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chi wrote:
加薪?研發?你夢到的?
國產汽車根本是個笑話,
無知是誰還真是好笑。
沒加入WTO之前關稅30%,
加入之後降到十幾趴,
進口車車價不增反漲,
政府保護本土企業好用心,
結果有生出什麼屁蛋來嗎?(恕刪)
夏蟲不與言冰,用這種過激的言論也不會讓閣下有智慧些
閣下舉的例子只讓人覺得

拿國產車這種八百年前的老黃曆來當例子...
進口車價為何會漲和加入WTO的關係已經越來越薄弱了
去翻翻近五年的報紙吧!
歐洲進口車為何會高價?
除了上面掛了一堆稅之外,
再來就是通膨以及為了國家的出口產業,
我們台幣的幣值被迫壓低。
(因為2000年沒和新加坡簽FTA的結果)
這樣長久下去的結果,
就導致整個國家的物價會上漲,
進口車也因匯差的關係而漲價,
和國產車有啥關係???
至於韓國本身,很多人都不知道說他們民生來說是很可憐的,
整個國家為了去做科技的惡性競爭(打台日),而犧牲人民本身的利益,
搞得自己國家裡面的通膨極高來換取讓其他國家買它們的韓國製品
加薪?韓國最常加薪了!因為她們的通膨,高到如果不加薪人民是活不下去的。
很多人只看到韓國目前在國際的樣子,去看看他們國家裡面一般人民的生活吧!
連吃牛肉對她們來說都是個奢侈的享受呢!
如果閣下還要再來反駁的話,請先看懂上面的東西吧!
不然在下還要花時間向閣下解釋可是很累的。
雲峰 wrote:
夏蟲不與言冰,用這種...(恕刪)
好笑了,
你只看五年報紙也太少,
漲價漲不停從十幾年前就"定型"了好嗎^_^?
那時候韓國還沒看到影子勒,
同樣的車賣台灣跟賣美國可以價差可以差到一倍以上,
台灣商人真得是貪得無厭,
政府關稅跟進口車家價高漲之下,
當然會想買便宜的國產車,
但沒個像樣的產品可以選,
連這都看不懂?
本土企業就是賺錢不手軟,消費者被趴好幾層皮,
國際原料漲一旦跟著漲價就不會降,
偉哉台灣企業,
FTA只是之後絕對會壓垮台灣的原因之一,
韓國政府可以做到這樣的犧牲,
你應該問為什麼我們不行,
不是來這邊說他們也很苦,
在台灣存錢也是跟不上通膨呀~
在外面一個人生活還要拿錢回家都捉襟見肘了,
薪水不漲根本沒多餘的錢理財...
民不聊生,對我來說,就是這樣
舞動的心 wrote:
剛剛看到一新聞,指出...(恕刪)
郭董的鴻海幾乎可以說是一個在台灣的空殼, 鴻海的重心已經幾乎以富士康為主。
而富士康是一間香港上市公司。對於台灣的貢獻大概就只有政府最喜歡的帳面數字吧, 台灣根本什麼都沒得到, 只得到了數字。
比起HTC、TSMC、ASUS、ACER、奇美、友達...這些這真正根留台灣的企業, 甚至仍然有大量廠房留在台灣, 造就大量就業機會, 也讓整個產業供應鏈的廠商提供更多工作。這是一個良性的循環, 有工作->有錢->有消費力->多買台灣廠商的好產品->廠商有錢->更多工作跟更好的產品->更有錢...
這不是封閉, 台灣的錢留在台灣, 有好的產品就賺得到外國人的錢, 這樣台灣會更富有, 你我都會慢慢更富有, 這才會讓生活品質越來越好。當然, 錢只是其中一部分, 但沒有錢什麼都不用想。
不過, 這篇似乎跟這個版沒有什麼太大的關連性。轉往別的版吧...
- Apa | 問問題前先看過說明書吧...不然Google一下也好?
雲峰 wrote:
夏蟲不與言冰,用這種...(恕刪)
韓國憑什麼贏?是很多台灣人心中的吶喊。但是韓國企業橫掃全球,台灣節節敗退,已是不爭的事實;令人憂心的是,韓國已與歐盟、美國簽訂FTA,將進一步壓縮台灣企業的空間;更甚者,中國大陸與韓國的FTA已展開前期作業,一旦簽署,台灣將成為最大受害者。
韓國究竟憑什麼贏?《遠見》遠赴韓國實地探訪,從企業、產業及國家層面深入剖析,勾勒出韓國舉國上下目標遠大、作風強悍的「必勝哲學」。
今年3月26日,韓國首爾市內的COEX會議中心戒備森嚴,數百名穿著螢光綠色制服的警察,在四周包圍守護。因為國際核安高峰會在這裡舉行,美國總統歐巴馬、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俄國總理普丁等53國國家領導人或代表都到了現場。
主辦國韓國在世界上的位階再上一級,儼然與歐美中並列世界強國之林。 過去多年來,台灣經濟發展的國際假想敵,一直以韓國為主。但自2004年韓國人均GDP首度超過台灣後,差距拉得愈來愈大。
預計到2050年,這差距還可能更驚人。根據「金磚四國」一詞創造人歐尼爾(Jim O"neill)在新書《高成長八國》指出,韓國屆時人均GDP將達6.5萬美元,名列世界最富國家群。韓國企畫財政部官員引述亞洲開發銀行的數字更驚人──10萬美元。
相對之下,根據台灣經濟研究院主任莊朝榮的預估,台灣人均GDP達3、4萬美元後將呈現停滯狀態。到2050年只能看著韓國卻望塵莫及。 過去十年來,韓國勢力入侵國際,對台灣的威脅愈來愈嚴重。如三星、LG,不但把稱霸世界數十年的學習對象、日本的品牌索尼(SONY)、夏普(SHARP)比下去,而DRAM、面板產業也打趴了台灣。韓國企業簡直成為台灣企業的頭號敵人。
但另一方面,一般台灣人民卻流行看韓劇、瘋狂用韓國的手機APP、網購韓國服飾化妝品、甚至風靡韓國的流行音樂。韓國產品與流行已成為台灣庶民的好朋友。因此,台灣人出現了「愛恨韓國」兩樣情並存的特殊狀況。
韓國這幾年在國際上的聲勢更上一層樓,未來成長普遍被各國際機構看好,為什麼?
2010年HTC就向三星採購74.8億美元的材料。
買HTC,是不是也變相丟錢給韓國人?
三星採用高通、nVdia 這兩家CPU的智慧手機數量很龐大
這兩家都是委由台積電代工,怎能說買三星的手機,就是把錢都丟給韓國人?更何況通路體系,也帶給台灣工作機會。
全球化時代,這種義和團式的國貨觀,很可笑。
在被MIT備受MIK威脅的前提下, 我想從"產品"的本質來看~ 我有個很簡單的邏輯
1. (品質)MIT產品不遜於MIK (甚而超越MIK)
1-a: (價格)MIT高於MIK: 消費市場競爭, MIT與MIK你來我往互不相讓, 甚而刀刀見骨
1-b: (價格)MIT低於(或等於)MIK: 基於CP值, 消費市場應該一面倒向MIT, MIK完全不是對手
2. (品質)MIT產品不如MIK
2-a: (價格)MIT高於MIK: 基於CP值, 消費市場應該一面倒向MIK, MIT完全被打趴
2-b: (價格)MIT低於(或等於)MIK: 消費市場競爭, MIT與MIK你來我往互不相讓, 甚而刀刀見骨
大家都有自己的價值判斷~請想想, 以自己的所聞所知, 現況是什麼?? 我認為是現況是1-a.
如果MIT的產品真的不如MIK(不論品質或是價格), 那麼說出"愛用國貨"的人, 就是講給自己爽的, 這種心態和清未的義和團有什麼二樣?? 刀劍拳腳比不上人家的船堅炮利~ 到最後只好搬出"神功"來護體~ 問題是這個"神功"真的有可以護你的體嗎?
我 不禁想問問這些MIT廠商, 請問 "對本地的消費市場利潤捉少一些會很困難嗎?? 你們的產品行銷全球~ 台灣銷售比例應該佔的不多吧?? 給少數的台灣消費者一些優惠對你們的利潤真的有很大的影響嗎?? 如果你無法給本國消費者一點點小優惠, 你又憑什麼說出 愛用國貨 這種字眼?"
基於以上的講法, 每每我聽到"愛用國貨" 就會覺得非常的刺耳, 同時也會覺得非常的愚蠢與可笑, 本地廠商給本地消費者與它國消費者不平等的地位, 然後再搬出"愛用國貨"來, 製造本地消費者的罪惡感, 覺得自己沒買國貨就是民族罪人...這真是太可笑了
hygh771202 wrote:
一句話 你是要把錢丟...(恕刪)
amachi wrote:
好笑了,
你只看五年報紙也太少,
漲價從十幾年前就"定型"了好嗎^_^?
同樣的車賣台灣跟賣美國可以價差可以差到一倍以上,
台灣商人真得是貪得無厭,
韓國政府可以做到這樣的犧牲,
你應該問為什麼我們不行,不是來這邊說他們也很苦,
我們就不苦嗎?...(恕刪)
+1韓國賣自家人都很便宜
台灣賣自家人都很貴
人家所得比台灣高
自2004年韓國人均GDP首度超過台灣後,差距拉得愈來愈大。
預計到2050年,這差距還可能更驚人。根據「金磚四國」一詞創造人歐尼爾(Jim O"neill)在新書《高成長八國》指出,韓國屆時人均GDP將達6.5萬美元,名列世界最富國家群。韓國企畫財政部官員引述亞洲開發銀行的數字更驚人──10萬美元。
相對之下,根據台灣經濟研究院主任莊朝榮的預估,台灣人均GDP達3、4萬美元後將呈現停滯狀態。到2050年只能看著韓國卻望塵莫及。 過去十年來,韓國勢力入侵國際,對台灣的威脅愈來愈嚴重。如三星、LG,不但把稱霸世界數十年的學習對象、日本的品牌索尼(SONY)、夏普(SHARP)比下去,而DRAM、面板產業也打趴了台灣。
amachi wrote:
好笑了,
你只看五年報紙也太少,
漲價十幾年前就定型了好嗎^_^?
韓國政府可以做到,
為什麼我們不行呢?(恕刪)
在下已經在上一篇說了,
閣下看不懂那在下也懶得解釋,
還有!事情不是老是想XXX可以做到,為什麼我們不行!
要想的是,
XXX為何這樣做,做了之後會帶來什麼後果!
所以我們為何沒辦法做!
如果只會作單向度的思考的話,那只會做出錯誤的事情的。
任何的政策或是制度都不能夠強制移植的,
甚至於許多別的國家能做,反而在我們國家是不行的,
因為不同的民族文化、教育水平、人文素養,
都會讓同樣的政策產生不同的結果的!
hint:韓國是以財團為主,台灣是以中小企業為主。
看不懂的話可以多去看一些書,
還有在下不會笑閣下的,因為每個人吸收程度本來就不同,
在下不會對閣下那種過激的言論去做多餘的反擊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