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veJTY wrote:
小弟我的經驗是,在廈門街頭,到處都可以聽到熟悉又怪怪的語言,
熟悉的.....是他們所講的話,我可以用 "台語" 來理解他們講了些什麼。
怪怪的.....是他們所講的話,和我從小用到大的 "台語" ,在語調上有些小差異,
一句話裡面大約有10~15%的詞和"台語" 的用詞不同。
不同語言相似度要幾%才算是同一種語言,那是主觀問題
29x5x5x2 wrote:
普通話是滿蒙混語,不(恕刪)
place910 wrote:
再給你掃一次盲,清朝前期的通用官方語言是洛陽讀書音,夏商朝稱夏言、西周東周秦漢稱雅言、南北朝隋唐稱正音、明清稱官話,上朝、教書、官方交流、辦公一律採用洛陽讀書音,民間不識字或者識字不多的平民百姓用各地方言、土話交流,清朝後期採用河北方言(起源於幽燕地區的方言),自遼宋時期傳至金朝,並由後金(清朝)重新從黑龍江帶回北京,並與道光帝後成為中國官話,就是現在的普通話,滿語?金朝時候滿族人就被漢化,說滿語的人反而不多,這樣說了一千年的河北方言最終變成了普通話。
29x5x5x2 wrote:
蒙古遊牧民族打入中原(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