像的大,因為這類資金才是真正來賺利差的,金融機構的因為會被管制監督,至少大額的名義上是沒辦法這樣套利的,當然用人頭戶這類的小額分批進是存在的

澳洲貨幣波動我相信當地媒體也會有相關報導,除了中國的因素外,其他的經濟因素應該也會說吧
例如:澳洲CPI上升→央行提升利率以對抗CPI上升→利率上升引來資金賺取利差→資金的進入引發了匯率上升以及CPI上升→推升澳幣到不合理高價

發生狀況時:中國因素導致出口大幅衰退、經濟活動減緩、CPI下降→央行降息打算刺激經濟→利差因素消失資金匯出→匯率下跌→可能壓低澳幣到不合理低價

金融市場的現象是漲的時候因為資金追逐容易超漲、跌的時候當然也容易超跌,但是都可以用經濟的邏輯推理,不代表我推理一定正確,只不過有任何說法,起碼要在基本邏輯上沒問題,這樣不敢說一定正確,但正確率會比較高

日本安倍經濟也是一樣的道理,他的核心絕對不是利用貨幣大幅度的貶值來賺取外匯,所謂的三支箭,最重要的其實是第三支,那個符合經濟邏輯的整套,壓低匯率打垮別國的說法在事實上根本太脆弱,不是只有日本聰明、其他國家是笨蛋,更何況BOJ如果敢真的進場壓低匯率,不顧經常帳或國際收支帳的情況和市場對做,那我幾乎敢肯定的說對沖基金會定上日圓,尤其是George Soros這種,他在英鎊曾經一戰成名,那個邏輯是一樣的,如果日圓有這種現象,大概也跑不掉

安倍經濟是一整套的經濟學,不是貨幣供給和匯率而已,以形容來說那是點一把火,只有短期效益,長期效益是所謂的第三枝箭,指標是安倍常說的拉升CPI到目標的2(請注意,也不能太高,超過4大概政策不轉彎都不行),日本這套我個人認為台灣並不太適合,日本人口有超過一億,台灣只有兩千多萬,原因在這裡
economic wrote:
...(恕刪)
你可以邏輯思考一下實施檸檬社會主義會有怎樣的結果

你搞錯問題了,不是思考實施檸檬社會主義會有怎樣的結果,
而是已經有人這樣搞,所以才有人會批評這叫做檸檬社會主義(Lemon socialism)

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30702/KH903OST1Y7XU.shtml?c=asia_macro
http://www.nytimes.com/2009/02/02/opinion/02krugman.html
我已閱讀過並同意管管任意隨心情爽快擅自修改討論區規則或任意引用規則

k2 wrote:
你搞錯問題了,不是思...(恕刪)


這跟假右派老K的行為政策模式很像
economic wrote:
熱錢的套利恐怕不是你...(恕刪)



妳講的基本公式邏輯沒錯, 但是我還是不認為watanabe 有造成澳幣'崩盤'

1. 澳洲基金非常盛行, 每個人基本的superannuation 是薪水的9%, 一些有到12-15%, 這些全部都是compulsory (是不是等同於台灣的勞保我不清楚), 這些錢全部被基金拿去運用, 也別忘了, 澳洲是高所得國家, 平均每人收入大概有台幣兩百萬. 國外基金會套利, 澳洲的也會運用, 不只是在股市, 國債, 現金持有, 公共建設, private equity 都有散布. 這些會有制衡的效果

2. 對澳洲rba 決定 cash rate 的指標主要看是失業率 跟 妳說的經濟活動/消費, 失業率基本上跟經濟消費綁在一起, 所以失業率對澳幣的影響會比熱錢來得大, 直接影響失業率的除了長期的澳幣幣值, 最主要還是國外對澳洲實質經濟的投資, 這一方面, 還是大陸為最大宗
熱錢不會造成影響就業率, 大陸對澳洲經濟的投資, 除了礦產開發案, 中資入股, 房地產, 還有奶, cheese, 酒, 上次不知道從哪裡看到, 印象中有60-70% 是往大陸出口
大陸的需求對比watanabe 的零頭小錢更直接影響失業率, 而且影響很大
我還沒聽過日本的熱錢有造成澳洲人失業
但是大陸需求下降所引起的失業率, 之後造成骨牌效應的卻一堆, ie 失業+缺錢->內需跌->裁員
現在已經走到反覆的內需跌跟裁員, 澳洲每個禮拜都可以看到大公司裁員的新聞, 一次都幾百人, 之前還有幾千人, 關廠外移的也有, 間接影響周邊產業, 造成更多人失業
澳幣大跌, 除了之前提到的歐美市場復甦, 最最主要的因素是大陸經濟打了個噴嚏

其他國家我不敢說, 不過對於澳洲, 我還是那句話, 澳洲沒大陸就完了, ok 完了可能太過頭, 但是絕對會很慘


至於安培, 我對她這個人沒甚麼興趣, 她主打的第三支箭是改革沒錯, 至於會不會成功, 時間會證明
但是我只要考慮到日本社會的排他, 日本能動用的資金 (跟其他競爭對手相比), 跟日本產業結構跟其他國家有重疊, 不會祝他好運, 祝他跌跤差不多, 沒辦法, 讓我太肚爛, 甚麼嘴臉, f off

coffinbay wrote:
妳講的基本公式邏輯沒...(恕刪)


watanabe造成澳幣崩盤不是我說的,你弄錯人了,那是另一位的看法
我說的是造成澳幣波動的金融力量中,watanabe的比重比一般人想像大,很多人都認為是國際熱錢借便宜的美元或日圓這類便宜資金去存高利率的澳幣,但是在實務上,因為外匯會對大額進出管制,所以這類資金的影響力沒有想像的大,反而是小額的watanabe類資金,因為他比較不會受到監督,當數量龐大時是一股不可小看的力量,我個人的經驗在紐幣,四個家庭的存款就破億台幣了,還可以跟銀行談存款利率,不然換銀行,這樣的資金在紐幣、澳幣都算常見現象,由於積少成多,總額數百億美金的話,是有可能的(我拿到的也是估算數字,準確率我保留),這樣的金額對於匯率會有影響力,但不是最大的

決定匯率最主要的來源是經常帳或國際收支帳,如果是順差,那通常都會有升值壓力,順差或逆差小,央行略微操作讓匯率對本國有利,那是不太會受到國際資金攻擊的,但是如果順差很大,央行又刻意壓低匯率大幅走低,那通常沒有好下場,那些對沖基金可不是吃素的,這樣的範例可以參考George Soros操作英鎊的那一次經典,那是有經濟邏輯的,英國央行沒有犯錯的話,Soros不會大賺的

來說一下經濟政策好了,澳洲央行比較注重失業率那是合理的標準答案,但完全不注重CPI是不可能的,因為政策的目標是所得與就業,兩者都得考慮,但兩者在政策上常相衝突,比較注重某一個是正常的,例如台灣央行比較注重CPI,但如果失業嚴重,放鬆一點CPI來增加就業會是合理的政策走向,以美國這種擴張的財政政策+擴張的貨幣政策,其目標幾乎都明確指出來了,失業率6.5、CPI2.5,歐洲採取的是紀律的財政政策、寬鬆的貨幣政策,失業率沒看到定出的目標、CPI是2.5,要回來看安倍的經濟政策也一樣,其目標是CPI2

澳洲最近陸克文回鍋總理,得看看他的經濟政策走向,他跟中國關係很近,是否能改善澳洲出口是我個人會關注的要點,要回到過去火熱的出口機率很低,但提振一些應該有機會,此外移民政策在NZ常用來解決經濟問題,AUS是否會利用,我大概也會關注

我個人覺得澳幣在升值階段時有超漲現象,修正可能出現超跌現象,但數字我自己還沒抓得准,有真的超跌的話,進澳幣是我考量的標的物之一

投資請先考慮風險,畢竟那是你的錢,你自己才能負責,任何操作都請先評估能否承擔風險後才操作,希望你投資順利

k2 wrote:
你搞錯問題了,不是思...(恕刪)


第二個的網頁我打不開,第一個的我有看

基本上不論是美國採取的政策或日本安倍的政策,我沒覺得那是Lemon socialism,尤其是日本的經濟結構,文章說的我知道,但那樣看法並沒有那樣客觀(我個人覺得),我剛出社會就是在日商服務約五年,他們的狀況我大概知道,日商的特色就是反應很慢,在迅速變化的商業環境中,他們常常反應不過來,靈活度很差,但這樣的特質用在品質上,卻是一個好的特質

日本銀行一定得要支援大企業的,日本的大企業跟韓國的有點不同,韓國的通常是一家公司,日本的是很多企業組成的集團,例如三菱,那生產的東西種類可多了,整體集團的聘僱人員可不是小數字,這個垮掉造成的失業也是大麻煩,跟銀行去支持企業相比,對政府來說差不了多少吧

基本上我對安倍要做的經濟邏輯沒覺得有問題,但不表示執行下去可以達到原來的想法,光債券殖利率突然上升,那就是其中的不穩定因素,BOJ和日本政府是否有足夠的能力面對和處理,我持保留的看法,但是對於美國採取激進的政策,我個人持比較反對看法,美國沒有到需要這樣強力的政策操作,容易大好大壞,但是對於日本安倍作法,我反而比較會是支持的態度(我沒說一定成功或失敗),如果日本沒有這樣大的改變力量,溫水煮青蛙的機率極大,如果都會掛,稱著還有力量的時候拼一把我個人認同,反正最多一樣掛而已,拼贏了起死回生那可賺翻了,真的成功安倍歷史留名可以預期

我儘量對經濟政策不要帶有個人情感,那樣容易判斷錯誤,但我也是人,當然會包含情感,判斷上也會有不周延的地方,不可能100%正確,只能說希望用客觀的標準來提高正確率

投資有風險,我個人永遠都勸要操作前多評估風險,畢竟每個人對自己負責

economic wrote:
watanabe造成...(恕刪)



!?
我主要是為了反駁watanabe 造成澳幣大跌/崩盤 的論點, 妳跳進來, 我以為妳也是認為那種說法成立

拜託, 親愛的, 說清楚嘛, i am so fxxxing time poor

妳說的是投資跟幣值波動, 那當然, 妳的看法沒有甚麼爭議
我已經有幾年沒做投資, 現在只是關心國際間的事

至於妳說的CPI, 就我有印象以來, 澳洲央行都控制得很好, 一直在2.5-3.5 之間
所以CPI 對央行 cash rate 的決定影響不大, 他們會參考, 可是沒之前說的 retail activities and unemployment rate 來的大, 可能連一半都沒有

至於妳說的, 當然, 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錢負責, 所以你可以想像我每次看到01 上面, 一堆人問甚麼該不該買, 該不該賣, 我是一邊搖頭一邊翻白眼
  • 3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