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林環牆和彭主播的英文都哪學的啊?

john65537 wrote:
蔡英文的LSE學生記錄,學位申請欄上原本寫的M. PHIL(碩士)被劃掉 ,換成了不同筆跡寫的PhD(博士),而且修改人不符合一般常理,沒有在旁邊簽章以示負責。當年的文件正式上應該另用一張新學生記錄卡,怎麼可以使用同一張這樣塗改呢?


作者到底有沒有向LSE或倫大直接詢問過這一點呢?

他有得到這樣的答覆嗎?

他有拿到起碼一份其他人的學生紀錄卡,

確認當年LSE的學生紀錄卡上,

任何修改都會是同一個人的筆跡嗎?

都會簽章負責嗎?

都會換一張新的學生紀錄卡嗎?

起碼我看過其他英國大學的學生紀錄卡之類文件,

上面也是這樣塗塗改改,根本沒有人在塗改處簽章啊:







像作者這樣拿不出證據,

就自己憑空幻想的推論方式,

正是論文仔最常用的套路啊,

哈哈哈~
john65537

人家的student record有Examinations taken, with Dates and Results的記載啊!

2021-10-28 16:15
turtlins
turtlins 樓主

所以呢?到底可不可以塗改啊?到底要不要簽章負責啊?到底要不要換一張新的重寫啊?不要又烏龍轉桌啊,哈哈哈~

2021-10-29 2:48
turtlins wrote:
所以,
事實很清楚,
1982年9月起,蔡英文本來就可以按照倫大校規,
無須再註冊,只要專心撰寫論文、準備口試就可以了,
所謂WD from course當然就是退選而已,
哪來的休學/退學?


總統府所提供的學生紀錄為什麼如此不完整?
如果她有在1983.10.16 (sunday) 參加博士論文口試,
這麼重大的學業紀錄為何沒記載?
而且取得博士學位的畢業時間也沒記載,
這是哪一款的學生紀錄?
也很想知道菜包子英文哪裡學的


觀點投書:蔡總統難道也說「菜英文」
https://www.storm.mg/article/122807
turtlins
turtlins 樓主

你以為英文很好是拿到英國大學博士的必要條件喔?你太少見多怪了啦。

2021-10-28 16:40
wrq0049

喔 原來如此 所以上課聽不等老師說啥還能拿博士?難怪菜包子能拿1.5個博士學位 論文應該是用中文寫的吧 還是南島文字? 因此指導教授 才無法指導 只能給1.5個博士了

2021-10-29 10:24
turtlins wrote:
作者這句「1983年5月至1984年8月任職政大『客座副教授』」,
是打哪來的?
林涵青的文章中沒這句吧,


T大確實很專業,也都能提出"證據"。
關於1983年5月至1984年8月任職政大『客座副教授』,
以及1983她在東吳兼職的事,
其實是論文門的關鍵證據,所以在這點的攻防很激烈,
有些就被官方列為機密不能公開了。

而資訊弱勢的一方,只能透過間接性佐證資料來追查真相。
https://www.facebook.com/hwanclin/posts/150863916287423/
看看林p怎麼說的:
感謝網友傳來有關蔡英文的四份政大與教育部公文收發檔案資料 (詳見如附照片)。我把這4件公文整理摘要如下,其中第一份應是政大收受蔡英文申請教職的公文(1983/5/23),而第二份應是政大發出要聘用蔡英文的公文(1983/5/31)。
如果我的解讀還不夠精準,請即公開蔡英文的政大人事檔案。
綜合過去所有的訊息,我們研判:
1)蔡英文於1982年11月10日退出LSE的碩博士學程後,就已喪失了英國Tier 4 學生簽證身份,而當時必須2個月內離開英國。因此,蔡英文可能1983年1月或更早就已回到台灣。
2)也因此,如學生紀錄顯示,蔡英文在1982-83 與1983-84兩個學年度,沒有任何註冊登錄。如她自己過去所揭露的,她在英國求學的時間真的不到兩年(正式紀錄只有21個月)。
3)蔡英文回到台灣不久後,開始投稿政大法學期刊,同時也於1983年5月31日拿到政大聘書,稍後也於同年10月20日投書聯合報發表有關反傾銷稅一文。她的客座副教授教職,應始於1983年8月或9月,並開始擔任東吳大學碩士生林桓的論文指導教授,該生於1984年春天通過論文口試。
4)蔡英文說她於1983年6月提博士論文,同年10月通過論文口試,並於次(1984)年3月拿到博士。這樣的說法根本不符合上面所說明的情境,何況她已正式退出了LSE的碩博士學程,已沒有論文指導教授,如何會有論文口試的安排?
大家想一想,誰有時間一邊寫英文的論文,一邊寫中文的期刊論文,又一邊準備論文口試,一邊投書聯合報,也一邊教學又指導碩士論文?這個論文門還要再演下去嗎?回頭是岸吧!
===============================
第一份公文:政大是收文單位
-------------------------------------------
檔號:0072/05/02/03/151
來文字號:留2823
收文字號:0720001372
檔案產生日期:民國72年(1983)5月23日
===============================
===============================
第二份公文:政大是發文單位
-------------------------------------------
檔號:0072/05/02/03/157
發文字號:政人1123
檔案產生日期:民國72年(1983)5月31日
===============================
===============================
第三份公文:政大是發文單位
-------------------------------------------
檔號:0072/05/02/03/253
發文字號:政人3057
檔案產生日期:民國73年(1984)12月8日
===============================
===============================
第四份公文:教育部是收發文單位
-------------------------------------------
檔號:0074/140.27-06/1/0050/026
案名:國立政治大學資格審查
來文字號:英代新
收文字號:00
發文字:台審
檔案產生日期:民國74年(1985)9月20日
===============================
若世界上有誠實豆沙包
給蔡英文吃一顆
一切就真相大白了!
也許,剛開始蔡英文只是想用假學歷
獲取一個教授位置就到終老
沒想到
心越來越大
終究大到無法再開口承認
沒有博士論文這回事
所以
只能警惕我們
別輕忽一開始的小謊言
k6573

這些疑英派的,萬一不小心吃了誠實豆沙包,透露了明知沒真的證據硬要演戲。一直賴在台下不肯走的觀眾們,應該會很傷心的。

2021-10-28 16:16
turtlins
turtlins 樓主

這種事早就發生過很多遍了啦,這些論文仔只是為了「大局」著想,一直忍辱負重啦,哈哈哈~

2021-10-29 2:49
john65537 wrote:
總統府所提供的學生紀錄為什麼如此不完整?
如果她有在1983.10.16 (sunday) 參加博士論文口試,
這麼重大的學業紀錄為何沒記載?
而且取得博士學位的畢業時間也沒記載
這是哪一款的學生紀錄?


你到底有沒有仔細看過那份學生紀錄卡啊?



這還不夠完整喔?

入學時間、升等時間、註冊學期、論文題目、題目審核通過時間、繳交論文時間、獲頒學位時間、指導教授,

這樣還不夠喔?

怎麼會沒有取得學位時間呢?

不然上面的Awarded Feb 84是什麼呢?

為什麼沒記載口試時間就不行?

就人家LSE的格式就這樣啊,

他們校方認為這樣就夠了啊。

你有意見,等你入學的時候再向校方抱怨啊,

你這是哪一款的校外人士意見啊,

哈哈哈~

如果你這麼糾結於口試時間,

我可以根據我對學界的了解,

給你一點參考。

口試時間通常是學生自己和指導教授、口試委員去喬,

和系上或校方無關,

完全配合教授和口試委員方便,

所以早上、下午、晚上、假日,什麼樣的時間都有。

即使敲定時間,之後教授或口試委員臨時有事,

學生也只能配合再改,

甚至教授或口試委員太忙,

學生寫好論文又苦等幾個月的,也多的是。

系上或校方只要口試完有人把口試結果,例如簽名單或口試報告送過去就行。

當然,有些學校很嚴謹,什麼都要留下紀錄,

但如果有些學校不這麼認為,那也是校方的權限,

最重要的是有拿到口試報告或簽名單。

還有,

我實在不懂,

證書都有了,

甚至其他可以公開的文件也都拿出來了,

你們怎麼會以為,光憑學生紀錄卡上沒有記載口試時間,

就足以推翻其他所有的文件?

就算配合你們的想像,

是學校配合蔡英文在造假,

那麼都能偽造證書了,

偽造口試時間紀錄會很難嗎?

你們糾結在這上頭,又有什麼意義呢?
john65537 wrote:
關於1983年5月至1984年8月任職政大『客座副教授』,
以及1983她在東吳兼職的事,
其實是論文門的關鍵證據,所以在這點的攻防很激烈,
有些就被官方列為機密不能公開了。

而資訊弱勢的一方,只能透過間接性佐證資料來追查真相。


所以你的意思是:

你們這些論文仔根本就沒掌握到任何證據,

就能憑空想像出蔡英文在1983年5月到1984年8月任職政大客座副教授?

即使有政大的服務證明書?

你們都不用先證明政大的服務證明書是錯的?
john65537 wrote:
大家想一想,誰有時間一邊寫英文的論文,一邊寫中文的期刊論文,又一邊準備論文口試,一邊投書聯合報,也一邊教學又指導碩士論文?


林環牆列出一堆亂七八糟的時序,

其實和他最後這一句結論之間,並沒有什麼邏輯必然性,

所以我直接解決他最後這一句就行了。

虧他都當了這麼多年的副教授了,

還能對學界的生態裝傻到這種程度?

還是他「談笑無鴻儒,往來多白丁」,結交的都是一次只能寫一篇文章的人才?

哈哈哈~

我舉一個例子就好:





你看這個人,

從他入學哈佛到1980年秋天完成論文並通過口試,這期間多忙啊,

最精彩的是,

他在1980年秋天就要完成論文並口試,

竟然還有空從年初趕寫博士論文的同時,

先「奉命」編撰24頁的英文特刊,

到了夏天,又專程「回國」參加國建會,

行前還能抽空準備材料,回國後立馬寫出七千字專文報告呈交外交部,

並刊登在1980年7月24日的聯合報:



「反觀」蔡英文,

和人家比起來,那可真是太遜了啦,

難怪人家比她早八年就當上總統了欸,哈哈哈~

聯合報那篇文章有兩個地方很有趣,

右邊圈起來的是馬英九本人親筆註明的7月23日,

但前面他當年上繳國民黨革命實踐研究院的自述中,明明寫的是7月24日啊,

差了一天,所以也是造假嗎?哈哈哈~

左下角圈起來的是他的頭銜,

看不清楚?

沒關係,我幫你放大:



1980年7月23或24日,

他投稿聯合報的署名頭銜是「美國哈佛大學法學博士」,

但他在自述中,明明說自己是到了秋天才完成論文並通過口試,

1981年才獲頒博士學位,

寫這篇文章的時間點,

他連論文都還沒完成,更別提口試、獲頒學位了。

人家蔡英文1983年10月20日在聯合報刊出文章,

署名頭銜國際經濟法博士,

這時至少是已經通過口試了欸。

所以,

如果你們認為,蔡英文那些文章刊出時間點的落差就能證明蔡的學位、論文有假,

那馬英九應該是直接斬立決,不用等到秋決了吧,哈哈哈~

怎麼樣?要給你點時間思考一下嗎?

還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堅持雙標到底?哈哈哈~

順便建議一下,

彭主播要不要也去查一下馬英九1980年夏天到秋天的入出境紀錄,

他夏天回國參加國建會,

什麼時候才趕回美國參加秋天的口試呢?

哈哈哈~

好啦,給一個正常一點的例子。



夏鑄九老師拿到哈佛碩士之後,

先回台大當講師,

1981年8月升副教授,

1982年3月開始攻柏克萊博士,

在攻博士期間,依然繼續擔任台大城鄉所副教授,

1987年11月拿到博士,

1989年7月才升教授。

換句話說,

他念了5年8個月博士,這5年8個月他依然是副教授,

而且是真的有上課、有指導碩生和博生的副教授喔。

(先插一句,

怎麼樣,不是博士也可以指導博士生啦)

在這5年8個月期間,

這位副教授怎麼可能一篇文章都不寫呢?

即使到了1987年,正是論文最後階段、準備口試的時候,

他還是產出了好幾篇正式論文喔:







夏老師的例子其實在學界不算什麼特例,

有不少老師都是邊教書邊寫碩、博論文的啦,

然後到了要和教授討論或口試的時候,就台美或台歐兩頭跑啊。

一邊寫博碩論,一邊寫期刊論文或報章文章,

對這些老師來說更是小菜一碟,

如果文章就是取材自博碩論,那根本是副產品而已嘛。

我可以理解你或那篇文章的作者,

真的對學界生態很陌生,

但這些對彭主播、林環牆、賀德芬這種學界老人來說,

怎麼可能會不知道呢?

明明就是為了入人於罪,故意在裝傻啦。

而你們還甘願這樣被他們唬弄,

那真是假傻騙真傻喔,

哈哈哈~
你英文好爛…
turtlins wrote:
他投稿聯合報的署名頭銜是「美國哈佛大學法學博士」,

但他在自述中,明明說自己是到了秋天才完成論文並通過口試,

1981年才獲頒博士學位,


又在混淆視聽了,
馬英九是被報紙編輯介紹為博士,不是自稱為博士,
在華人圈這樣的 禮貌性捧捧對方, 並不少見,尤其知道馬和黨國高層的關係良好時。
而那位1.5個phd卻在還沒參加口試 之前, 就在 學術期刊 自稱是名校博士了,
這才有 學術倫理的問題。

當然t大 會說她也是被介紹的,而非自稱,
那麼請看看這裡:
https://pttgopolitics.com/gossiping/M.1606093541.A.8F8.html

精采吧?
  • 1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