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0

英專責機關回論文門:揭露口委名單會造成蔡英文「傷害與痛苦」

看來大家都明白了…
t大的所謂的查證論證
都是以點(特例)來駁…有些根本無因果關係
例如…人家質疑預支博士學位
他就舉馬英九來救援…可是馬英九預支學位是錯了
但是也不能說蔡同學就是對的

可t大就把這個當成是大家不能質疑的回應

再舉例:都常證明文件或者是重要文件,至少
都會有官章或者是主管負責人簽署…
可t大說…沒有簽名就不代表這文件失其效力…
想請問,那所有重要文件是簽心酸的呀

再舉例:所有人博士學位畢業,其論文非常容易
就找到,其版權屬於學校,可蔡同學的論文非常難找
還一丟(自己沒保留)再丟(圖書館)三丟(教育部)…
沒人引註…還值1.5個博士…這不是詐欺什麼才是詐欺

而T大卻把這些通通都沒問題…每一點一點的回是沒有問題
但是集合起來看,你就知道魔術被拆穿了…就只剩笑話。
某人在場,會用各種莫名其妙的回文方式打斷。所以基本上我先無視於他的討論。說說一個正常的博士論文及證書,可以提供給你的事證支撐。

一般而言,博士研究生的入學畢業時間起訖日期都可以查證。可以看到在學學籍資料,以及所研究的專業類別,指導教授專業是否吻合。

在這些條件都清楚時,我原則上相信博士學位的可信度有基本分,再來是看研究論文內容與博士本身專業是否吻合,來看此博士的實力。

可惜的是,1.5個博士學位這個玩笑,當時我就認為有疑問。其他的求學記錄都不匹配的話,客觀條件都不滿足,疑點更大。

更不能了解的是,一個討論版還會有使用各種手法嘗試壓迫其他人的討論。
Brian 168 wrote:
某人在場,會用各種莫(恕刪)


使用張飛打岳飛模式,牛頭不對馬嘴!
跟本沒有就無中生有!
她的論文是"毒一無二"
集所有特例!
andrewtsai7777 wrote:
3. 學籍表上面寫授予學位的日期是1984年2月(而且動詞結構是過去式),填寫這表格的日期卻是1983年6月。有誰的學籍表會有這種奇怪的記錄方式?


好的觀察…好的質疑…
webberc wrote:
使用張飛打岳飛模式,牛頭不對馬嘴!
跟本沒有就無中生有!
她的論文是"毒一無二"
集所有特例!


這樣的回應模式…經不起檢驗
樓上的大大說的真是好…叫t大重演一次試試

無法重演…只好繼續堅持囉…不過能堅持到1000樓以上

相信大家都能理解與瞭解是非曲直對錯了…
有些理…不是說就是真的…辯就是贏…


就如同定理、學說、法則、命題…各有不同的論證,

而要形成定理…其須經的考驗之重不被駁倒…才成定理
而法則…通常存在許多特例…可特例不能說不存在,只是
違反常理罷了…因此才稱為法則。

所以我看蔡同學的論文…可能是博士論文在法則外的特例…
但…此特例能不能成立就看t大的努力了…無法成立就是
單純的詐騙行為而已。
hotonpone wrote:
這樣的回應模式…經不(恕刪)

當學位資料存在疑問時,要宣告特例也不是不行,每個人都有狀況。

這個時候,有特例的同學是要拿出自己特例的補充事證。證明自己跳級升學,同等學力,提前畢業修滿論文。特例的例外也需要符合基本修學的規則。

提出隔壁前輩馬同學有特例,所以我也可以,這樣不行。無法證明自己特例是符合資格的。同學。
andrewtsai7777 wrote:
光是找到一個學生,擁有像蔡英文那樣的學籍表,應該就非常困難了。還不用講到畢業證書、口試委員、論文本身的疑點那些。


你看過第二份1980年代的LSE學生紀錄卡嗎?

沒有吧。

沒有看過,怎麼敢斷定其他的LSE學生紀錄卡都沒有那樣?

要培養出這種邏輯推論能力,應該也是非常困難了,更不要再討論其他點了。

andrewtsai7777 wrote:
1. 學籍表上面說Elliott(學籍表還拼錯,拼成Elliot,跟蔡英文論文上的致謝頁犯了一樣的拼寫錯誤,後來才補上第二個t)是蔡英文的指導教授。有哪個博士生的指導教授像Elliott那樣?Elliott學歷只有等同碩士,卻可以指導博士。



LSE到底曾經有過多少位博士生指導教授是沒有博士學位的,請參考本人發文: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38&t=5917930

簡單一句話回你,

你沒有查證就敢做出這種斷論,要培養出這種能力應該也是非常困難了。

andrewtsai7777 wrote:
Elliott沒有發表過學術論文,所學習的領域也跟蔡英文論文的國際貿易無關,一生就「收了」蔡英文這個博士生。他過世前,蔡英文的論文沒有公開。他過世後,LSE的圖書館才出現蔡英文的論文條目,一開始還「寫錯」,把蔡英文跟Elliott同列為作者。


每個指導教授的專業領域,都一定和指導的學生相同?

這不用去找國外的例子了,上國圖博碩論文網去翻翻就知道答案了,

光看看彭主播自己指導過的學生論文題目就可以了。

簡單一句話:你看過的論文太少了啦。

當然,另一種可能是:裝傻。

andrewtsai7777 wrote:
2. 有哪個博士生的學籍表上面有寫WD from course(休學?退選?如果單純是退選,為什麼要填上「財務困難」當理由?有誰的學籍表上面會寫退選課程的資料?),然後沒有重新註冊的記錄,卻在最後一次註冊年份的兩年後顯示授予學位?


還是那句話:你看過其他LSE博士生的學生紀錄卡了嗎?

還是沒有吧。

既然沒有看過,怎麼敢下此斷論?

要培養出這種邏輯能力應該是很困難了。

況且,這個問題已經爭論過很多次了,我也舉了不知多少國外大學例子,

證明WD不一定是指退學、休學。

至於財務困難能不能當退選的理由,

去問問外國大學的學生,就知道了啦。

你都還不能確認WD代表退學,又哪來什麼重新註冊呢?自己幻想的嗎?

最後那個問題,就更好笑了,

修完課程之後又過了幾年才交論文的,比比皆是吧。

照你自己說的豐富學經歷來看,應該不會不知道這一點吧。

應該就是裝傻吧。

andrewtsai7777 wrote:
3. 學籍表上面寫授予學位的日期是1984年2月(而且動詞結構是過去式),填寫這表格的日期卻是1983年6月。有誰的學籍表會有這種奇怪的記錄方式?


哇賽,你真是裝傻到底欸。

你這視力錯亂的問題,上次已經回過了,竟然還敢再問?

這麼清楚的兩個欄位,到底要用哪隻眼才能把它們混在一起看哪?



難怪你會把論文not yet received掰成書碼not yet received。

andrewtsai7777 wrote:
要找到跟蔡英文有同樣特點的學籍表,恐怕是大海撈針。
如果真的找到了,還要跟蔡英文一樣有三張畢業證書(第二張沒遺失還申請第三張),裝訂的原始論文全部不見(不只圖書館沒有,自己也拿不出來),打死不說口試委員是誰,預支博士光環,升等著作又是自我抄襲(還可以通過審核),恐怕更是難上加難。


要找到像你這樣一路裝傻到底的人,恐怕也是~~

不難啦,

這棟樓就有不少了啦。

上面這堆邏輯錯亂的疑問,竟然也能一問再問,

要讓你清醒,恐怕更是難上加難啦。
御風行NSG wrote:
如果這些<特例>是可行的/可以被認可發生的......那應該有科學邏輯上的重演性


哈哈哈,

特例應該有科學邏輯上的重演性?

別亂用術語了啦。
dgame wrote:
就是 一個機率問題....
當一件事情 發生機率是1/00 你會相信還是懷疑 它的發生?
當一件事情 發生機率是1/10^6 你會相信還是懷疑 它的發生?

就像是 電影曾探討過 妻子會為了多少錢而出軌
1000 USD? 太廉價 這跟高級妓女無差
但是一旦是10^6 USD? 基本上 就算是中產階級
衣食無虞的家庭, 妻子都很難逃離誘惑....甚至 再多個10-100 倍之後
多數女人會爭相競逐 ...如同現在女星競進豪門般的現況

所以 為了多少錢
我們能忽視一個1/10^6 才會發生的現實?
這樣的場景熟悉嗎?
是的... 當有立法委員質問那些校長們的時候,這件事情就在發生
恩 就算是無法承認耶穌(職位 的眷戀)
仍有少數人拒絕不了惡魔(更高職位/金錢的誘惑)....

然後 又有多少人會為了1/10^6 以下 發生的現實 去辯論的?
那個就回到問題的本質: 這個辯論會得到多大的報酬?


誰告訴你這件事是一個機率問題了?

你到底懂不懂機率的意義啊?

還有,你是不是沒辦法就事論事,

討論蔡英文的論文、學位,你就是沒辦法拿出相關的事證來討論,

每次都要舉一堆莫名其妙的例子,

不然就是搬出自己號稱的某某教授朋友、某某博士朋友、某某中研院朋友。

最後,如果你要說我拿錢,

麻煩點名清楚、用肯定句,不要這樣躲躲藏藏、一副孬樣啦。
Brian 168 wrote:
某人在場,會用各種莫名其妙的回文方式打斷。所以基本上我先無視於他的討論。說說一個正常的博士論文及證書,可以提供給你的事證支撐。

一般而言,博士研究生的入學畢業時間起訖日期都可以查證。可以看到在學學籍資料,以及所研究的專業類別,指導教授專業是否吻合。

在這些條件都清楚時,我原則上相信博士學位的可信度有基本分,再來是看研究論文內容與博士本身專業是否吻合,來看此博士的實力。

可惜的是,1.5個博士學位這個玩笑,當時我就認為有疑問。其他的求學記錄都不匹配的話,客觀條件都不滿足,疑點更大。

更不能了解的是,一個討論版還會有使用各種手法嘗試壓迫其他人的討論。


麻煩舉出一個「一般而言」的LSE博士生,

查證他的入學畢業時間起迄日期、拿出他的在學學籍資料給我看看哪。

麻煩去比對一下LSE論文網上每一篇博士論文,看看他們的指導教授本身專業是否都與指導學生的論文內容吻合。

你從之前到現在,

就是沒看到拿出過什麼具體事證來討論,只會說一些空話,什麼一般而言啦、正常啦、客觀條件啦,

上面這一整篇,唯一具體的,竟然只有1.5個博士這句玩笑話,

還正經八百的拿玩笑話來討論,還「當時我就認為有疑問」咧。

拜託,哪個有念過大學的人會真的認為有0.5個博士這種學位啊,

不把這句話當玩笑話聽的人,

我都懷疑他要嘛是真的沒有大學以上的常識能力,

不然就是裝傻。

我覺得,比起蔡英文的論文和學位,

你的常識能力疑點更大啦。
  • 43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3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