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協調推動電競替代役唐鳳:感謝「專業的五樓們」


jack1593544 wrote:
因為我比較了解lol...(恕刪)


電子競技不單只有動手指,還有動腳動身體的(跳舞機、打鼓),也有國際比賽。

這些電子競技頂尖玩家可不可以服電競替代役?

JasonQ wrote:
"但是你的論述有一半是明顯有問題的,因為你不能用選手練得很辛苦而且職業生涯會中斷這個理由來支持他們應該享有替代役的特權,這兩者是沒有辦法有關連的,照這樣比較很多職業都應該享有同等權利。"

這是問題的根本!


每一個義務役男在入伍之前都有自己的生涯規劃、求學規劃或是就業規劃,替代役是考量到對某些產業、職業或是專業人士來說,服替代役對國家的幫助大於服兵役,才會衍生出來的規劃。

電競選手的職業生涯會中斷,同樣的其他義務役男也會有相同的狀況,為何電競職業選手可以用替代役取代?


況且,若25歲是電競選手的平均年齡上限,兼顧的方法也可以讓對方延役,26歲再入伍服兵役。何必專開一個替代役讓少數10人可以享有新的免兵役管道?


我再重複一次

我沒再評論這個政策

我是在對某些樓層中 我認為不對的觀點

提出證明並反駁

因為

我對替代役制度並不了解
依照你的論點,每個行業每個人,只要有正常工作,都可以申請替代役,比如美容美髮,廚師,汽修...等他們也都很辛苦,從小就在社會當學徒,薪資少工時長,不就是為了學一個技術,而他們對社會的貢獻遠比電競選手來的多,如果你說這些電競選手是玩某個台灣遊戲在世界征戰,幫忙推廣台灣出產遊戲,我還覺得你說替代役還情有可原,可是事實相反,這些電競選手是在幫忙推廣國外遊戲,賺自己荷包的錢,不太懂對台灣貢獻是什麼? 也許有一點貢獻就是如果拿到獎金在台灣消費,不過依次論點,我認為每個只要有工作的人都可申請替代役了

jack1593544 wrote:
為什麼我說我不評論因...(恕刪)
有意思,兵役的義務,早期大部人都乖乖去當,也很少問為什麼? 現在把兵役問題又扯到女生身上,我看廢除替代役算了,反正現在都要搞募兵制,所有役男一律服幾個月兵役,練練基本體能,會開槍,就可以轉後備役了,這樣最公平
jack1593544 wrote:
義務義務是誰規定的?...(恕刪)
畢竟唐政務委員身為 opensource 開發大神, 應該多鼓勵年輕人參加 opensource project, 為台灣在各大開源碼上游建立 credit. 這些年輕人入伍服役無疑是中斷了他們的生涯, 讓他們無法跟上日新月異的開源軟體開發進度.

我認為唐委員應該跳出來推動 opensource contributor 免役或替代役的方案. 以國際性的 opensource project 為主, 這些年輕的 contributor 寫 code 很辛苦, 而且四處參加 opensource conference 為國爭光, 還能累聚台灣的軟體實力. 應該要直接免役.

比對電競替代役, 我這個方案起碼87分起跳不為過吧...

b108463 wrote:
有意思,兵役的義務,早期大部人都乖乖去當,也很少問為什麼? 現在把兵役問題又扯到女生身上,我看廢除替代役算了,反正現在都要搞募兵制,所有役男一律服幾個月兵役,練練基本體能,會開槍,就可以轉後備役了,這樣最公平


人民會思考 不是件壞事

民粹不好 但不思考的民眾 更慘

所以須要的是理性的思考

我個人是覺得在戰爭武器高精化的今天

募兵制是個比較好的做法

然而 這只是我覺得

jack1593544 wrote:
人民會思考 不是件...(恕刪)



眼前看到這種協助"逃避兵役"的政策,
回頭看看"募兵政策"........

jack1593544 wrote:
我再重複一次我沒再...(恕刪)


你有你的看法,我也認同電競可以算是一種競技,只不過我認為不應該用替代役幫這些所謂的電競選手開一扇不用服兵役的後門!



看了一連串討論後,

再次證明這裡 保有舊觀念的還是一堆

電競不只是打電動

要把它看成是一種[商業化的職業運動]比較適合,

因為有運動項目(遊戲本身),有職業隊伍,有觀眾,有收視率,有週邊商品,有門票,有產值,

就跟美國NBA或中華職棒一樣。

此外,

『電競選手的黃金歲月約在十七至廿五歲之間,電競是高強度的運動,三、四天沒訓練就沒手感,少訓練一年差很多。』

而17-25歲剛好是服兵役的時期,所以才會推電競替代役

並且

『現階段像是試水溫,十個名額已經足夠,以身處電競領域者來看,名額太多也擔心濫竽充數』

所以是要現役的電競頂尖選手,才會有機會服電競替代役,

不是只要會打電動,就能申請好嗎.....

VICCHEN2006 wrote:
電子競技不單只有動手指,還有動腳動身體的(跳舞機、打鼓),也有國際比賽。
這些電子競技頂尖玩家可不可以服電競替代役?


動腳動身體的(跳舞機、打鼓),國際比賽有很多觀眾,我從沒聽過,你要舉例幾個比賽給我看嗎?



b108463 wrote:
依照你的論點,每個行業每個人,只要有正常工作,都可以申請替代役,比如美容美髮,廚師,汽修...等他們也都很辛苦,從小就在社會當學徒,薪資少工時長,不就是為了學一個技術,而他們對社會的貢獻遠比電競選手來的多,如果你說這些電競選手是玩某個台灣遊戲在世界征戰,幫忙推廣台灣出產遊戲,我還覺得你說替代役還情有可原,可是事實相反,這些電競選手是在幫忙推廣國外遊戲,轉自己荷包的錢,不太懂對台灣貢獻是什麼? 也許有一點貢獻就是如果拿到獎金在台灣消費,不過依次論點,我認為每個只要有工作的人都可申請替代役了


現在太多台灣廠商看電競比賽曝光了,華碩,微星,技嘉,還有一堆台灣電競週邊廠商,你說這樣產值大不大?

電競已經不只是推廣國外比賽遊戲了,也是在推廣比賽運動本身,

為什麼還有人在想,"怎麼台灣選手不是比台灣遊戲"這件事

因為市面上台灣遊戲跟本沒人玩,沒有辦比賽,也推不起來阿..

電競比賽就是要 看很多玩家&觀眾的遊戲,如LOL,CS 等等

全世界遊戲幾千萬種,

也只有幾款能成功,成為熱門電競比賽項目

所以,再強調一次

『電競不只是推廣國外遊戲,是在推廣運動比賽本身』




人生是遊戲, 遊戲過人生。
poshboy wrote:
看了一連串討論後,...(恕刪)


跳舞機風靡全球的時候沒人在看?那時候LOL還沒生出來呢。









暴雪的魔獸爭霸系列和星海爭霸系列多久之前就有了,當時不夠紅嗎?你能保證LOL能再紅十年嗎?
  • 1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