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小二數學「6×9=54」竟是錯的?老師揭正解

sogo5370 wrote:
我如果只看到算式沒看到題目

可以解釋成有4隻烏龜,一隻烏龜有5隻腳嗎?


『可以解釋成有4隻烏龜,一隻烏龜有5隻腳嗎?』...我很好奇有幾個小二學生會不知道烏龜有四隻腳......
Shuuta wrote:
所以乘數與被乘數的差異在於放在哪個位置上?


是的

位置不能放錯

不然沒分數

雖然很多家長覺得這是找麻煩

但是 小學低年級數學

學的都是國文邏輯

當然是6x9是對的,又插又互舔。
跳開第2題。

第1題,一盤壽司有7個,三盤共有幾個?
學生:3x7=21。

第3題,一串花枝丸有3顆,五串共有幾顆?
學生:3x5=15。

這二題學生的寫法也是不同,但奇怪的是二種寫法老師卻都給分。
老師自己也亂了套嗎???
a0980000056

閱卷老師第一題也少扣兩分了,應該放一罐蠻牛在他旁邊給他喝。

2022-01-14 16:02

這種就是所謂的八股數學

不知道是哪些白吃推廣出來要殘害台灣小孩腦袋的,有夠混漲!
bbShane

很多數學天才都推耶, 講得也都有道理.[笑到噴淚] 代代相傳不好嗎?

2022-01-14 16:38
天空青天藍

數學天才如果學這個,就不會成為數學天才了!

2022-01-14 20:15
滿滿的大樓梯 wrote:
記得小學還是中學國語課本有一課叫「差不多先生」
樓主只追求答案對就好,就是標準的「差不多先生」

觀念跟習慣很重要
以後學習數學、物理、化學都有幫助
如果從小只追求答案對就好,到高中大概就上不去了
呵呵~少在這裡扭曲和唱高調了!

前面網友說得很好,要講觀念,就把單位放上去
事實是這裡沒幾個網友可以放上正確的單位!
bbShane

差不多先生比較容易這樣。

2022-01-14 16:41
題目沒出好 有瑕疵
沒經過審題

應該出
每盒( )個 x ( )盒 =( )個

( )個 x ( )=( )個

甚麼學程階段 出甚麼題目
不能因為硬凹某個方法 可以使用這個學程的某個觀點來做, 所以他應該做得出來
說 9X6=6X9 的人,可能犯了這個錯誤
a0980000056

多數情況運算過程,「去單位」是數學訓練的一部分,並不是出題不嚴謹。

2022-01-16 6:05
長大之後的邏輯

核食變福食

核彈變福彈?


想聽聽愛因斯坦怎麼說
我綠共我驕傲
bbShane

連佳剪陳廚都有不同看法, 統制者要怎麼操作真的很容易

2022-01-14 17:31
審視本題的命題目的:
透過給予部分文字訊息,並提供完整圖形訊息,考驗學生透過圖形訊息轉化成抽象的數學乘法算式。
這是屬於具象化訊息轉化成抽象畫訊息的訓練。

解題分析如下:
從圖中可以觀察盤數=6,從文字中已知每盤包子數=9。
以上先整理出觀察的資訊。

按照題意,看圖寫出乘法算式:
因為每盤包子數是屬於單位量,盤子數屬於倍量,

按照乘法定義,被乘數會使用單位量,乘數會使用倍量,所以
9×6=54為標準答案

若只追求最終答案正確
會出現幾種不同過程:
(1)使用乘法交換律
9×6=6×9=54
(2)用物理現象觀察法
取物法為例,
a.每次拿1個,拿54次,
即1×54=54
b.每次拿2個,拿27次,
即2×27=54
c.每次拿3個,拿18次,
即3×18=54
d.每次拿6個,拿9次,
即6×9=54
e.每次拿9個,拿6次,
即9×6=54
f.每次拿54個,拿1次,
即54×1=54
以上都可以將所包子拿取完畢,6種算式都可以作為答案。
附帶一提(2)的物理現象觀察法作答,仍然符合單位量×倍量的原則,即被乘數×乘數=積。
但是(2)大多數的答案多難以作為完全符合題意使用並充分條件的刻意忽略掉盤子數量,卻要用乘法算式作答。例如答案a.與f.基本上雖符合題目精神,但是已經幾乎喪失本題命題意義,與數數看何異?

回到本題的最初,看圖寫出數學乘法算式,考卷上所提供的標準答案,應該要符合最少數學原理、題意直觀性、使用充分條件。
符合以上三個標準,所以9×6=54才會被作為「標準」答案。
儘管我不信仰所謂的標準答案,但是評分總是要有彈性標準,因此我在評分的時候,在標準答案不符合的情況下,我會先給予扣分,但是如果學生能夠提出說明且合理我會歸還考卷分數,並且額外在平時成績加分,並且公開在班上說明學生平時成績被加分的理由,保留學生學習的彈性與創造力。

畢竟考卷上整道題目可以做答的空間有限,沒有寫字論述說明的空間,如果有足夠的空間,那麼也是可以讓同學寫出完成理由才予以給分的。

既然是討論數學問題,就要使用理科腦,不是學文科的人就不能學數學,而是要換個理科腦袋思考,不然會陷入只求最終答案,而去脈絡化,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窘境。

再來我並不反對Jason kid多線思考的概念,但是考量實際現場是屬於國小二年級教育現場,實務上一定有所謂的教程進度的問題,儘管許多數學定律早就已經存在,但學生在還不熟悉相關定律之前就貿然使用,只會造成學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狀況,會製造出越多學生只追求答案結果,略掉過程的重要性,對教育長遠來說不是一件好事。

至於有網友提出美國、新加坡等國家列式方式不同,但詳究之下發現其實關於被乘數的定義其實與台灣還是一樣的。

儘管大人懂的數學知識多於國小二年級,但是術業有專攻,懂數學的人不一定會教數學,教學本身就是一種專業,能夠堅持不媚俗的批改考卷,扛得家長與新聞媒體的壓力,坦白說這種老師不多了,難道不該與肯定嗎?

瞧瞧我自己也開始用文科腦長篇大論跟Jason kid一樣廢話一堆,但這不是我習慣的作風啦。

Jason kid,如果你希望我能一一回應你的問題,那麼就請列出分點標上編號,並且題目重點提問,我可以一題一題回答,盡量滿足吃瓜群眾囉。

因為我看你的長篇大論時實在是很累。
相信你應該也是吧!
han172189 wrote:
小二數學「6×9=54(恕刪)

我從小數學就不好,可能是國小二年級時的暑期輔導沒去上(可以學生自己決定要不要上),開學後人家數學都會寫,我完全狀況外,然後一路爛到離開校園的學習道路...

但我到現在還記得,不知道是國小國中哪個階段,是除法,老師說答案的單位,必須放在算式的最前面,比如求答案幾「個」,除式a÷b=c,以「個」為單位的數字就要擺在a!

178公里÷4.44公升=40.090090....
這是我最近機車的油耗,要算一公升跑幾公里,那就公里單位的數字要擺在前面,否則算出來的數字就是錯的!

那這個老師要求的邏輯,應該也是如此...
只是這在乘式來說,似乎比較沒有影響,因為數字前後對調乘出來的數字都是一樣的,不像除式會完全不同!

所以只能說這位老師很嚴謹,要說他錯,應該是錯在不符合台灣「差不多」、「沒差」的文化...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