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老掉牙、吵到爛的老話題,
被你當成新出土的至寶、熱騰騰的斃命一刀,
哈哈哈~
john65537 wrote:
又在混淆視聽了,
馬英九是被報紙編輯介紹為博士,不是自稱為博士,
在華人圈這樣的 禮貌性捧捧對方, 並不少見。
是喔,
果然同樣的事情一轉到別人身上,
尤其是某黨人士身上,
馬上就雙標了欸,
哈哈哈~
當初你們的掌門人彭主播、師叔林環牆、師姑賀德芬,以及各路人馬,
是怎麼拿聯合報那篇文章大作文章的呢?
你現在都裝作沒這回事囉?
john65537 wrote:
而那位1.5個phd卻在還沒參加口試 之前, 就在 學術期刊 自稱是名校博士了,
這才有 學術倫理的問題。
當然t大 會說她也是被介紹的,而非自稱,
那麼請看看這裡:
https://pttgopolitics.com/gossiping/M.1606093541.A.8F8.html
聯合報的署名頭銜,
你就會說是編輯介紹的,
那難道期刊是蔡英文自己編的、不是編輯編的嗎?
你對學界生態如此陌生,
對學術期刊當然就更加陌生了。
你有沒有先去問問政大、台大兩本期刊當年的編輯,
當年蔡英文是什麼時候把稿件交給他們的?
他們當年是怎麼溝通署名頭銜的?
他們當年是怎麼預估出刊和論文、學位期程的呢?
你以為學術期刊的稿子都是出刊前一星期拿到,
當周就印刷出版發行的喔?
第一,
這是蔡英文在1983年3月11日之前填寫的留學生回國服務申請登記表:



1983年3月11日之前,
蔡英文預估會在1983年5月拿到博士學位,
而且此時她已經把稿子交給政大法學評論的編輯,
大概也向編輯預告自己5月之後就是博士,
而且可能如她在登記表上所強調的,稱自己念的是國際經濟法。
那蔡英文為什麼有此把握呢?
因為她的指導教授 Michael Elliott早在1983年2月17日就已經出具一封信函,
讓蔡英文拿去給相關人士看,
信中預告蔡英文的口試將在春天舉行:

雖然之後的論文和口試進度拖延到6月繳交、10月口試,
但這種論文寫作過程中因為種種因素,
或許是因為自己、或許是指導教授有種種意見、或許是口試委員太忙,
導致進度落後的情形,實在是時有所聞,幾乎可以當成是一種定律了啊,哈哈哈~
反正呢,
當1983年6月政大法學刊出文章時,
編輯可能沒有再向蔡英文確認,
就自行加上國際經濟法博士的頭銜。
這種情形其實在早期學界並非罕見,
因為學術期刊邀稿往往必須提前幾個月就開始,
如果作者自信學位已是囊中之物,
在當年通訊無法如現在這般即時、方便,
有時就會向編輯先預告自己大概何時會拿到學位。
第二,
甚至還有一種情形,
雖然和政大法學上提早掛博士頭銜的原因沒有直接關係,
但也可以當作參考:
期刊的實際發行日根本不是版權頁上聲稱的那個時間。
學術期刊本來就不是新聞媒體,
非得在預訂日出刊不可,
尤其刊物上的作者往往是學界中來頭甚大的大人物,甚至是編輯的長官師長,
這些大忙人一拖起稿,誰也拿他們沒辦法,
期刊因此拖延出刊,時有所聞。
就拿蔡英文的例子來說,
這是政大1984年9月3日之前填寫的提請新聘教師單:

著作欄的第三篇文章預訂要刊登在台大法學論叢,
但到了1984年9月3日之前填寫時,
這篇文章還是處於「即將出版」的狀態。
然後你再回去看看你要我去看看的林環牆整理表:

上面說台大法學是什麼時候出版的?
1984年6月。
起碼延遲出刊有1到2個月,
因為蔡英文最早是在1984年6、7月間才帶著證書和論文去找劉鐵錚面談:

所以這張新聘單應當是在7月之後才填寫。
因此,如果政大法學也和台大法學一樣,
會有延遲1、2個月的情形,
那麼,預估蔡英文會在春天口試、5月拿到學位的編輯和蔡英文本人,
可能就會自信地事先講好屆時就由編輯掛上博士頭銜了。
當然,
以上只是根據現有確定的文件,
還有我對學界生態及學術期刊編輯流程的了解,
所做的推測。
你當然可以質疑我憑什麼斷定一定是這樣,
我當然不能鐵口直斷,
但你又憑什麼鐵口直斷一定不是這樣、一定是蔡英文蓄意欺騙呢?
你要這樣鐵口,
起碼要去找到當年的編輯,確認當年的實際過程,
才能反駁我根據這些文件所做的推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