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師大畢業生(女性,25歲):
我在澳洲一年,主要是在農場採收果子,時薪大約十五澳元,但老實說,並不好賺,天氣好時,一天要採八、九個小時的果子,如果訂單好,待在農場的時間更有可能超過十二小時;天氣不好時,不用工作,但是也就沒有薪水。
來到這裡,老實說我不單純是為了錢,某種程度,我是想證明自己不是草莓族,有一回,室友打電話回台灣訴苦,說這裡的生活和原本想得不一樣,我覺得他很沒用,我打電話回家都是報喜不報憂,何必讓家人擔心呢?況且,大人們都說我們是草莓族,別再讓這些標籤貼在身上了吧!
好笑的是,室友的爸爸反而對他說:「這樣的歷練很好,台灣的年輕人現在就是不能吃苦耐勞,只想坐辦公室,所以找不到工作。」
===========================
這篇重點是去那裡磨練,不想被當成草莓族!
台灣年輕人選擇去那裡當台勞,也許還有一種可能:
在台灣如果跑去做台灣當地辛苦的勞力工作,除了很可能同事是外勞,更或許在朋友群眼中會被認為做這個沒前途,會被看不起,大部分不會認為這樣是在磨練自己。
但去了澳洲聽起來高級多了,不說的話,誰知道是去那裡的農場採果子或者當屠夫或其他?薪水又比台灣高!
所以一切端看去打工者的心態,我以上說的只是其中一種可能,並非指所有出國的打工族群。
而拿這些說是台灣人在國外已經淪為低下的台勞就更好笑了!
外國白人歧視亞洲黃種人不是今天才這樣,更不是因為台灣人去當台勞,就算你是有錢人去國外度假消費。
那些白人會歧視的還是會歧視,只是有沒有表現出來而已。
而台灣人把印尼、菲律賓、越南來的勞工當成同等階級看待嗎?捫心自問吧!
這一切除了經濟問題,更大的問題來自於黑暗的人性:貪婪、虛榮!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