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雨不停國 wrote:
不必再廢話了我就問你(恕刪)
為什麼要道歉呢?? 我就說大甲鎮瀾宮祈雨無效
你知道正式解除旱象 是多久以後了呢??
都依經過了一個經期 這樣也要算大甲鎮瀾宮嗎??
祈雨
除了政策上的限水與開發水源措施,民間宗教團體、政府官員也因應此次大旱,多次舉辦、參與祈雨儀式。
2021年3月7日,農田水利署與大甲鎮瀾宮合辦祈雨法會。依循古禮備有司雨神祇、商羊鳥,全場三千人著白色衣物持香祭拜。鎮瀾宮董事長顏清標丶台中市長盧秀燕率水利、農業等五位局長全程參與[115]。
3月15日,桃園渡船遊艇公會舉辦媽祖水上遶境活動,特地請來百吉復興宮的水中土地公以及邀請大溪地區28座宮廟一起參加。共出動18艘船隻於石門水庫遊湖遶境祈福、祈雨近3個小時[116]。
4月14日,嘉義縣東石先天宮舉行建廟300年來首次祈雨儀式,並在現場燒化青龍17隻及壽金7000,祈請四海龍王降雨解旱[117]。
4月17日,日月潭潭區居民發起祈雨活動,迎來台南正統鹿耳門聖母廟媽祖參加,民眾帶著媽祖神尊環潭、搭遊艇、坐纜車,「陸海空」遶境祈雨[118]。嘉義縣大林鎮聖賢宮關聖帝君返鄉祭「祈雨大典」,嘉義縣長翁章梁著漢服主祭祈雨[119]。
4月18日,台南市永康區的靈霄寶殿武龍宮舉辦祈雨儀式,由多達11位道長聯手主持,仿古例以象徵神獸的四溟缸請水,進行祭典[120][121]。
4月19日,高雄意誠堂關帝廟舉辦祈雨法會,邀高雄市長陳其邁擔任主祭官,廟方請出象徵祈雨的「雷電旗」,希望旱象儘速解除[122][123]。
4月25日,松山慈惠堂舉辦護國祈安法會,副總統賴清德與桃園市長鄭文燦出席一同為台灣祈雨求水[124]。
4月29日,台南市長黃偉哲在安平開臺天后宮依古禮祈雨祭儀,晉呈「雩禳請雨疏文」後,進行「商羊起舞」古禮[125]。台南市全市37行政區也在當地寺廟同步舉辦祈雨祭典,由各區長主祭[126]。5月底~8月初,台灣各地雨水豐沛,水庫均已達到滿水位,旱象解除。安平開臺天后宮廟方經過擲筊請示後,於8月7日清晨6時許,由市長黃偉哲擔任主祭官,將商羊恭送回天庭[127]。
旱象解除機會
2021年4月初在西太平洋罕見地誕生颱風舒力基,但根據預報不會靠近台灣,也不會為台灣帶來明顯降雨過程[128]。實際情勢如預報所料,颱風未帶來降雨。
中央氣象局局長鄭明典於4月19日發表解析文章[129],根據最新梅雨指標圖研判,台灣於5月底過後有機會迎來紓旱梅雨[130]。4月30日,中央氣象局舉行梅雨季展望記者會,預報中心主任呂國臣指出,今年梅雨季的大範圍持續性降雨的時間點可能落在5月下旬後,梅雨季5至6月總雨量以偏少到正常機率較大[131][132]。
降雨歷程
編輯
4月28日下午至29日上午,一道結構較完整的鋒面雨帶通過台灣,中部以北及東北部地區有短暫陣雨或雷雨,南部山區則有短暫陣雨或雷雨,為中北部縣市帶來較充足雨勢,水庫略有進水,至29日下午4時統計,全台帶來1597萬噸水,相當於全台1.5天用水量。惟此波鋒面移動速度快,仍需等到梅雨季才有解渴機會[133][134][135]。
5月24~25日,鋒面接近台灣、對流雲系發展旺盛,各地午後有短時強降雨,不僅雙北降下豪雨,基隆、宜蘭、高雄以北山區、花蓮山區也有局部大雨現象[136]。這波降雨為全台帶來約1815萬噸水量,受益最大的水庫分別為翡翠水庫以及石門水庫,對水情有正面幫助。南部水庫於此波降雨收穫不大,仍難以解渴[137],但受惠於此波雨勢,高屏溪流量上升、澄清湖蓄水率提升,高雄地區水情燈號轉為趨緩的黃燈[50][51]。
5月30日~6月1日,一波較完整的梅雨鋒面為台灣帶來明顯降雨過程,全台水庫蓄水率都轉為正成長。全台水庫預估入流量1.36億噸,約兩週全台用水。水利署估計,此波鋒面中,北部受益最多的石門水庫整體進帳估2600萬噸。但蓄水率仍偏低,要完全解除旱象仍需幾場降雨[138][139]。
6月4日~6日,彩雲颱風及梅雨鋒面接連為台灣帶來豐沛雨量紓緩水情。本波梅雨鋒面於各地水庫集水區降雨效益約2.1億噸,其中台北翡翠水庫約4200萬噸,石門、寶山及寶二水庫合計增加1656萬噸,中部地區永和山、鯉魚潭及德基水庫合計增加2270萬噸,南投日月潭及霧社水庫約1100萬噸、台南南化水庫約3210萬噸、曾文及烏山頭水庫約4100萬噸。此波降雨也讓台中、北彰化地區分區供水紅燈措施得以解除[52],彰化、雲林轉為水情提醒綠燈,南投、高雄回復水情正常[73]。
6月21日~25日,梅雨鋒面徘徊滯留在台灣附近,全台皆有雨勢。中央氣象局表示,這波滯留鋒影響最顯著的時間是22、23日,主要降雨區域為西半部和東北部[140]。
氣象學家吳德榮於6月25日回顧即將結束的梅雨季,他表示,雖有3波典型梅雨滯留鋒面帶來降雨,但若無另2波移動性鋒面、連續午後雷陣雨及西南季風為中南部帶來大量降雨,這場創56年記錄的旱災是無法這麼容易紓解的[141][142]。
中度颱風烟花於7月23~25日經過台灣東北部海面,氣象局一度發布海上颱風警報[143]。烟花颱風雖未登陸台灣陸地,但外圍環流仍為中部以北帶來豐沛雨量,統計水庫入流量效益約3.3億噸。由於這波降雨有效挹注中部與北部地區的水庫,桃園、苗栗地區水情轉為正常,台中由減量供水橙燈轉為減壓供水黃燈[144]。
7月31日~8月1日,台灣受西南氣流影響,台中以南地區出現明顯降雨,高雄御油山、屏東大漢山累積雨量分別達到521及512.5毫米。多個鄉鎮發生淹水、積水災情,部分道路交通中斷[145]。氣象局將此事件命名為「110年0731西南氣流豪雨事件」[146]。此波豪雨為台灣地區帶來約1億噸的降水量,受益最大的分別是南化水庫與曾文水庫。中部山區的德基水庫和霧社水庫雖有降雨量,但回升的速度較慢[147]。
8月6日~8月8日,盧碧颱風於登陸福建省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後轉向登陸台灣,為各地帶來多日致災性豪雨,從8月7日清晨2點累計到上午8點,短短6小時總降水量就超過23億噸[148]。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