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520 wrote:
民國用的注音符號,沒學過的人看不懂,所以討厭
大陸用的漢語拼音,沒學過的人看不懂,所以討厭
台語用的台羅拼音,沒學過的人看不懂,所以討厭
說到底就是因為看不懂,因而排斥而產生厭惡
不管事注音符號還是漢語拼音都是學習漢字的一種工具,
最終還是要學習傳統文字,讓大眾能用文字寫字,而不是整篇文都是拼音,
同理可證,敝人小時候也曾用注音學習英文,那最終還是要學英文,
而不是用注音去寫英文,如果注音可以寫英文,那本翻譯字典可能只有我懂.
~~~~~~~~~~~~~~~~~~~~~~~~~~~~~~~~~~~~~~~~~~~~~~~~~~~~~~
所謂台羅拼音,或是其他用abc符號拼音的文字,
都只是那些西方人或是宗教人員所整理運用的工具,
所以那些文字的翻譯字典,最終還是那些西方或是宗教人員的字典,
中文或是漢文或是正體中文,不管你如何稱呼,
要知道這個文字已經超過千年,已經定型也超過千年,
這麼久的歷史,今天就因為政治上的偏激,
就要用另一種方式書寫,
這個樓源頭那幾張文書,我實在看不清楚,
我只能猜好像有用拼音寫的原文,而另一邊是用漢文翻譯的文章.
我只能說要是文字能永流傳,必定是用漢文寫的文章可以用流傳,
而不是用拼音寫的那篇文章可以流傳,
如果可以流傳,原文就是那個拼音寫的文章貼出就好,
大家應該都可以看得懂.
何必旁篇放一篇漢文,
~~~~~~~~~~~~~~~~~~~~~~~~~~~~~~~~~~~~~~~`
今日重點應該是台語的讀法,就如我先前所講千年以上歷史文字,
流傳到今天大家為了讀法,而改變另一種拼音書寫方式,然後說這是台語文字???
請問這樣對嗎???
我前面文章就說過,常用字就幾千,我相信夠用了,
西方的字典幾乎每年都在更新,因為新事物太多了,
我認為北京話就是後來的國語無罪,當時的時空如果選定台語當國語,今日又如何,
如果當日選定客家話當國語今日又如何,
我們的文化就是有文字,有語言.
沒有文化與傳統,一昧的用拼音去振興台語,
這樣會長久,廣大民眾會接受嗎?
中國幅員寡大,其中蒙古、西藏、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彝、傣、拉祜、景頗、錫伯、俄羅斯、朝鮮12個民族各有自己的文字,各民族內部保留自己的文字,但在國內相互溝通一樣是說中文,書漢字,國家本來就必須要訂定全國通行的語言及文字,不然大家怎麼溝通?
樓上朋友提到的漢字台語,有點像是謝龍介議員講的那種,在清領及日據時代,臺灣有許多使用漢字台語教學的漢文老師,可使用台語閱讀中文詩詞歌賦,具有文讀音及白讀音,抑揚頓挫,聲韻優美,像有些古詩必須要用台語來念,韻符聲調才會和諧,但是用的文字還是中文字。這種有歷史文化意涵的台語,要復興推廣頗具意義。
至於像台羅文這種沒有通用的羅馬拼音文字,大概只有極少數語文的專家學者能看懂及書寫吧!真的要創造台語文字,就必須像韓國世宗大王這樣,在通盤考量國家文化語言背景下,自創一套有脈絡可循的文字體系,想拿羅馬拼音這種與臺灣語言文化都不類似的洋字來硬湊,一點以台灣為主體的文化意涵都沒有。

挽沉淪綠四傑︰萊豬棄權的林淑芬、論道說理的郭正亮、對內開炮的高嘉瑜、力抗側翼的王世堅!
ho520 wrote:
日本時代,台灣總督府出版臺日大辭典
是一本日語和台語對譯的辭典,收錄約9萬詞條,可見對台語的貢獻
國民黨來台灣,竟然禁止學生用台語,完全不重視台語的保留
然後一直罵日本殖民統治,讓人錯亂,誰才是殖民者
笑死人了
你的母語是日語?
你的台語加了日文注音就能被保留?
再說人家搞這個東西是為了統治需要,誰在乎你的台語保留啊
人家奴役你,你還說他貢獻好大,到底是有多奴??
另外要搞清楚
即使國民黨在學校禁過一段時間的台語,甚至在電視上也禁過台語,但當時台語並沒有因此減少
而且那是我上一代的事了,到我這一代,我們在家裡或出門也仍然是講台語,左鄰右舍哪個不講台語
語言會滅絕,最終還是呆丸郎自己要放棄台語的關係
家裡不講,年輕人不講,靠學校幾堂課就有用??
講實在的
不是台語人才會在那邊抹
自己母語是怎麼一回事,自己會不知道嗎?
nicewawa wrote:
可使用台語閱讀中文詩詞歌賦,具有文讀音及白讀音,抑揚頓挫,聲韻優美,像有些古詩必須要用台語來念,韻符聲調才會和諧,但是用的文字還是中文字。這種有歷史文化意涵的台語,要復興推廣頗具意義。
今日台語在台灣已經沒有古韻了,比較像四聲北京話也就是國語的用法,
這個情形在霹靂布袋戲中就可以發現,越早期錄製口白與主角吟詩,越有古早的韻味,真的就如上面所說[[抑揚頓挫,聲韻優美]],現代製作的布袋戲,雖然依樣是台語,但是整個腔調用法,與北京話也就是國語四聲依樣,
還有戲劇也依樣,所有本土劇的台語幾乎用法都跟國語依樣,
所以有些人一直在說台語沒有漢文可用時,就用拼音取代,
這種說法只對一小部分,因為所有日常用字就那些字,不會超過本土劇或是布袋戲中的用字,
既然螢幕都可顯現所有字幕,那一般人都應該夠用了,
大眾化會決定語言如何流傳演變,不要過度去干預,
台灣學校已經多語教育,沒必要去特別復興某種語言,
然後自嗨說這是某種文字.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