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算過臺北一日券的銷售狀況嗎?
從經驗判斷,如果推2500月卡來比,應該會遠比一日券的售票:-)狀況好很多。
可是怎麼沒人罵一日券,24小時券,48小時券太貴,或者圖利某些人,或者不公平?
價錢高低還可以討論,不過政策方向是對的。
我個人以為甚至要拓開,可以考慮英國倫敦的系統,
把北北基的交通系統整合,從火車,客運,公車,捷運,通通包進來,然後設定同心圓核心區,分成幾個價格系統。
比方全包一個月5000,妳如果是業務,每天200元,在北北基範圍內所有公共運輸吃到飽,就不用自己開車。
如果是學生通勤,在自己的區域,短程計算,那該區的月票一個月1200元,學生票再打八折。
但週末離開自己選定那一區,就加收單程差價。一張智慧卡裡面兼有月票跟現金儲值,並非難事。
公共運輸要談網狀系統,其實當初五都就是亂湊。
北北基應該合併成大臺北區,居住活動重疊性哪麼高,却人為的切成不同的行政區,治理上複雜性更高。
這是另外一個議題。
有很多人算騎車比較省。但有算過一台車五萬塊,騎十五年,利息,維修,停車費,稅金,算一算,一年還得付出個五千塊,甚至更多,(比方停車一天20元,一個月近500,一年6000)
tdbigman wrote:
剛看了一下臺北捷運一日卡150,大概是以這個基準,乘上20個工作天3000元下去算的結果。
有人算過臺北一日券的銷售狀況嗎?
從經驗判斷,如果推2500月卡來比,應該會遠比一日券的售票:-)狀況好很多。
可是怎麼沒人罵一日券,24小時券,48小時券太貴,或者圖利某些人,或者不公平?
價錢高低還可以討論,不過政策方向是對的。
我個人以為甚至要拓開,可以考慮英國倫敦的系統,
把北北基的交通系統整合,從火車,客運,公車,捷運,通通包進來,然後設定同心圓核心區,分成幾個價格系統。
比方全包一個月5000,妳如果是業務,每天200元,在北北基範圍內所有公共運輸吃到飽,就不用自己開車。
如果是學生通勤,在自己的區域,短程計算,那該區的月票一個月1200元,學生票再打八折。
但週末離開自己選定那一區,就加收單程差價。一張智慧卡裡面兼有月票跟現金儲值,並非難事。
公共運輸要談網狀系統,其實當初五都就是亂湊。
北北基應該合併成大臺北區,居住活動重疊性哪麼高,却人為的切成不同的行政區,治理上複雜性更高。
這是另外一個議題。
有很多人算騎車比較省。但有算過一台車五萬塊,騎十五年,利息,維修,停車費,稅金,算一算,一年還得付出個五千塊,甚至更多,(比方停車一天20元,一個月近500,一年6000)
一日卷是觀光客在用的,當然會比較貴些,觀光客在台北大多只待二天一夜就往東部跑了~
政策方向對大家都知道,但老是只有初步的想法就丟出來給大眾,這市府不只是螺絲鬆了,更是懈怠了~
柯市府這二年多來的作法就是先丟個議題讓大家吵,吵完後還不見得會實施~實施的政策還很多是失敗的~
就依這捷運月票方案而言,依目前大多數捷運族的月平均交通費打個七八折有很難嗎??
只不過是不想損失現在有的營收,故用個2500元來試水溫而己~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