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看到媒體評 hTC, 我也來落井下石(誤) ....

GolfMM wrote:
營所稅在佔台灣稅收 19.3% 綜所稅店 19.4% 貨物稅佔 9.4%
上面這三樣 台灣很多公司都有繳

那些國外進口的手機 大多數的稅都沒繳 大概就繳個營業稅
進項再拿銷項互抵掉 移轉定價搞一下
毛利通通留在自己本國內或是免稅天堂
沒繳什麼稅 還會喊很大聲 廣告打很大


稅上的東西,我真的很不想打臉,但是營所稅試算網站就在這:
http://www.ntak.gov.tw/ch/tax/Trial_Balance1.aspx?path=787

我不曉得你對稅有多了解啦,我就簡單跟你確認幾個問題:
1.請問進項和銷項是什麼稅的計算依據?究竟是營業稅還是營所稅?你要不要確定一下再來高談闊論?
就我的專業來說,進銷項抵減是牽涉到營業稅,而不是營所稅喔。

2.移轉訂價是什麼你了解嗎?毛利如何留在國內可以請你把整個流程寫出來嗎?不用很詳盡,最簡略的就行了。
至於移轉訂價會造成什麼樣的稅務問題,我建議你也可以論述清楚,不要自己用想的,稅法法條擺在那,更別說版上除了我之外應該還有很多稅務的實務者或經驗者在,要說服我們請更有條理的論述。

3.依據公式:
※營業淨利 + 非營業收入總額 - 非營業損失及費用總額 = 全年所得額
可以請問一下,不要說是外商,台灣本土的企業,這三項哪個是不能操作的?

要提醒你,只要全年是營利的狀態,次年就是要繳納營所稅,這個是避不掉的。

另外我要提醒你,你在109樓可是這樣說的:
GolfMM wrote:
明明三星、蘋果就是沒有在台灣繳稅

怎麼到這邊就變成大概就繳個營業稅了?

我無意跟你爭論稅務方面的東西,不過很抱歉,在我這份工作還沒辭掉之前,這都是我的專業之一,我認為有必要釐清一些很容易誤導版友和社會大眾的言論,不要講的好像外商來台灣設立公司營業還有龐大的稅務優惠一般,事實上設立的公司該繳的還是應該繳。
建議你先去了解一下台灣三星這些你口中的公司的所得,是不是算是中華民國地區來源所得,再來討論稅的課徵會比較好。

另外老實說,HTC如果輸在商業競爭,卻贏在繳稅,身為一個台灣人老實說我還真的開心不起來...
我是不知道你怎麼想的啦,挺MIT企業,真的要這些企業爭氣點...產品本身不說,各種行銷活動和宣傳至少也不要輸太多,品牌的營造真的是要花長久時間去做的,這點老實說我覺得HTC輸最多...
既然你是專業人士 就更應該懂得 三星說講一大堆 什麼出貨量、獲利多少又多少
那都不干台灣人的事 不用整天搖旗吶喊 對台灣就業、收入沒有幫助

蘋果、三星等公司 可以用高價買入製成品
再賺一點點毛利轉售台灣消費者 扣抵銷管財後 根本台灣子公司沒有獲利
幾乎繳不到什麼營業事業所得稅 也就是我說在台灣根本沒繳稅的原因

移轉定價 不用我說 自己去查 不然一堆人要找我麻煩
目前在台灣越來越不容易避掉 但是國外公司很多在免稅天堂再轉一手

因為電子產品都是免關稅 頂多繳一些些營業稅
營業稅可以抵 營所稅可以避 關稅可以不用繳
這就是為什麼我說 那些賺大錢的外商電子公司 可以不繳稅給台灣國稅局的原因
但是他們可以選擇繳給自己本國的政府

當然如果硬要說有繳稅 大概就是印花稅、、房屋稅、使用牌照稅吧
不過這和廣告上 善解你意的話 完全不符合
外國公司這麼大 賺這麼多 結果台灣公司沒賺什麼 繳稅繳最多
台灣財政部就是缺錢 希望外商公司多繳點稅
因為台灣的公司沒有外商公司拳頭這麼大 容易剝削大陸勞工
叫他們死命代工 才賺一點點的獲利

所以我根本不用 CARE外國電子公司 多強多好
要不然就像BMW 繳超高的稅率 賣超級貴 看有沒有人要買

peterTG wrote:
稅上的東西,我真的很...(恕刪)


而且他居然不知道什麼叫關稅
台灣是貿易國 居然他不知道關稅
三星進口產品到台灣就要繳關稅
最好是0繳稅
2001/7 Motorola T2688 2004/3 Benq M550G 2010/7 SAMSUNG I9000
GolfMM wrote:
既然你是專業人士 就更應該懂得 三星說講一大堆 什麼出貨量、獲利多少又多少
那都不干台灣人的事 不用整天搖旗吶喊 對台灣就業、收入沒有幫助

蘋果、三星等公司 可以用高價買入製成品
再賺一點點毛利轉售台灣消費者 扣抵銷管財後 根本台灣子公司沒有獲利
幾乎繳不到什麼營業事業所得稅 也就是我說在台灣根本沒繳稅的原因

移轉定價 不用我說 自己去查 不然一堆人要找我麻煩
目前在台灣越來越不容易避掉 但是國外公司很多在免稅天堂再轉一手

因為電子產品都是免關稅 頂多繳一些些營業稅
營業稅可以抵 營所稅可以避 關稅可以不用繳
這就是為什麼我說 那些賺大錢的外商電子公司 可以不繳稅給台灣國稅局的原因
但是他們可以選擇繳給自己本國的政府

當然如果硬要說有繳稅 大概就是印花稅、、房屋稅、使用牌照稅吧
不過這和廣告上 善解你意的話 完全不符合
外國公司這麼大 賺這麼多 結果台灣公司沒賺什麼 繳稅繳最多
台灣財政部就是缺錢 希望外商公司多繳點稅
因為台灣的公司沒有外商公司拳頭這麼大 容易剝削大陸勞工
叫他們死命代工 才賺一點點的獲利

所以我根本不用 CARE外國電子公司 多強多好
要不然就像BMW 繳超高的稅率 賣超級貴 看有沒有人要買

我必須糾正你幾點:
1.三星所謂出貨量,是指從生產地出貨到銷售地,現在三星的手機也不是全部都在韓國生產,所以根本也沒有所謂韓國爽到之說。

本來一切都不干台灣的事情,你不知道從頭到尾都是台灣人自己一頭熱在那炒作嗎?哪個稅務專家敢跳出來說三星在海外的銷售獲利會回歸韓國,那肯定會砸了招牌。
就以台灣三星為例:
http://www.etax.nat.gov.tw/wSite/sp?xdUrl=/wSite/query/NoResult.jsp&no=84899112
資本額(千元) 272,700
請問世界上哪國的老闆發瘋了,在海外的公司需要投注如此大的資本額?

簡單來說,以台灣三星為例,如果把全世界的三星看成一個公司,台灣三星已經可以看成是一個自負盈虧的事業單位了,所以你說利潤回歸母公司本質上是錯的,只有在財報上會回歸投資利潤,實際上資產沒轉移或清算之前,都還是台灣三星公司自己的資產。

2.你所說的
GolfMM wrote:
蘋果、三星等公司 可以用高價買入製成品
再賺一點點毛利轉售台灣消費者 扣抵銷管財後 根本台灣子公司沒有獲利
幾乎繳不到什麼營業事業所得稅 也就是我說在台灣根本沒繳稅的原因

理論上不可能實現。
因為如果台灣區可以把帳做到完全沒獲利,雖然表示這家公司不用繳稅,但同時也表示這家公司無法為母公司及股東帶來效益,也就是不可以發放股利,你覺得一家公司老闆在海外投注這麼龐大的資本,每年連股利都拿不回來,那他們是腦袋被驢踢了才要砸本在台灣成立公司嗎?設立公司也要花錢耶,你不知道嗎,老兄。
真的要獲利完全回歸韓國,換成你這種說法,我要是老闆,我乾脆直接跟台灣地區的代理商洽商就好,我幹嘛自己在海外成立公司搞銷售?不但要花錢,還要搞定一大堆的手續。

3.移轉訂價你不懂就不要講,講不出來就不要模糊帶過。台灣從來都是課稅天堂,跟避稅根本八竿子打不著的國家,你跟我講避稅?真的要避稅,會在開曼群島這種地方設立公司,不會在台灣成立公司。

4.不用繳關稅,請問貨物稅要不要繳?不只你口中所謂的營業稅。
營業稅可以抵的條件是銷售額<進貨額,理論上任何有獲利的公司,除非你有零稅率銷售,不然幾乎不可能有這種狀況。
營所稅可以避,倒是請你避給我看,你每個月的財報會計師都要審,國稅局三不五時有空還會去翻,有盈餘就是有盈餘,如果本身公司就是有賺錢的狀態,你怎麼避?
在台灣成立公司,如果根本就沒獲利,甚至連稅都不用繳給台灣,就更遑論要繳給國外政府了,根本是歪論。

5.我記得我提過,國稅局不是傻子,稅法是公平的,賺越多繳越多,所以根本沒有你所謂的台灣公司沒賺什麼還繳稅繳最多之說,HTC一定是賺很大所以納稅額才會大,不可能HTC賺很少甚至虧損,還要繳一堆稅,如果真的是這種狀況,那早點收掉別做了可能還比較好。
三星整體的銷售你可以自己去查,絕大部分是來自海外而不是台灣,台灣三星可能繳稅不多,但這也意味著台灣三星本身賺的也不多,稅基越大納稅越多,這樣說你明白嗎?

6.綜合以上,已經充分說明你對稅法的認知僅只是一知半解,而且有部分還是自己想像出來的,我建議你可以去了解一下我國的會計及稅務制度,除非前幾年虧錢虧很大有抵減,否則我還沒聽過哪家公司錢賺飽飽還不用繳多少稅的。

另外我要提醒你,三星如果從海外派人來台灣工作,那個外國人的薪水在國內居住183天內,都要扣繳20%。
如果台灣公司要匯股利回韓國母公司,也要扣繳20%的稅,你說有沒有繳稅?

=============================
HTC和三星之戰,根本的問題還是在行銷與策略上,雙方對市場策略及定位就已經有格局上的不同了,對於品牌營造所花費的心力,說真的也是很明顯的落差。
說真的這兩家公司誰勝誰負根本不是重點,重點是HTC在市場上吃了這麼多悶虧,有沒有學到什麼?
發文者自刪!發文者自刪!發文者自刪!

forreg wrote:
有玩過即時戰略遊戲的...(恕刪)


這位blockquote大 你所列出的幾項
與我走在路上等紅燈聽到旁邊路人批評的差不多
言下之意好似與該公司的有關的人有感而發 感觸很深
成也蕭何, 敗也蕭何 驕兵必敗

Weiter5494 wrote:
Peter大,以後有...(恕刪)

小弟我也還在學習中...
會懂一點稅也是因為公司上面還算看得起我,小弟目前擔任幾家小公司的主辦會計...有國內,有中日合資,也有國外公司,各種稅的問題接觸多,國稅局跑得多了,自然多少懂得一些。
其實稅上的東西有不懂得去翻法條或是直接打電話問國稅單位應該馬上就有答案,我只是覺得GolfMM大大把那些來台販售商品的海外公司形容得好像賺很多卻繳很少稅依樣挺誇張的才會跟他切磋一下...

我國國稅局可沒笨到讓外國人跑進來插旗子賺大錢卻少收稅...換位思考,換成你是政府,你願意外國人來你國家這樣搞卻把利益回歸本國嗎?
當然,如果你有什麼跟財務稅相關的東西不懂想詢問也可以啦,能回答的我盡力幫你解答,不能回答的就當共同學習吧...畢竟我也不是啥都懂,只是公司納稅這塊是我這一年來的主要工作內容之一,才會略有接觸。
看來 是外行 罵內行

我幫很多人做過租稅規劃

商業上的事 根本不需透露 要學自己想辦法

拉回東扯西

三星喊一堆 加油

還不如看誰繳稅多 誰雇用人數多

GolfMM wrote:
看來 是外行 罵內行
我幫很多人做過租稅規劃

恩,看來真的是外行罵內行呢,我幫自己手上很多企業做租稅管理及申報,如果你曾經服務的對象是自然人而不是法人,那說真的沒啥好說的...
我前面也說過了,我自己手上就有純海外公司,也有中日合資的公司,我前面也一直用很理性及有邏輯的推導在陳述,反倒是您一直在模糊焦點,該說的關鍵部分就叫人自己去學,真是好專業內行呢

GolfMM wrote:
看來 是外行 罵...(恕刪)


人家回你一大串
一句外行罵內行就解決了嗎?
支持者的sense在哪裡?
  • 1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