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風電那麼貴又不穩定,我想不通為何民進黨硬要花大錢蓋呢?


boodikuo3 wrote:
為什麼呢??沒風的...(恕刪)


小英的浪漫吧,
以後可以弄個風之谷的場景,
然後宣傳說綠黨發展觀光不遺餘力。
自由財經
上緯董座:離岸風電 魔鬼藏在細節裡
2017-07-14 06:00

〔記者張慧雯/台北報導〕「這一路走來,我從未懷疑政府支持風電產業的決心,但仍要說一句,魔鬼藏在細節裡。」上緯投控(3708)董事長蔡朝陽昨嚴肅地說,「沒有專業港口、沒有工程船、也沒有人才,未來要怎麼裝更多的離岸風機?如何把風電產業帶來的商機與技術留下來?期待政府能多盯點細節。」

盼政府能多盯點細節
苗栗竹南外海,兩支斥資40億元的示範離岸風力發電機正在轉動,接下來上緯還有30支風機要裝,台灣離岸風電產業從無到有的這條路,初期甚為艱辛,蔡朝陽說,接下來期待政府不是只有開放和支持,相關的專業港口、工程船、人才等產業供應鏈都要扶植與發展。

他解釋,一座離岸風力發電機,光是一個葉片就長達65公尺,還有超過60公尺長、700公噸重的基樁,組裝起來比美國自由女神像還要大,但台灣沒有專用港口可以卸貨;蔡朝陽也憂慮,風力發電機組的基礎形式主要有套筒及單樁二種,目前政府規劃以高雄興達港為離岸風電專用港口,若該港口無法同時適用兩種基礎形式(套筒式基礎在港口為站立擺放,但單樁基礎則需躺平擺放),反而可能不符合工程需求。

而這麼大的基樁就算順利卸貨,要怎麼載到海上、打到海床下43米?現階段這種設備和技術只有德國和中國工程船能做到,但依目前法規,中國海上工程船無法到台灣鄰近海域施工(費用僅新台幣1億元),從歐洲調來成本則需7-8億元,上緯租一天歐洲船就燒掉600萬元,而且是從對方離港起算,所以未來政策若無法開放,施工船將是一個大問題

至於人才欠缺的問題也是不遑多論,他表示,裝置離岸風機,其實風機只佔成本四成,其他前期作業包括地質、地震、颱風研究,還有裝機、施工船、施工成本則高達六成,裝這兩支風機都是上緯以土法煉鋼方式,想辦法自己做,未來要裝設的數量這麼多,欠缺人才很難動得起來。

每天都看到竹南外海那兩隻的廢鐵

要價40億的廢鐵

冥進洞執政台灣浩劫
國防預算自己國艦國造自立研發潛水艇和蓋數一兩兆的風力發電
一堆腦殘的政策,台灣真的是印鈔票的
跟著喊國艦國造的一百分部長都消失多久了
四年下台,台灣毀了,小英拍拍屁股走人

DANTELIU wrote:
蓋數一兩兆的風力發電




40億是是上緯花錢蓋的,關政府什麼事??



問題1: 政府要花兩兆蓋離岸風電?

答: 完全錯誤,政府不會花任何一毛錢蓋風機.

離岸風電由開發商負責建造,維護與運營,政府只出錢向開發商買電,簽訂20年購電合約.
國際已證明FiT (Feed-In Tariff)是最適合綠能初期發展的方式,歐洲幾乎所有國家都採
此制度. 見下表



實例解說:

陸域風電主要兩家開發商: 台電跟民營英華威(另有東鋼). 英華威向ENERCON購買風機
插在台灣,發電售予台電賺取電費,扣除建置/維護/利息等成本即為利潤.
不論陸上海上,都不是BOT,沒有特許經營期限,不會收回國有(對照組:台灣高鐵是BOT).
海底電纜,海上變電站也是開發商要蓋. 開發商可是私營或公營,台電公司即同時參與陸域跟
離岸風電.官股銀行和離岸風電的關係請看問題22到問題25.

綠電由政府收購是基於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第四條與第八條.

總之政府不參與風場建設,當然也不編列預算,事實上中央全年總預算也只有兩兆,不可能
總預算全部去蓋風機
. 政府只透過國營台電,中鋼參與開發案,另有額外支出
1.台電606億修改電網費用.
2.建造/運維專用碼頭(使用者付費)
3.對應綠能不穩定增加的燃氣機組+儲能系統(詳見問題17,18,19)


結論: 任何宣傳政府要花兩兆蓋風電的都是騙子.
=======================================================================

問題5: 未來20年購電總價是否為兩兆?

答: 以下按時間順序詳解.


第一次出現所謂的兩兆風電,是聯合報2018年4月5日的報導.



4月6日能源局發出澄清聲明,並提出正確計算公式
遴選之離岸風電系統係以簽約費率來作為收購價格;而競價之離岸風電系統則以其競標價格
作為收購價格. 換成數學式

(遴選風場A年發電量*簽約年價格A'+遴選風場B年發電量*簽約年價格B'...)*20年 = 遴選總價
(競標風場a年發電量*競標價格a'+遴選風場b年發電量*競標價格b'...)*20年 = 競標總價
遴選總容量=A+B+C...=3.5GW (預定)
競標總容量=a+b+c...=2GW (預定)
20年總價 = 遴選總價+競標總價

遴選風場電價是依與台電簽約年的躉購價格為準,但簽約必須先取得電業登記
(籌設許可,參考電業登記規則). 4月6日時所有參數,僅總裝置量5.5GW與2018年躉購價
5.8元被確定,其他均未知所以總價未知.

4月11日反風電人士陳立誠發文抨擊能源局語無倫次



陳立誠自行假設遴選3.5GW全數依照2018費率簽約,又自行假設競標2GW價格為4元,於是
遴選部分 3500MW*8760*41%*5.8元*20年=1兆4580億
競標部分 2000MW*8760*41%*4元*20年=5760億元
兩者相加=2兆340億元

但是4月30日遴選並非照陳立誠所想,遴選容量增加為3836MW,競標容量1664MW,
照陳立誠自以為方式計算總價應為
遴選部分 3836MW*8760*41%*5.8元*20年=1兆6000億
競標部分 1664MW*8760*41%*4元*20年=4800億元
兩者相加=2兆800億元

2018年6月22日競標結果公布,價格非照陳立誠所想的4元,而是2.2~2.6元不等,
兩兆風電徹底破功,陳立誠遭狠狠打臉,即便所有遴選風場都照2018年費率簽約,總價為

遴選部分 3836MW*8760*41%*5.8元*20年=1兆6000億
競標部分 232MW*8760*41%*2.22元+512MW*8760*41%*2.5元+337.1MW*8760*0.41
*2.5元+582.9MW*8760*41%*2.55元=2900億
兩者相加=1兆8900億元



但這仍不是確定價格,6月22日時遴選風場仍無一簽約,直到2018年11月底都沒有開發商
取得籌設許可,即沒有任一家以2018年躉購價簽約.
2018年12月中,終於允能(708MW)及海能(378MW)率先取得籌設許可,與台電簽訂PPA,簽約
容量再縮水允能(640MW)海能(376MW),後者應是風機容量所致376/8=47,前者則以整體
風場最大發電效益考量,調整為640MW.
剩下2750MW只能待2019年,下方為王姓電盲2018年終搞笑.



遴選2018已簽約容量:1016MW(縮水70MW) 價格4234億
遴選2019待簽約容量:2750MW 價格未知,實際簽約容量亦未知
競標容量:1886MW 價格2900億 未確定是否放棄

由於2019躉購價未確定,廠商亦有撤退可能,所以總價格仍未定.


結論: 要等開發商取得籌設許可,和台電簽訂購電合約的那一刻.



=======================================================================

問題6: 既然根本沒有兩兆,為什麼盛傳兩兆風電之說?

答: 專業騙子即使謊言被戳破,也絕不會感到羞恥而道歉,只會繼續散播新謊言.


=======================================================================
stunmaker wrote:專業騙子即使謊言被戳破,也絕不會感到羞恥而道歉,只會繼續散播新謊言.
  
在污衊別人是騙子之前,
是否可以先明白的告訴大家,
你到底是哪個廠商或政黨單位派駐的人員,
可以長駐本站九個月,
發文12XX篇,
每天發文接近5篇,
有95%以上都是為風力發電辯護,
還辛苦蒐集那麼多資料,
說是一般網友實在沒人會相信,

我們歡迎相關廠商或政黨上來為你們的產業或政策做說明或辯護,
可是為何要偷偷摸摸連自己代表誰都不敢明說??

你一天到晚要網友自己找資料反駁你那避重就輕、遮東掩西的懶人帖,
抱歉,
我們這些網友平日都有自己的工作要忙,
上來討論只是關心一下時事和政策,
發表一下對政府施政的不滿和意見。

我們不像你們是專職領薪水在這邊帶風向的,
沒那麼多時間和你們一樣到處找資料來反駁你的謬論,
總歸一句話,

是否可以先明白的告訴大家,

你到底是代表哪個廠商或政黨單位,

來為你們的產業或政策做說明或辯護,

這樣大家對你PO的資料,
心中自有標準,
知道到底可以信任多少。
人類中最卑鄙無恥的是, 權力擁有者和諂媚權貴者, 藏身安全場所歌詠戰爭, 用愛國心將無知者送往戰場!
為什麼不都採用競標呢?
採用技術移轉的遴選價格來浪費人民納稅錢

stunmaker wrote:
==========...(恕刪)
king_hsueh2007 wrote:
為什麼不都採用競標呢?
採用技術移轉的遴選價格來浪費人民納稅錢



個人推測

1.如果都不用在地化生產,在野黨會批評為什麼錢都讓國外賺,整碗捧去,
台灣什麼都沒學到.

2.會出現廠商大量使用中國風機與安裝相關設備的現象,
這是執政黨最忌諱的事.

3.沒有高價躉購,競標不會跳到2.X元,可能要個3.X元,當然還是能省不少就是.

有一句話叫免錢的最貴
蓋風機政府是免出錢
但一度電賣給政府5.6元
跟美國2.1 歐洲2.6元相比
中間的超額利潤誰賺走了??
台灣將來電費漲一倍都不只!!!
KiKiUnicorn wrote:
污衊別人是騙子



我已經說過N次了,要汙衊本人是廠商或政黨相關人士
請拿出證據.

本人絕對與任何政黨,或風電相關業者無關,
反過來講,如果我是的話某政黨就不會是現在這樣了.
(你看過某政黨派出的公投發表會反方,是什麼水平?)

仔細看就會發現我收集的資料還遠比他們齊全,某政黨自己不努力,
天天挨打也只是剛好而已,看另一位板友TW Energy怎麼說

「政府不願意自己出來為自己政策辯護,輸了也活該死好。」

我也知道很多人的風格是,既不照科學也不看證據,
只要發現自己不做功課,光憑感覺,信口開河的謬論講不贏,眼看居於下風,
就轉移目標質疑對方的身分,


這在網路或日常生活都會看到的,見怪不怪.
sugerbaby0621 wrote:
有一句話叫免錢的最貴
蓋風機政府是免出錢
但一度電賣給府5.6元
跟美國2.1 歐洲2.6元
中間的價差誰賺走了??
台灣將來電費漲一倍都不只!!!



1.台灣不是5.6元,2018年簽約者5.8元,2019年還沒有簽約.


2.美國不是2.1元

本身是世界第二大風電國,2017年首開兩個離岸風電計畫共368MW,位於馬里蘭州.
價格每度0.132美元(約台幣4.1元),24%ITC聯邦補助,跟再生能源憑證(OREC)收入(價格?).
2018年麻州開兩個計畫,400MW從0.074美元/度開始,每年上升2.5%,最終價格0.1183美元/度,
另400MW從0.065美元/度開始,每年上升2.5%,最終價格0.1039美元/度,18%ITC聯邦補助,跟
再生能源憑證(OREC)收入(價格?),前者平均約新台幣3元,後者2.6元.


3.歐洲不是2.6元

第一批離岸風電2012跟2014年共通過6案,價格0.18~0.23歐元(2014年相當台幣7.4~9.4元)
但遲未施工,總統馬克宏2018年6月重新審定價格0.15歐元統一價躉購20年,按今天匯率
約5.25元新台幣/度,裝置容量3GW,2024年完工.不論裝置容量,完工日期,甚至價格都跟台灣
遴選風場相近.

說話要拿出證據.

  • 1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