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rsheep wrote:
至於再生能源,其實有五種,Biomass,Solar,Wind,Earth heat,sea。
對於再生能源的原理在下沒有深入了解,
但就在下參與的電力網路與微電網相關計畫,在下的認知是:
再生能源的發電密度實在太可悲了。
要弄出一個「再生能源發電廠」,需要的土地與設備成本我很難想像。
而架設在城市中的小型分散式發電廠,則需要微電網基礎建設的配合,
短期間之內需要投入的建置成本那是天文數字,絕對不下於整座核四,
而且後續的維護和所發出的能源,以現在電價計算也是不合經濟效益。
像之前臉書狂傳的那個錯誤訊息,
說什麼比利時高速公路旁 3.6 公里長的太陽能電池板可發電 330 萬千瓦時云云,
轉貼者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忽略一個重要資訊:330 萬『千瓦時』那是一整年的發電「總能量」,
而用來比對的核四 270 萬千瓦,則是每單位時間的『發電功率』。
計算下來,總共要蓋 6000 多座「3.6 公里的太陽能電池板」,才能抵得上核四。
無關挺核還是反核;現階段想依靠再生能源,完全不切實際。
bearsheep wrote:
其實我覺得危機就是轉機,趁現在這個時候,快點把台灣老舊電路趕快規劃改成有微電網的電網,才是真的。這樣再生能源和電網的串連,以及老舊電網對於電力的損耗降低,才可以一次解決啊。
這一點我百分之百雙手雙腳贊成,但是電網不是說換就換;
您可以去 Google 「台電七輸」看看花了多少錢,
而且變電站的架設同樣會面臨極大的抗爭。
現在我只期望趁著反核風潮「民氣可用」之下,能源局能逼台電有點作為,
然後也順便降低一般民眾對於更換電力設備、架設變電站等基礎建設的抗拒心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