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南方澳跨港大橋斷橋 工程公司:纜繩先斷、曾示警

RentHA worte:
中間兩顆人造橡膠支承墊和拱形掉下來沒什麼關係。但拱形絕對也有墊東西, 是不是人造橡膠支承墊? 就不清楚了!


若鋼纜先斷,理論上:
橋面斷了以後,拱形受到震動或彈力--滑離支承墊--因拱形沒吃滿基椿,基樁側邊水泥也撐不住,拱形整顆滑下基椿。(但橋面斷掉的震動或彈力,不應影響到拱形。)

若拱形「某個」支承墊裂化,理論上:
支撐拱形的四個支承墊當中,其中一個點偏離--拱形偏離後,帶動鋼纜讓橋面偏離--偏離後的橋面銜接處被拉開,從中間斷了--橋斷了之後鋼纜也被拉斷-----再來就回到上面「鋼纜先斷」的步驟, 影片同樣會先看到鋼纜斷掉。


橋梁一端是鉸接固定端,
一端是鉸接的活動端(提供溫度變化造成的橋梁長度變化需求),
橋拱腳是單向活動鋼支承,
鋼支承如果是指鑄鋼支承,
那單向活動的支承是可以抵抗橫向水平力,
鑄鋼支承一般還有抗拉(抗上揚)功能.

橋墩中央還有止動塊(剪力榫),
就是卡榫的功能,
在活動端就限制橫向滑動(可縱向滑動),
在固定端就限制縱向與橫向滑動,

正常來說,
橋梁是水平的狀況下,
就算地震也不會滑落出橋墩,
因為有剪力榫會卡住.

那是因為橋梁破壞成V字形後,
端部翹起,
變成開瓶器(槓桿原理),
鑄鋼支承(瓶蓋)直接被拔出,
止動塊(剪力榫)(瓶蓋)凸凹卡榫上下分離失去抵抗水平力的功能,
橋梁才滑移出橋墩的,

而橋墩邊緣作為開瓶器的支點承受極大之壓力,
邊緣混凝土才被壓碎產生剝落的.



鑄鋼支承(網路圖片)


.................................................................................................................
有新聞資料顯示是盤式支承,
就製造方式不同,
機構的原理與功能是幾乎相同的.

tgdlyg wrote:
橋梁一端是鉸接固定端...(恕刪)

昨天看新聞
說這公司第一任 跟第二任董事長
雖然也是官派
但是 第一個是 當過三個港務局局長
第二個當過海大校長

看來 綠色政黨 在批評人家酬庸以後
自己的酬庸更是過分
某些位置 至少該有點經歷也直接省去....

難怪 柯P 說 民進黨的餐桌禮儀真的是難看
tgdlyg wrote:
橋梁一端是鉸接固定端...(恕刪)

大大專業,01真是臥虎藏龍
freetofu worte:
大大專業,01真是臥虎藏龍


唉!
應該說01這邊的政治咖太多,
導致很多工程人員沒興趣在這邊討論工程問題吧!

就像132樓的大大,
引我的言,
我說的是工程問題,
他卻說的是藍綠的政治問題,
這雞同鴨講吧!
是在洗版嗎?

tgdlyg wrote:
唉!應該說01這邊的...(恕刪)

沒關係,想看大大繼續分析,有料的人不會被這些事淹沒
支持專業分析事實
tgdlyg wrote:
橋梁一端是鉸接固定端...(恕刪)
這樓有專家
tgdlyg wrote:
橋梁一端是鉸接固定端...

而橋墩邊緣作為開瓶器的支點承受極大之壓力,
邊緣混凝土才被壓碎產生剝落的.(恕刪)

可以被當作開瓶器,但瓶蓋打開後「蓋子不應掉下去」,蓋子之所以掉下去,是因為拱形和基樁只摸到旁邊,接觸面太少。

拱形4個點的重心,只吃到基樁的1/4-1/3。
災難的發生往往是天災+人禍+當時各種條件全部符合的結果
因此發生當下,第一個被懷疑的是前一天的颱風.
人謀不臧,導致無法防範未然,這還不算是離題.只是和把焦點放在工程瑕疵上不同!

因為沒使用材質和設計的詳細資料,目前也只能猜測,但以政府處理的態度,應該很難真相大白吧?我是期望政府你好歹也建個模型來動畫說明此次發生的原因為何?不要只是書面文字,甚麼都是你說了算!

還是有人有興趣,去把設計含材料翻出來,自己建模型,來看看當初設計時各部位零件的承載抗力各是多少,要多少或甚麼因素才能造成今日的後果,要是缺了當初設計的資料,只是以影片來猜,那也是隔空抓藥.

這篇還不錯:中國 5 研究生模擬「南方澳斷橋」過程,1 天做完動態模型分析斷因
鋼索就算斷一根為何其他的無法分擔一起斷
是餘裕不夠還是都鏽爛了?
nwcs wrote:
災難的發生往往是天災...(恕刪)


沒看過現場就敢評論

我都不敢 它們真敢 還有人信 那就好玩了!!!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