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ntHA worte:
中間兩顆人造橡膠支承墊和拱形掉下來沒什麼關係。但拱形絕對也有墊東西, 是不是人造橡膠支承墊? 就不清楚了!
若鋼纜先斷,理論上:
橋面斷了以後,拱形受到震動或彈力--滑離支承墊--因拱形沒吃滿基椿,基樁側邊水泥也撐不住,拱形整顆滑下基椿。(但橋面斷掉的震動或彈力,不應影響到拱形。)
若拱形「某個」支承墊裂化,理論上:
支撐拱形的四個支承墊當中,其中一個點偏離--拱形偏離後,帶動鋼纜讓橋面偏離--偏離後的橋面銜接處被拉開,從中間斷了--橋斷了之後鋼纜也被拉斷-----再來就回到上面「鋼纜先斷」的步驟, 影片同樣會先看到鋼纜斷掉。
橋梁一端是鉸接固定端,
一端是鉸接的活動端(提供溫度變化造成的橋梁長度變化需求),
橋拱腳是單向活動鋼支承,
鋼支承如果是指鑄鋼支承,
那單向活動的支承是可以抵抗橫向水平力,
鑄鋼支承一般還有抗拉(抗上揚)功能.
橋墩中央還有止動塊(剪力榫),
就是卡榫的功能,
在活動端就限制橫向滑動(可縱向滑動),
在固定端就限制縱向與橫向滑動,
正常來說,
橋梁是水平的狀況下,
就算地震也不會滑落出橋墩,
因為有剪力榫會卡住.
那是因為橋梁破壞成V字形後,
端部翹起,
變成開瓶器(槓桿原理),
鑄鋼支承(瓶蓋)直接被拔出,
止動塊(剪力榫)(瓶蓋)凸凹卡榫上下分離失去抵抗水平力的功能,
橋梁才滑移出橋墩的,
而橋墩邊緣作為開瓶器的支點承受極大之壓力,
邊緣混凝土才被壓碎產生剝落的.



鑄鋼支承(網路圖片)


.................................................................................................................
有新聞資料顯示是盤式支承,
就製造方式不同,
機構的原理與功能是幾乎相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