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4

核能或火力 -- 真相與謊言的懶人包MKII

過客4112 wrote:
100年前編的預算100...(恕刪)

100年的通貨膨脹更可怕
你可以想像100年前1間30坪的獨棟房子可能不用1000元
這種預算抓得準,我是不相信啦!
只是把爛攤子丟給下一代而已
孤鴻海上來 wrote:
......你搞錯了。
網路上就能查到,美國軍用的高階核廢最終處置場WIPP,在1999已經開始營運。

很不巧錯的是你,我問題12就解釋過美國最終處置場的問題,
包含Yucca山和WIPP,寫得非常清楚.

請你翻回第一頁重新仔細閱讀.
niaba wrote:
前期評估作業時間不算
確定後申請提交到實際封存要100年(也就是25任總統任期)
前提是 一切順利完全沒有節外生枝 才能完成
超級可怕
100年前編的處理費用真的到100年後準確嗎?(恕刪)


不是興建100年,而是挖坑到深埋場啟用是大約5年10年可完成興建。之後100年是深埋場的營運期間。
100年營運期間內,會收高階核廢,會換桶,會埋,會分段填土,會監控。這是重複執行,不管收一千桶一萬桶,執行的手順是一樣的,所以經費差異大概只要考慮通貨膨脹。
100年過後,在最終處置營運階段結束時,技術設施,通道和豎井也將被回填。之後人員設備都已經撤走不用再花錢監管,之後就深埋幾十萬年。
http://www.posiva.fi/en/final_disposal/basics_of_the_final_disposal/backfill#.XX9viigktEY

所以經費計算當中,
(1)興建經費是大宗,不過大概10年內就蓋完,預算差異不會很大。
(2)100年營運期間,是重複執行每一桶的深埋,預算可以用通貨膨脹率調整。各核電廠的後端基金也會跟著通貨膨脹走,所以問題不大。
(3)100年後要回填各個通道和豎井。這個預算現在是先用市價估,再考慮通貨膨脹。就算這個100年差異可能很大。但是應該未來可以找到更便宜的做法。
stunmaker wrote:
很不巧錯的是你,我問題12就解釋過美國最終處置場的問題,
包含Yucca山和WIPP,寫得非常清楚.
...(恕刪)


很不巧的是你錯的地方在問題13

"問題13: 台灣有核廢「最終處置場 」嗎?
答: 沒有. 全世界只有芬蘭已開工最終處置場地,瑞典,法國已選址待開工."

美國軍用WIPP在1999已經開始營運
美國商用Yucca山也蓋得差不多了。

難的是拿到執照跟民意同意,工程方面並沒有那麼難,只要議會同意或公投過關,興建不是問題。
stunmaker wrote:
以下對問題4,10,11,12,13,14關於電廠產生的高階核廢料部分作總整理.
(核武產生者不在範圍內,請注意方案名是為了區別,該國未必一定或已經這樣做)
芬蘭方案,核燃料用完只進行濕貯,乾貯,最終處置(深地層處置)三階段.....(恕刪)


這是錯的,芬蘭不做乾貯。
https://www.tvo.fi/spent-nuclear-fuel
FROM THE REACTOR TO FINAL DISPOSAL
Spent fuel assemblies are cooled down for some years in the water pools of the nuclear power plant unit.
After four years, the fuel assemblies will be transferred to the water pools of an interim storage facility located at the power plant site. The spent fuel will stay in the interim storage facility for several decades to cool down before final disposal.
After interim storage, the spent fuel assemblies will be sealed inside copper and cast iron canisters in an encapsulation plant to be built in Olkiluoto.
The canisters will be placed at a depth of 400–450 meters inside the Olkiluoto bedrock.
從反應堆到最終處置
(1)乏燃料組件在核電站單元的水池中冷卻多年。
(2)四年後,燃料組件將被轉移到位於發電廠現場的臨時存儲設施的水池中。在最終處置之前,乏燃料將在臨時存儲設施中停留數十年以冷卻。
(3)臨時儲存後,乏燃料組件將密封在銅和鑄鐵罐內,封裝廠將在Olkiluoto建造。
(4)這些罐將放置在Olkiluoto基岩內400-450米的深度。
孤鴻海上來 wrote:
美國軍用WIPP在1999已經開始營運

我問題12已經寫得明確,WIPP並非放置燃料棒,而是核武與研究生產
的超鈾元素廢料.
本文講的最終處置場是指專放核電廠的高階核廢料,但WIPP同樣寫得
非常清楚,絕無隱瞞.
孤鴻海上來 wrote:
這是錯的,芬蘭不做乾貯...

請注意方案名是為了區別,該國未必一定或已經這樣做

請注意 請注意 請注意
stunmaker wrote:
P&T方案好處很多,鈽鈾取出省空間,LLFP
跟MA核變換省時間,若一切順利,剩餘廢料只要隔離300年....(恕刪)


P&T
(1)並沒有省到運輸路線的空間,
(2)也沒有省到地面建築的空間,
(3)也沒有省下地下儲藏庫的空間,(現在根本還不知道P&T何時商轉,所以要先全部放在深埋場。這些坑道都要先照挖,一個都省不了)
(4)只省下地下儲藏庫的最終空間。(P&T做完,可能100桶高階核廢剩一桶新種類的高階核廢,還是要放回深埋場)
(5)製程中反而新增一堆中低階核廢料,要找地申請執照去放。
所以在節省空間這方面是沒有意義的。
孤鴻海上來 wrote:
(4)只省下地下儲藏庫的最終空間。(P&T做完,可能100桶高階核廢剩一桶新種類的高階核廢,還是要放回深埋場)

有人懷疑P&T真正能燒掉的MA很少(邊燒又邊產生),等較具規模的
試驗做出來才知道了. 運氣好五年十年內會有答案...
stunmaker wrote:
有人懷疑P&T真正能燒掉的MA很少(邊燒又邊產生),等較具規模的
試驗做出來才知道了. 運氣好五年十年內會有答案...(恕刪)


P&T本身也有很多問題(1)邊燒邊產生新種核廢料,無法100%消滅高階核廢(2)每次都只能針對幾種元素去燒。但是核廢成分很多元素,一次嬗變不完。(3)核廢成分越搞越複雜,控制也越來越複雜 (4)嬗變越多輪,越沒有發電價值....

所以法國雖然有投資在P&T的研發,深埋場還是會先挖好挖滿,該挖一萬桶五萬桶的坑道,就先挖好。但是技術上預留可以把深埋桶移出的方法。
高階核廢冷卻期到了,就先換深埋桶進深埋場。
如果深埋場營運期間內,P&T商轉,就可以把深埋桶移出,到P&T的ADS廠做核嬗變。嬗變產生的新的高階核廢,再運回深埋。
如果深埋場營運期到了,就不管P&T,很乾脆的封土深埋幾十萬年。
  • 29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9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