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請問大家可以簡單說一下服貿的優缺點嗎??我不太懂


清明時節雨紛紛 wrote:
其實每天看到新聞這樣...(恕刪)


跟選舉有無關係?----有關

反黑箱還是反服貿?-------都反


一、黑箱?

首先從黑箱說起,一般的人認為國民黨因為民進黨立委長期杯葛,因故造成台灣史上的30秒之亂,稱為「黑箱」,又一說簽訂服貿協議事先並沒有民意基礎的授權,同時大多數人不知情,簽約前的非正式公聽會只有業者與專家學者等,認為不夠透明。

解答:服貿協議是在EcFA裡,因故具有民意(代議政治)的認定,簽約前礙於國際談判之故,故非正式訪談或會議等形式與業主進行會議。同時,事實上服貿協議是可採機密的方式直接送院通過,而這個條例是蔡英文女士在當陸委會主委時簽立的,當六個月前行政院送立法案時,國民黨認為不妥,故主動要求必須逐條審查,民進黨大體知道擋不住,心想這案通過萬一受益的人越多,我總統不是不用選了(民進黨人是本身很多人在大陸經商巴不得趕快過),於是卡法條,終於國民黨的該委員會張主席對於民進黨信心全無,又當日被杯葛與壓制在很臭的廁所牆邊,大喊一聲,送立院存查,始爆發30秒之亂。學生團體發起抗議招集令(事實上,這消息似乎事早已規劃好,原因在於我早在攻占立院前兩天就看到個社運團體發起招集令,因此,其他反核、反文林苑、反大浦等學生團體或是親民進黨團體,就應召北上立院)。

二、服貿好不好?

解答:

1.服貿對總體好,對個體不一定好,因此,政府編列982億的預算,要針對受影響的個別廠商給予補償或協助,但廠商反應門檻太高,由於法案還卡住,所以也無法針對我方可以單方修正的部分,進行修正。

2.服貿只是一個通行證,通過之後才得簽關稅協議與貨貿協議,事實上這才真正對台灣影響最大的。

3.服貿協議對於哪些人最有利益呢?服貿對於大中小型企業都有利益,但僅對於具備創新能力與競爭力之業者有極大幫助,因對岸開放市場,我們可以去大陸光明正大的做生意,但會不會有人治的問題,比方說:中國大陸中央同意,但是地方政府不同意的現象,答案是「會」,因此,這後續還有跟大陸簽定其他協議的空間。

4.通過服貿大陸人民是不是就會移民過來?根本不會,首先我國對於陸資來台有嚴格的限制,並且針對人員有其限額,同時並非是取得居留權,而是有一定期間的工作證,而關於投資移民,我國並未對中國大陸開放。

5.會不會造成物價上漲或房地產價格飆高?並不會,服貿跟關稅沒關係,那是後面要談的,至於房地產我國管制極為嚴格,截至目前為止申請的案件是50件,通過的是12件,其他撤回,同時每年稽查陸資一次,若該廠商未達每年營業額超過1千萬,會取消其資格,目前有一家被取消資格,而由於WTO架構的關係,我國早於2009年就對陸資開放許多產業別,來台297件,現存237件,一共創造約7000個工作機會.

6.難道服貿這麼完美嗎?不,服貿並不完美,因為是國際間的貿易協定,因此不可能全都台灣得利,否則大陸也無法對內部交代。


三、服貿會不會創造就業?

服貿創造的就業有限,但重點在後頭的關稅協議與貨貿,其急迫性在於與我國競爭的日韓分分簽定了TPP與ECAP,因此我現存的優勢可能在短期間就消失,會影響到的是出口廠商最大,不簽對進口廠商目前的生計沒有影響。

簽了之後,進口廠商進口成本降低,但不一定會反應在售價上,因此雖會穩定物價水準,但並不會讓你買到更便宜的東西,你也知道,商人唯利是圖,吃進去的怎可能吐出來。

對於出口廠商影響最鉅,當周邊國家透過降低關稅增加競爭力,若不簽這些出口廠商依靠成本優勢的將會失去優勢,屆時訂單減少,就會裁員,而簽定之後可能造成因成本降低,產品具競爭力,受國際廠商親睞獲得訂單,當該廠商人力不足以消化訂單時,就會增加勞工的聘僱,而若市場上同時有多家廠商對該特定人力資源需求暢旺時,為取得充足且優秀的人才,該類別的市場工資水準會往上拉高。

四、服貿重不重要?

重要,原因是它是讓我國可與其他國家簽定FTA進去區域貿易協定(如:TPP)的敲門磚,簽不下來其他各國要看中國的臉色,沒人敢跟我們簽。

五、為什麼學生不退?

這個因素太多元,除了兩黨的原因外,另外是對於現任的總統觀感不好,同時對於目前的政府缺乏信心,加上民氣可用,又有學生證護身,媒體吹唪,政治人物擋駕,網路謠言助長等因素,此時退利益太少,至少等製造出"勝利了"諸如此類的感受,才會退場。


服貿這東西,在去年年底我就研究過兩三天,在18日當日起又被迫開始研究一星期,原因是一堆人傳台大鄭教授的懶人包,一堆人問我台灣是不是要被賣掉,我只好先看懶人包,心一驚,怎跟我去年了解的不一樣,才又再度研究,發現懶人包裡面錯誤百出。

還是建議你,到官網看它的全文、清單、影響評估報告以及問與答,至於文宣可以不用看,我個人是不看這些廣告的,因為資訊不夠完整。

以上供你參考
麥麥熊 wrote:
不懂+1
這裡有篇文章:自己的服貿自己審
是真的還是假的?有沒有陷阱?...(恕刪)

就個人了解我可以跟你說是的,裡面說的都是真的都是有可能發生的事,就跟你坐飛機會不會遇上墜機劫機,坐火車會不會發生車禍,坐客廳裡看電視時會不會被汽車撞到然後掛掉一樣,都是有可能會發生的事,至於會不會發生......但~~~你能說不可能嗎,你會說不可能嗎,那有發生在你身上嗎?你會因為這樣就不坐飛機火車汽車不坐客廳看電視嗎?


允許大陸服務提供者在臺灣以獨資、合資、合夥及設立分公司等形式設立商業據點,提供 [產業服務名] 及其相關服務。
舉例產業:
電腦及其相關服務業
快遞服務陸地運送部分
批發交易服務業
旅館
提供食物服務 (幾乎是 = 所有餐廳以及飲料店)
洗衣業
美髮美容業
遊樂園業

 在兩岸各開一間店,在大陸開一個月可以賺10萬在台灣開一個月可以賺5萬你會在那邊開?如果你是大陸人你挑能賺10萬的地方開店理由是?如果你是大陸人你挑只能賺5萬且必須先拿出數佰萬押金的地方開店理由是?

你能想像台灣變成這樣的世界嗎?走在路上看到的招牌變成:
全联
黑猫
家乐福
灿坤
火锅吃到饱
剑湖山
龙潭球场

 你若去美國開店招牌是要寫中文或英文

萬事皆可能但一股腦的無限上綱就有點...........
對於這肥皂劇簡直膩得要死,每個步驟都是精密的政治算計,不要跟我說是民意....

台南溫仔 wrote:
就個人了解我可以跟你...(恕刪)


就我的了解,去年汽車零件業
賺很大啊....根本不用擔心啦
終結孤單乂 wrote:
優點:短時間陸資大量...(恕刪)

您說的缺點有8成以上目前都已經開放4年半了, 可以舉出一些已發生的實例嗎?
陸資來台投資資訊手冊

wuchehong wrote:
您說的有8成以上目前...(恕刪)

再多實例也比不上一句黑箱作業………
就像所謂的學運領導之前碰過的事情
講再多來來去去就一句原地重建
現在狀況大家不覺得極為熟悉
問他什麼建議就只有退回服貿(反服聯盟對服貿各位有聽到過什麼有營養的建議過嗎)即然你反服貿想必你一定有一個方向不是嗎
再說從ECFA到現在這幾位所謂領袖幾時關心過
怎早不關心晚不關係偏到這時才如夢初醒般跳出來……
而下面群眾就跟著喊反黑箱
拿不可能簡單解決的事情來擴大自己的舞台

服貿其實就是和中國合作,開放特定產業,
讓中國人可以進來賺錢,我們也可以賺中國錢

好處 簡單來說 中國人來設公司,請本地勞工,製造就業機會
我們也可以成立公司投資中國市場,賺中國人的錢

壞處 中國人可以用投資移民的方式變台灣公民,
享受台灣建保等,進而拖垮政府財政
(我個人對這點持保留態度)
以及,目前的條款,大部分產業台灣資方要到中國做生意,
經營權一定要交中國人
會不會有企業主為了賺中國錢,寧願被中國企業併購
(我台灣人退當股東,等收錢)
中國企業(老闆)可能覺得台灣不用這麼多據點
或管理階層要用家鄉的專業人士(信任問題)
造成一波失業潮

以上單就服貿本身簡述
其實錢前面也很多人說很多,可以補充服用

再考慮到台灣與中國關係因素
中國至今仍未放棄統一台灣
台灣在歐美市場優勢逐漸勢微
第三市場也沒看到政府積極開發
(鼓勵前往第三市場投資,
或像服貿一樣的和歐美,其他國家簽合作)
造成台灣經濟一昧仰賴中國市場
讓中國以商脅政

最後針對這次的抗爭
主要就是條文內還有太多爭議,而討論太少
而且如果不是學運,根本大多數會直接受到衝擊的你我
都還不知道那是什麼東西
也不見政府對開放後可預期的衝擊,有何配套
然後國民黨委員利用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法漏洞
在爭議下強行送立院
(立院不能改內容,只能投票同意或不同意)
所以學生佔領立院,
不讓有爭議的協議在國民黨多數優勢下通過
所以要求制定兩岸協議監督機制
(避免利用漏洞再強行送交法案的事件再發生)
服貿退回委員會逐條審,
讓服貿更完善,讓台灣可能受到的衝突降低後再送立院


honomi wrote:
服貿其實就是和中國合...(恕刪)


哪一個國家,會在台灣還沒跟中國大陸沒簽的狀況下,跳出來跟台灣簽其他協議?

別作夢了!跟大陸算是難度低、讓利少的,

這一場服貿,是一塊敲門磚,入場卷。

結果"恐中的、逢中必反的"為亞東地區開闢一個新局面。

強鄰都在等著看熱鬧!

不簽最好,反正也沒啥競爭力了,台灣不必去攪局了

把市場留給日、韓;外資、大廠該走的走,該關的關!

鄉民該Hi的繼續Hi!

等著去參加不結盟組織,去第三國際,跟印尼、菲律賓一起Hi吧!

只怕大陸進場,恐中;就該鎖國嗎?

在台灣,有誰一句話就可以賣台?你說賣台,就應該被你抹紅嗎?

現在看來:根本就是藉題發揮,

說好的不設前題坐下來談呢?

越來越予取予求!訴求一變再變,

現在看來,就是為抗爭而抗爭!

沒用的政府,竟然還讓他們騎到頭上來?

還騎這麼久,久的夠讓民意火大了!

注意:我也是民意之一!還有千千萬萬個我!

honomi wrote:
壞處 中國人可以用投資移民的方式變台灣公民,
享受台灣建保等,進而拖垮政府財政
(我個人對這點持保留態度)
以及,目前的條款,大部分產業台灣資方要到中國做生意,
經營權一定要交中國人
會不會有企業主為了賺中國錢,寧願被中國企業併購
(我台灣人退當股東,等收錢)
中國企業(老闆)可能覺得台灣不用這麼多據點
或管理階層要用家鄉的專業人士(信任問題)
造成一波失業潮

以上單就服貿本身簡述

一樣目前這麼多產業都已經開放4年半了, 可以舉出一些已發生的實例嗎?
沒有開放投資移民, 4年半了也沒多少大陸人過來.
陸資來台投資資訊手冊
Heat大說的好,請問阿扁執政為何不宣布台灣獨立,現在的馬政府為何不敢宣布台灣是中國的,就是有些偏激份子在那邊喇噻,還有一堆笨蛋跟著起哄,我說過讓政府向全民說清楚是好事,政府已經回應要談而且公開談,有沒誠意大家都看的到,不要再鬧也不要再演,就讓全民公評吧,本身價值已經累積夠了,電視台已經開始專訪了,不要到最後喇臭,過沒幾年想要的政治舞台可能也沒了,好自為之,不爽的台灣人民+1
ya
  • 1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