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7

離岸風電謠言全破解 -- 真相與謊言的懶人包

stunmaker wrote:
年發電量相同,
不等...(恕刪)


我已經講得很清楚整個順序邏輯

你還是不敢回應
燃煤-20%, 核能-20% 燃氣+20% 再生能源+20%
請問減少的項目各由哪個增加的補上? SAY IT!

正常人都不會想要做出這種莫名其妙的政策, 問題是我們政府做了

而且擺明一定要扣掉核能

若真的要增加再生能源

請減少火電, 學藍弋丰講的文章, 減少天然氣, 而不是拿掉核能, 完全莫名其妙
當百姓請政府不要拿掉核能
政府的表示是 "我死都要拿掉核能"

呵.呵.呵.


自冰山甦醒 wrote:
我已經講得很清楚整個順序邏輯



經濟部原文明明是若以核電取代離岸風電,
你卻把前後順序顛倒!!

你選擇無視證據,硬抝到底,我就不奉陪不再回應.
stunmaker wrote:
經濟部原文明明是若以...(恕刪)


我們要這樣一直玩下去嗎?

燃煤-20% 核能-20% 燃氣+20% 再生能源+20%

請問減少的項目是用哪個增加的項目補上?

說出來! SAY IT!

經濟部面對百姓的質疑當然不敢承認被指出的愚蠢

不管經濟部寫甚麼公告, 今天你說清楚

A. 燃氣補燃煤, 再生能源補核能
B. 燃氣補核能, 再生能源補燃煤

二選一, 還是你想得出第三項?
stunmaker wrote:
經濟部原文明明是若以...(恕刪)


你說 增加再生能源是為了甚麼? 減碳? 那補上減煤廢核的用電缺口呢?

我稍微推估一下政府的想法來提問

減少燃煤與核能, 減少的都是基載, 為何要增加再生能源?
再生能源可以當基載嗎? 顯然不行
那就是用天然氣做基載? 可是天然氣的位子用再生能源可以補上嗎?
宣稱可以用再生能源減少天然氣使用, 現在卻是增加20%天然氣取代減少的40%基載?
減少了20%難道就是再生能源?

那把再生能源變成尖載, 再生能源可以隨心所欲的調度嗎?
一般是讓天然氣可以不用滿載來搭配調度, 換句話說, 天然氣不滿載, 空著當備轉容量
但現在這個緩衝預備量沒有了, 而且還是換上不穩定又不受控的再生能源

這就是政府蠢到家的政策
而當百姓問為何不要增加核能, 經濟部卻拒絕了!







自冰山甦醒 wrote:
你說 增加再生能源是為了甚麼?


這個問題過客4112兄解答N次了(裡面你問的過客兄跟西布克兄早有解答),
風電是為了減碳排.

他曾列出觀察數據,就算冬天也可能出現用電尖峰無風的情況,
不幸還是不斷有人堅持反覆問一樣的問題,而這個現象我之前也跟他討論過
請見連結.


節錄一段
====
怎麼現在同個論壇同個板面,還是有大群人重複同樣的問題? 而且帳號...?

我認為不是"網路"讓人訊息接受或理解能力降低,
而是既有觀念,或者水平以下的邏輯數理能力,不願意被更懂的明白人當面糾正,
便不自覺開啟封閉保護模式,選擇堅持下去.
====

看來懶人包關於核/火/綠相關連動性說明還有不足,我自己也該檢討補充一下.
stunmaker wrote:
這個問題過客4112...(恕刪)


過客講的是 一般正常的能源思維, 是人都知道 用再生能源減少碳排的用意是要減少火電
的確在冬天用風電可以降低碳排, 但風電在夏天的減碳少, 對夏季用電需求幫助也不大

我罵的是政府的愚蠢政策, 你拿正常思維來說項就沒有打在點上, 因為政府說一套, 做的又是另一套
政府嘴上說 再生能源不能做基載, 但實際上就是拿再生能源去補被砍掉40%用電量的基載
原本再生能源增加, 應該會減少天然氣使用, 但我國政策恰巧相反, 目前政府公告是增加天然氣
增加天然氣來減少燃煤, 並不合適...供應不穩定

更別說核能也被取消了, 這一劃下來, 就變成 不是用燃氣補燃煤, 就是用燃氣補核能
反過來說 燃氣補燃煤, 那再生能源就順勢去補核能
或者, 燃氣補核能, 那再生能源就去補燃煤

=================
你不需要懷疑別人不知道, 想罵人電盲還早

你也可以認為非核家園政策是把我國基載從原本燃煤47% 核能18% 改成 燃煤30% 燃氣30% 剩下20%燃氣做為中載, 20%再生能源被抓去做尖載, 這樣做讓基載減少5%, 而且堅持不改, 就算有六成民意認為不應該廢核, 政府還是照樣硬推

德國可以用13%燃氣去搭配38%的再生能源, 那是因為硬幹用歐洲電網緩衝, 甚至有時把燃煤也抓去緩衝, 臺灣有這種能力嗎? 頻率跟不上, 電網會崩喔



自冰山甦醒 wrote:
2018年的用電量成長有降低一些, 比往年平均增加45億度略少 (2017年總發電量2703億度, 2018年是2736億度)


那是因為2018年7~9月平均溫度比2017年低
否則2018年的年增用電絕對不會比2017來得少
別忘了去年的最高瞬間負載增量可是達到了900MW
2017年才不過增加250MW

stunmaker wrote:
2009到2014年,德國能源部門碳排基本沒有增減


這個的主因是在消化日本311之後的因大量核電廠除役造成的碳排增加

stunmaker wrote:
經濟部真的喜歡搞神秘...(恕刪)


目前官方的資料還是2016年初估算的可笑資料
燃後一堆人拿著這個表在看圖說故事
過客4112 wrote:
那是因為2018年7...(恕刪)

====================
那是因為2018年7~9月平均溫度比2017年低
否則2018年的年增用電絕對不會比2017來得少
別忘了去年的最高瞬間負載增量可是達到了900MW
2017年才不過增加250MW
--------------------
同意

====================
這個的主因是在消化日本311之後的因大量核電廠除役造成的碳排增加
--------------------
不明白, 可否解釋?

====================
目前官方的資料還是2016年初估算的可笑資料
燃後一堆人拿著這個表在看圖說故事
--------------------
現在官方並未更新說法, 只能以2016年講的非核家園為討論基礎, 而且此50 30 20 的能源配比說法直到2018年公投前都維持一致沒變
官方當然可以盡快更新未來能源方向, 但目前已知核能被當今政府排除, 那就剩下燃煤 燃氣 再生能源在玩, 除非政府腦洞大開, 要增加燃油發電機組, 又或許, 政府想開發前所未有的黑洞能源, 或其他黑科技

自冰山甦醒 wrote:
那把再生能源變成尖載, 再生能源可以隨心所欲的調度嗎?


再生能源不僅不是基載
連中載或尖載都不是

無論是基載、中載或尖載的條件都是可以100%自主調度
差別只在於調度的反應速度

而再生能源的間歇性特質,已經違反了這個基本條件
因此,除非搭配足夠的儲能系統,讓再生能源具備可調度性
否則都不應該列入基載、中載或尖載的範疇中

自冰山甦醒 wrote:
德國可以用13%燃氣去搭配38%的再生能源,


德國可以這樣玩,當然歐洲電網功不可沒
但是燃氣與再生能源的比例怎樣是足夠,不能只看發電量比例,而是要看裝置量比例

以台灣與美國德州比較,
德州 2018 燃氣44%,再生20% 乍看之下與台灣2025發電量,燃氣50%,再生20% 相差不多
可是以裝置量來看 德州 燃氣52%, 再生24% 燃氣是再生的2倍多
而台灣2025裝置量 燃氣卻比再生能源的裝置量還要來得低

原因就在於台灣的備援機組不夠, 造成大量的燃氣必須承載中載或是基載的用電
這種情況會造成燃氣調度以應付再生能源波動能力的減弱

自冰山甦醒 wrote:
=========...(恕刪)

因為他都故意沒去看到日本核電廠都陸續上線了,
套一句網友說的,風電太陽能是賺錢用的

1.風電廠商憑什麼投資台灣風電?
我來投資順便跟台灣的銀行借貸
出事前烙跑就好,換個公司再繼續行騙

2.這些銀行呆帳由台灣政府買單
(人民納稅人的錢)

別懷疑,高雄3100億就是這樣來的
慶富不就是一個例子......
  • 31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1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