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小二數學「6×9=54」竟是錯的?老師揭正解


59+1=71一樣無聊~哈哈
a0980000056

跟3Q陳柏惟100元打九折等於81元一樣廢。[笑到噴淚]

2022-01-15 2:50
悟宇道 wrote:
那這個老師要求的邏輯,應該也是如此...
只是這在乘式來說,似乎比較沒有影響,因為數字前後對調乘出來的數字都是一樣的,不像除式會完全不同!

所以只能說這位老師很嚴謹,要說他錯,應該是錯在不符合台灣「差不多」、「沒差」的文化
要嚴謹就請加上【單位】

前面已經有網友貼過資料,【美國】的定義就跟台灣不一樣!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38&t=6524501&p=9#83952238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38&t=6524501&p=3#83950415
老師好雖小
其實我用很久了,終於有人看到了
han172189 wrote:
要嚴謹就請加上【單位(恕刪)

國小數學教育,除了時間的計算以及度量衡單位的換算之外,在「作答過程」當中,去單位的運算是一項訓練,在最後答題的時候加上正確單位即可。

去單位的運算,訓練目的是要讓學生透過閱讀圖文題目,轉化成純然運算數字與符號,這有利於未來鋪陳代數的基礎訓練,因此並非老師出題不嚴謹,而且國小數學專業的授課老師在教學上必定會說明每個數字寫上去的意義,兩個數字間用乘號連結的原因。

不需要去脈絡化的就批判老師不嚴謹吧?
考試是考算式 次要才是乘法的結果

正確答案是把算式 正確寫出來

先告訴你一盒9個,下句告訴你有6盒

你卻要寫6 x 9,那怪不得老師啦

這是邏輯訓練

寫程式參數更多,更不可反著套用


我認為答案應該是

1 x 9 x 6 = 54
oxxx wrote:
考試是考算式 次要才...(恕刪)

所以你又想要挑戰打臉讓人類登上月球的美國教育嗎?
在台灣受教育的學生去美國留學可能會得零分。
a0980000056

更正:是「被乘數」

2022-01-16 6:16
tjptw

你並沒有回答問題

2022-01-16 8:54
oxxx wrote:
這是邏輯訓練
寫程式參數更多,更不可反著套用


難怪我念書的時候老師說電腦程式寫得最好的是數學系出身的,
主要是他們的思考邏輯訓練較完整,畢竟科學不能只看結果,還需要驗證整個過程
syntech

數學系的思考可能比較完整,但老實說,寫程式是靠天才.[笑]

2022-01-16 21:35
北漂彰化人

老師說的是他教學的觀察,個別天才例外

2022-01-17 2:16
oxxx wrote:
考試是考算式 次要才是乘法的結果

正確答案是把算式 正確寫出來

先告訴你一盒9個,下句告訴你有6盒

你卻要寫6 x 9,那怪不得老師啦

這是邏輯訓練

寫程式參數更多,更不可反著套用


我認為答案應該是

1 x 9 x 6 = 54

題目句子並沒有告訴考生有6盒,而是要學生看圖去數出6盒。
也許有學生就很自然的先數出圖中有幾盒,填上去,然後再把題目給的一盒9個代進去,完成算式,也很正常。
尤其是幾乎完全一樣的第一題,壽司,考生用同樣的方式寫,老師卻給過,更說明了老師自己也沒統一標準。


借圖說明! 這出題老師中文是體育老師教的!
例如一盤壽司有七個?(蛋絲?黃瓜?還是薑片?),共有幾個?(幾個什麼?) ......
其他兩題也是! 一盒包子有9個? 一盒包子? 有9個? => 有9盒包子?
應該是要寫成 一盒有9個包子 或 有9個包子放在一盒 ,如圖所示共有幾個包子
中文真是爆爛,


正確最少應該
例如 : 一(根)串上有3顆丸子,請問如圖所示共有幾顆丸子? ( )顆x( )串=共有( )顆

如果他寫 ( 5 )顆x( 3 )串=共有( 15 )顆 這樣才可以扣分 且是全數扣分 不是指扣2分

這樣才符合大家所言 算數 乘數 的意義

無論是對小學生還是大人 都要清楚明白且精準
好康免費提供(魅力網路 http://melachiao.com/ )
a0980000056 wrote:
審視本題的命題目的:(恕刪)


既然你非要點名叫戰,不回應你也不好意思

a0980000056 wrote:
審視本題的命題目的:
透過給予部分文字訊息,並提供完整圖形訊息,考驗學生透過圖形訊息轉化成抽象的數學乘法算式。
這是屬於具象化訊息轉化成抽象畫訊息的訓練。(恕刪)


囉嗦,直接上圖快一點
要解題,先看懂題目,沒問題吧


題目:看圖寫出乘法算式
可以知道,要考的是學生對於算式的理解,而非考四則運算的結果,
(我跟你唯一的共識大概只有這個)

再看有爭議的題目怎麼寫的
題目:一盒包子有9個,共有幾個?

光題目的描述就顯示出這個出題老師,要嘛中文不太好,要嘛就是為了迴避寫出答案,而不能描述得太清楚

請問:「一盒包子有9個」,
9個甚麼?要學生自己觀察圖形?恩,一個盒子盒內9個包子沒問題

後段的問句:共有幾個?
共有幾個甚麼?????共有幾個包子?共有幾個盒子?要學生自己觀察老師要考甚麼嗎?

好吧,搭配下面的答案框來猜猜到底要怎麼回答
( )*( )=( )

就這個題目主旨:看圖寫出乘法算式
要填出框裡的值,這沒問題

但是小題的條件:一盒包子有9個,共有幾個?
問題就很嚴重
第一:你連要問甚麼你都不寫清楚,要人回答甚麼?
第二:答案框沒註明單位,或是要求學生寫出單位,憑哪點來鑑別學生到底看懂了沒有?

你因為認定小二生目前的教學進度只到這邊,
所以理所當然的認為所有小二生都知道老師打算考甚麼,這沒問題,
但當高年級甚至成年人看到這個題目,立刻就會看到出題上的矛盾,

( )*( )=( )這種答案框設計,本身就是簡化過的算式,
根據圖形觀察,只有9*6=54或6*9=54,才能填進有意義的值
而題目:一盒包子有9個,共有幾個?
多數成年人會直接回答,一盒有9個包子,現有6盒,所有共有9*6=54個包子
你答題框就是這樣設計的,得到這樣的回答,理所當然
或是當你把題目寫清楚:每個盒子有9個包子,現有6盒,共有6*9=54個包子,不也是理所當然
就算你硬要加上「圖形觀察」四個字進去,結論也不會變,
你怎麼知道我是先觀察盒子有幾個,還是觀察一盒內有幾個包子?
你的題目主旨就是「看圖寫算式」阿!!

同樣的問題,「9個*6盒」和「6盒*9個」有甚麼差別?
我在34樓就問過你,
節錄你38樓的回答
前者算出來的答案是以「個」為單位;
後者算出來的答案為「盒」為單位。


欸,理科人,這話說出來你自己相信嗎???
這是你所謂的數學邏輯???
借用過客4112大大在59樓的回答,
如果寫名數的話 無論9個*6盒 6盒*9個 都是錯誤的
因為 9個*6盒 會等於 54 個*盒
只有 9個/盒*6盒 才會等於 54 個

積的單位 等於 被乘數的單位 是只有 乘數沒有名數的情況才成立


你自己也知道,題目問句不帶單位的話,就題目答案框這種被省略的型態,
你就是會得到9*6或是6*9兩種答案,而且完全沒違反任何數學規律,

至於你認為「根據觀察圖案」的結果,只能是9*6這種算式,
那就麻煩你補充說明一下,在有限的圖面資訊下,
有甚麼理由我觀察的結果不能是「先觀察有6個盒子,在算盒內有9個包子」?
你的題目就是這樣給的哦

當然,很明顯的,你前面多次說,「小朋友目前教學進度」,
顯然不可能知道交換律(對了,我前面的發文就是沒選字,選成率,如果你認為這樣不行,那隨便,選錯字代表我沒學過,你就這種認知???好一個理科人啊),
基於一個「正確觀念」的教學傳達,以及小朋友的進度背景,答案必然是9*6

好吧,我就當你對,
但既然考卷被丟到網站上來了,所有成年人,包含學生家長在看題目,
當然不會去考慮到「小二生現在在學甚麼」這種背景,
而是很直覺的「從題目本身」,以「數學」的方式來解答

那麼,首先請你先證明小二生不懂交換律,
然後,再證明我省略下的式子。6*9=54不對!
看你是要證明我這條式子數學邏輯上不對,還是證明我不符合題意都行
否則,一句「你不懂數學」,凸顯的只是你一個理科人狹隘角度下的傲慢,
你根本沒考慮到,當排除「教學進度」這種背景條件下,從數學本身出發的人是怎麼去理解這個題目的


事實上,你下面的回答已經有說了
a0980000056 wrote:
回到本題的最初,看圖寫出數學乘法算式,考卷上所提供的標準答案,應該要符合最少數學原理、題意直觀性、使用充分條件。(恕刪)


我太同意你這點了,所以請你說明一下,這個題目,不論從中文問句上,還是圖形上,
到底符合「數學原理、題意直觀性、使用充分條件」哪一點??

你乾脆一點承認出題老師出的非常粗糙,基本上大家也就沒甚麼爭議了
一、把問句寫充分,多寫兩個字,不會占多少版面
二、要求學生把單位寫出來,鑑別力更高

如果老師認為自己把單位標出來,學生就會單純看圖數數填空,失去鑑別力,所以乾脆就在題目上省略一大堆訊息;那也只能說明,你這題型的設計不好,你得重新設計一個新的

a0980000056 wrote:
儘管我不信仰所謂的標準答案,但是評分總是要有彈性標準,因此我在評分的時候,在標準答案不符合的情況下,我會先給予扣分,但是如果學生能夠提出說明且合理我會歸還考卷分數,並且額外在平時成績加分,並且公開在班上說明學生平時成績被加分的理由,保留學生學習的彈性與創造力。


憑甚麼自己出題出得太粗糙,卻要學生自己去承擔結果??
為何分數出來了,還得學生自己去爭取他可能該有的分數?符合考試公平的原則嗎?
如果這是聯考,請問你分數要去找誰討?
當出題有讓人誤解的空間,就只有「送分」一種選擇,憑甚麼老師傲慢到可以超越「公平」本身?

至於誤解的空間在哪?
「( )*( )=( )」這種答案框型態,以及問句本身,就存在誤解空間

按照你的說法,學生找你討,你確認他懂了,你會給分

那麼請問,我問你6個*9盒對不對,你卻說我不懂數學,而不是給我分數,請問你的標準在哪裡?
還是你非得我作答時寫出「6 盒 * 9 個/盒 = 54 個 或者是9 個/盒 * 6 盒 = 54 個」,
才能證明我能懂小學生數學是嗎??
但你的答案框長這樣哦:「( )*( )=( )」
根據題型、圖案、以及說明,你並沒有做出任何填入「值」以外的要求哦

再問你,若非得要學生一個一個去找你證明他懂了,
那麼請問,如果是一群成年人做這張卷子,你一樣要把6*9認為錯誤,
然後要版上答錯的成年人都去跟你說,其實他說的是6盒*9個哦
然後,根據你38樓的回答,你認為6盒*9個不對哦~~~
這符合你說的「你不追求標準答案」的個人立場嗎?

當然啦,你不是不懂,你只是在維護你的立場

看出問題了沒?

6盒總共54包子,這是數學描述的物理現象,
試問,同樣一張卷子,小二生作答,跟成年人作答,卻可能得出兩種不同的結果,
這種矛盾現象的起因,是被觀察物理現象會隨著年齡改變,54個會變54盒?
還是數學規則會隨著你的教學進度而變得不一樣,小二生寫6*9不對,成年人寫6*9就會對了?
還是你根本就是不願意正視「出題出的很糟糕」這個事實,反而紮了一個「你不懂數學」這種不存在的心理稻草人,滿世界的攻擊質疑老師出題隨便的人啊???

怎麼,理科人的嚴謹,只針對答題的人,而不是針對出題的老師啊

a0980000056 wrote:
既然是討論數學問題,就要使用理科腦,不是學文科的人就不能學數學,而是要換個理科腦袋思考,不然會陷入只求最終答案,而去脈絡化,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窘境。(恕刪)


基本上啦,用不同的角度跟立場去看題目,會得到不同的結果,但本質上可能完全相同
這是小學生數學,硬要說誰真的在去脈絡化的話,也只有你本人拒絕去思考不同「立場角度」的脈絡,
這個爭議,有兩個立場呈現兩個不同的看法

立場一:
從小學教育系統出發,這個年紀的學生正在系統化的學習某個抽象的數學概念,
當老師必須用具象的方式建立學生對於數學概念的認知,
很多對成年來說看起來多此一舉的題目,對小學生來講都是一個「現在進行式的過程」,
這些小學生對於這種題型習以為常,很清楚老師要考的是甚麼
與其說大人們不懂的小學生的「數學」,不如說大人們不清楚小學生的「數學教育系統」

如果你要表達的是這個,我100%同意你的觀點,而我本人也私自的認為你要表達的就是這個觀點,

立場二:
從成年人的觀點,成年人沒有並不需要知道小學生的教學系統是甚麼,
成年人只知道從「數學本身」出發,先看題,然後給出解答,
從題目文字上的描述,和圖案本身的訊息,成年人會寫出6*9一點都不奇怪,
你題目怎麼寫,他就怎麼答,資訊就是這樣,
至於圖跟文到底有沒有關聯,事實上也沒有,只看圖,成年人一樣能給你答案
而且你也根本不需要懷疑,成年人講的到底是不是6盒*9個

而你老兄卻「去脈絡化」的,用極為暴力的觀點認為成年人寫6*9,「一定是他不懂數學」

然後你還說,這個成年人不只不懂數學,還看不懂圖

非常好,那麼就請你明確的回答,甚麼樣的教育系統告訴你
這張圖一定必須先觀察到盤數=6,從文中已知包子數=9
一個成年人,就不能從題目和圖中,先從文中得知每盒包子數=9,然後再觀察到有6個盒子
理科的教育系統告訴你,一定只能是這樣的觀察順序嗎?
6*9或9*6,有違反你包子數等於單位量、盒數等於倍量的事實嗎?
答題框被省略成「( )*( )=( )」
答案沒有被要求單位,你堅持被乘數和乘數順序,有任何意義嗎?
難道6*9不是數學上的事實嗎?你能推翻這個數學事實嗎?
你知道你是在跟一個成年人討論小學生數學,而成年人可以很輕易的判斷何為單位量,何為倍量嗎?
以上,成年人就會這樣跟你吵,懂了嗎,理科人

我猜測啦,你維護立場的最後堡壘,只會剩下「因為這年紀的小學生剛學到這邊」
所以題目本身沒有任何問題!

我100%同意,在「立場一」,題目沒有任何問題
但你要硬說「立場二」不對,顯然不是有人不懂數學,而是你不懂中文

還是你認為,被丟上網路上討論的東西,只能用「小二生」的理解去討論,
不能用成年人,或是國中生、高中生對於數學的理解去討論?
這麼傲慢的思維,也是理科對你的訓練嗎?

a0980000056 wrote:
若只追求最終答案正確
會出現幾種不同過程:
(1)使用乘法交換律
9×6=6×9=54
(2)用物理現象觀察法
取物法為例,
a.每次拿1個,拿54次,
即1×54=54
b.每次拿2個,拿27次,
即2×27=54
c.每次拿3個,拿18次,
即3×18=54
d.每次拿6個,拿9次,
即6×9=54
e.每次拿9個,拿6次,
即9×6=54
f.每次拿54個,拿1次,
即54×1=54
以上都可以將所包子拿取完畢,6種算式都可以作為答案。
附帶一提(2)的物理現象觀察法作答,仍然符合單位量×倍量的原則,即被乘數×乘數=積。
但是(2)大多數的答案多難以作為完全符合題意使用並充分條件的刻意忽略掉盤子數量,卻要用乘法算式作答。例如答案a.與f.基本上雖符合題目精神,但是已經幾乎喪失本題命題意義,與數數看何異?(恕刪)


既然你都寫這段了,基於對你的尊重,還是引用一下好了
有沒有發現,你後面的回答,都跟你前面的論點自打嘴巴了,老實承認題目出的太隨便不是很簡單嗎
現在在跟你討論的對象可是成年人,不是小學生哦

基本上啦,你寫這段,跟當前討論的情境相比,並沒有幫你起到太多說服作用,
小學生的數學,成年人都懂,
就算某個人沒辦法長篇大論寫出證明題,也不妨礙他能理解1+1=2
對一個成年人來說,這種小學生數學題目,就是這麼單純的東西,

從生活上來說,如果有一天你出門發現樹上掛著一台直升機,
你根本不需要會開直升機,你也能輕易判斷直升機駕駛肯定搞砸了甚麼

而你本人,先是拿出了國小生/國中生證明交換律的證法、然後又拿出了物理觀察法,
三種一點都不高深的方式,去向一個成年人說明一個他本來就學過、也都知道的數學基礎,
然後還對討論沒有任何幫助,

這只能說明:你在顯擺,而你顯擺的這個東西根本不值一提

然後你又在多則回文中,題出蔡英文論文、塔綠班等字眼,
任何人都知道,這些字眼跟討論本身也毫無關聯,也無法幫你增加任何說服力,單純吵架用,

這說明:你也就只能拿出無意義的資訊,來填補你說詞上的空洞

最後,你開始戰文科和理科
拜託一下,討論的標的是小學生數學基礎邏輯,有艱深到需要上綱到理科的程度???

這說明:你從顯擺自己不值一提的所學、到塞入吵架性字眼、到戰理科文科身分,你根本沒打算跟人聚焦討論,求得看法然後同中存異、異中存同,你只是浸淫網路文化久了,單純想吵架罷了

我是不知道你所謂的邏輯定義是甚麼啦,
不過呢,為了避免你不知道,哲學系、法律系也都是文科的,
他們對於「邏輯」的理解,怕是你一個理科人也很難跟上他們的討論
我本身學商的,在市場行銷產業從事十餘年,
我每天要跟市場數字為伍,要用具體的數字去理解抽象的消費者群體行為,
然後要用「符合邏輯」的訊息,控制消費者產生我期望的行動

你拿一個小學生數學來當題目戰文科跟理科,老兄,這對你恐怕沒甚麼勝算哦

我們不見得知道1+1=2要怎麼證明,
但我們肯定知道,當一個人只能拿背景來顯擺時,表示他有的也只剩下背景而已
我是真不知道,一個理科背景是有甚麼好值得你大書特書的?
又能夠在小學生題目上證明自己甚麼樣的學識水平和學術專業?
或者這個理科背景讓你年薪數百萬,人生勝利組甚麼的?
不過我能很輕易的判斷,從你在本樓的眾多發言之中,
你想講的只有一句:所有跟你不同一立場看事情的鄉民都閉嘴

老兄,這叫做傲慢,傲慢是你自己的習慣,何苦把理科人都拖下水呢
過客4112

您好猛! 剛剛丟到word計算, 這個題目居然可以寫出4300字的長文

2022-01-17 19:49
亮的發白

你好猛,不過照原題不管怎麼寫都沒毛病,老師單純用喜惡給分,這在教育界也是正常的,畢竟尊師重道比較重要🤣🤣🤣

2022-01-19 0:52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