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4

核能或火力 -- 真相與謊言的懶人包MKII

日仏共同研究の高速炉「ASTRID」、開発計画中止か

「ASTRID」は2016年に、高速増殖炉「もんじゅ」の廃炉が決まって以降、
使用済み燃料を再利用する核燃料サイクルの柱と位置付けられているものです。
フランス政府はこれまでも、建設コストを理由に高速炉の規模を縮小してきましたが、
開発計画中止となれば、日本の原子力政策にとって大きな打撃になります。

該說啥才好呢?
stunmaker wrote:
日仏共同研究の高速炉...(恕刪)

行波堆和这个是类似的四代核电技术。
重复
2012到2018年尖峰負載平均成長660MW(六年4GW),經濟部107年全國電力資源供需
報告(目前最新版),估計到2025年平均增長480MW(七年3.4GW). 配合上圖重新整理



可見2024年後有供電缺口,解決方案大概是IPP-A和IPP-B,興達大潭單機容量擴大到
1.3GW(大潭7號機除外),可增加2GW.
stunmaker wrote:
(路透華盛頓21日電...(恕刪)
'


那個因為爭議太多被開除的
niaba worte:
世上第一個商業核電廠除役中,歷經 8 年用過燃料棒全數撤出
8年不知道維護費用要多少?
還需要多少年才能真正不用再花錢?
NDA 預計該建築要到 2120 年才能完全退役與拆除,更預計耗資超過 700 億英鎊。
這還不包括高階核廢料的處理
還要100年我真的醉了(要經歷25任總統)
前人先享受,後代人遭殃


Calder Hall是一個特殊的核電廠, 包含很多設施在裡面, 不僅是核電廠, 還有核廢處理研究, 濕式貯存場, 一度生產過核武器, 甚至發生過不明原因失火, 這樣一個特殊環境要除役, 本來就很複雜, 世界上也沒有別的核電廠像這間這樣搞成複合式核能設施集合, 這間電廠是有名的特殊案例, 不可以作為其它電廠參考, 特別拿這間出來說其它核電廠也要很久除役時間, 根本有問題

我國目前審核通過的核一廠除役計畫是預計25年完成, 包含除役拆廠與後續恢復原貌, 保留部分區域作為監控等, 這也包括最後一批核燃料按照原能會規定需要取出後放冷10年再取出放在乾貯場
目前截至2019年8月, 世界上有23部反應爐完成除役, 花費時間記得最短有17年完成, 要再確認一下

現在我們偉大的新北市侯友宜市長大人尊上因為他反核立場, 杯葛乾貯一期啟用, 所以整個除役計畫要執行是有困難的, 除非他願意讓核一廠乾貯二期建完啟用, 不然就是原能會要核准把核一冷水池再塞滿一點, 顆顆
stunmaker worte:
2012到2018年尖峰負載平均成長660MW(六年4GW),經濟部107年全國電力資源供需
報告(目前最新版),估計到2025年平均增長480MW(七年3.4GW). 配合上圖重新整理
可見2024年後有供電缺口,解決方案大概是IPP-A和IPP-B,興達大潭單機容量擴大到
1.3GW(大潭7號機除外),可增加2GW.


我國民進黨反核集團去年跟今年都在增加燃煤燃氣機組, 去年增加的讓2019年三月以前達約6%備轉容量, 三月以後陸續有新機組進入運轉測試, 經濟部就逼台電把這些也列入備轉容量計算, 約增加250萬千瓦, 這些測試機組過往是不列入備轉容量計算, 也不會成天滿載運轉啦....

而這兩年, 民進黨反核集團又破例把原本要拆除的老舊燃氣機組延役, 協和電廠機組也被要求延役, 可能會延到選舉完, 這些老機組約290萬千瓦, 這些機組在2025年前會全數營運執照到期, 必須拆除, 除非民進黨反核集團不顧安全考量繼續要求這些老機組延役運轉, 加上目前有核二核三共380萬千瓦, 綜合新增機組, 延役機組, 核能機組, 舊有920萬千瓦, 這些增加的發電機組讓經濟部搖擺今年五月以後有約13.5%平均備轉容量 = 約500萬千瓦, 就算用電高峰的夏天也不缺電, 其實一言以蔽之, 這就是

"增火續核, 拚選前不缺電, 燒好燒滿, 為我大英媓朝千秋盛世千杯千杯再千杯! "

BUT

我國民進黨反核集團強行推動非核家園政策, 拒絕延役仍可運轉的核電廠, 逼核電廠停機除役, 拒絕啟用核四, 相比現在2019年的發電狀況, 到2025年會有380萬千瓦=3800MW核能機組要停機進入除役, 換句話說, 加上刻意延役的老舊機組290萬千瓦, 每年用電成長數十萬千瓦, 從2019年到2025年, 保守估計每年40萬千瓦成長, 則恐怕有240萬千瓦需求增加, 扣除目前有約500萬千瓦備轉容量, 我國在2025年恐產生約410萬千瓦電力缺口

然而, 我國的能源政策中的救星, IPP燃氣電廠, 至今還沒有找到建廠用地
然而, 若要期待再生能源補上此缺口, 這又不好說了, 首先是再生能源發電不穩定, 不受控, 不能隨著用電需求進行調度, 未能期待一定可以派上用場, 有發電算是撿到的

若單看再生能源的 全國發電量 與 全國裝置容量 的成長:
2016年裝置容量=473萬千瓦, 佔比9.5%; 發電量127.5億度=4.83%
2018年= 625萬千瓦, 佔比11.9%; 發電量126.4億度=4.58%
若要在2025年可以達到發電佔比20%, 約要達到一年可發出600億度電, 則從2019年到2025年間, 平均每年要增加2.5%, 約每年要增加78億度電

我也很想知道這要怎樣增加啦....這還沒提到發電不受控造成的發電起伏, 瞬間過剩或瞬間缺少都是問題

我以為比較合理的操作是, 先求有電, 才做能源轉型, 而不是先關掉電廠, 倉促逼再生能源成長, 甚至連建廠場地都沒有就把還在紙上的IPP電廠納入能源規劃中

民生必需應該是先求充足穩定供給, 才有後續進步改善吧?
niaba wrote:
世上第一個商業核電廠...(恕刪)


那個電廠是特殊案例,還有燃料回收的設備,最初是生產軍用的鈽

目前全球已經完成除役的電廠有許多


stunmaker wrote:
2012到2018年...(恕刪)


跟各位抱歉打臉圖上文字眾多, 這篇解說篇幅的數字也比較多
.
先說結論:
蔡英文反核集團增火續核, 拚選前不缺電, 燒好燒滿, 為我大英媓朝千秋盛世千杯千杯再千杯!
================
再生能源是從馬英九政府就開始推動的國家建設計劃, 當時馬政府是訴求穩健發展, 以不傷害環境, 扶持本土台商為目標, 一步一腳印
但蔡英文反核集團卻認為要用再生能源取代核能, 甚至不斷污名化說核能會汙染環境, 傷害下一代, 還動用民進黨前黨主席林義雄演戲阻止核四啟用, 逼臺灣為了補核四缺口, 只能繼續增加火力發電, 逼台灣人用肺發電, 如果讓核四啟用, 以2018年的用電量2644億度計算, 核能就可以達到23%佔比, 直接讓燃煤減少8%, 等於台中火力發電廠減少一半燃煤機組!
.
核能被國際認證為乾淨能源, 代表核能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最小, 某些再生能源被質疑對環境有負面影響, 核能發電甚至比這些再生能源更加乾淨, 氣候變遷應變組織IPCC 與 國際能源署IEA 都呼籲要核綠並行, 多元減碳, 增核減火, 唯有蔡英文反核集團反其道而行, 跟國際趨勢相左
.
就經濟部能源局的統計公開資訊顯示, 蔡英文反核集團的非核家園能源政策, 讓我國的火力發電逐步增加到87%, 直到2018年重啟核二, 火力發電才降回81%, 陳馬蔡三位總統相比起來, 蔡政府排碳空污最多, 乾淨能源最少, 一言以蔽之, 髒 ! 改用有排碳空污的火電取代核能, 沒有空污與排碳的核能比火力發電乾淨無限多倍吧? 結果民進黨擁護者還說這樣好棒, 好乾淨, 笑掉
.
陳水扁2007年, 火力發電: 低碳發電 = 79% : 24.5%
馬英九2015年, 火力發電: 低碳發電 = 80% : 18.1%
蔡英文2016年, 火力發電: 低碳發電 = 82% : 16.8%
蔡英文2017年, 火力發電: 低碳發電 = 87% : 10.6%
蔡英文2018年, 火力發電: 低碳發電 = 81% : 16.4%
===========================
今天經濟部已經變成民進黨廣告部, 不斷宣傳平均備轉容量有13.48%=約500萬千瓦, 要知道, 這備轉容量還是靠著核能12%撐上來, 扣掉核能能剩下多少? 諷刺的是, 2019年上半年核能比2018年同期還多三成! 越反核, 核能用越多?! WTF
.
經濟部宣稱到2030年都不缺電, 卻不講2025年要除役290萬千瓦火電加380萬核能, 加上每年用電成長幾十萬千瓦, 保守算每年增加40萬千瓦需求, 則在六年後, 將增加240萬千瓦需求, 換句話說, 我國在2025年, 扣除現在500萬千瓦備轉餘裕, 還缺170萬千瓦, 又面對用電成長, 將出現約400萬千瓦電力缺口
.
這樣的電力缺口, 要靠什麼補上? 經濟部說要靠IPP燃氣電廠, 問題是經濟部宣稱的電廠, 到現在還不知道要建在哪裡? 連建地都沒有, 更別說還要經過環評審核, 來得及在六年內搞定嗎?
.
經濟部又說要靠再生能源, 讓我們看看再生能源的裝置容量與發電量成長:
2016年裝置容量=473萬千瓦, 佔比9.5%; 發電量127.5億度=4.83%
2018年= 625萬千瓦, 佔比11.9%; 發電量126.4億度=4.58%
若要在2025年可以達到發電佔比20%, 約要達到一年可發出600億度電, 則從2019年到2025年間, 平均每年要增加2.5%, 約每年要增加78億度電, 我也很想知道這要怎樣增加啦....這還沒提到發電不受控造成的發電起伏, 瞬間過剩或瞬間缺少都是問題, 我以為比較合理的操作是, 先求有電, 才做能源轉型, 而不是先關掉電廠, 倉促逼再生能源成長, 甚至連建廠場地都沒有就把還在紙上的IPP電廠納入能源規劃中
.
民生必需應該是先求充足穩定供給, 才有後續進步改善吧? 結果我大有為蔡英文反核集團卻是先關掉可用的核能, 再去逼再生能源狂建, 不顧安全逼老舊火力發電超齡燒好燒滿, 真是令人搖頭
.
減少核能就是增加火電, 增加核能就能減少火電
增用核能 與 推廣再生能源 兩不互斥
不反對再生能源, 反對蔡英文政府錯誤的能源政策
請大家2020拉下蔡英文反核集團
請大家支持核四公投, 續用核能
================
發電數據:
陳水扁2007年 (對照組)
燃煤53%, 燃油7%, 燃氣19%, 核能17% 再生能源3.4%
燃煤1285億度, 燃油168億度, 燃氣450億度, 再生能源83億度
.
馬英九2015年, 核一維修
燃煤45%, 燃油4.6%, 燃氣31%, 核能14%, 再生能源4.1%
燃煤1151億度, 燃油120億度, 燃氣810億度, 再生能源105億度
.
蔡英文2016年, 非核家園政策啟動
燃煤45%, 燃油4.5%, 燃氣32%, 核能12% , 再生能源4.8%
燃煤1192億度, 燃油119億度, 燃氣852億度, 再生能源128億度
.
蔡英文2017年, 815跳電
燃煤47%, 燃油4.7%, 燃氣35%, 核能8% , 再生能源4.6%
燃煤1259億度, 燃油128億度, 燃氣934億度, 再生能源124億度
.
蔡英文2018年, 增火用核
燃煤46%, 燃油4.4%, 燃氣34%, 核能10%, 再生能源4.6%
燃煤1255億度, 燃油120億度, 燃氣944億度, 再生能源126億度
==================
一百萬份核四公投連署書,是民主復活的關鍵,九月底前把握最後機會。

💧以核養綠官方募資正式上架!限定回饋品僅此一檔!
https://green-nuclear-vote.azurewebsites.net/Home/Donate

✅現在就加以核養綠小幫手LINE好友
https://line.me/R/ti/p/%40yyy2460i

⚡️重啟核四公投連署書:擴散性百萬連署王!
https://tinyurl.com/y445gkxw

108-49 台北市萬華區康定路105號26樓之2
以核養綠公投領銜人 黃士修 先生收
  • 29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9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