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

談核電不要政治化,核廢料要怎樣處理?


纖玉 wrote:
台灣地小,民主意識...(恕刪)

核廢料好危險好可怕的,請核二2號機不要再重啟了

纖玉 wrote:
台灣地小,民主意識...(恕刪)


沒錯,核廢料就是沒辦法處理,只能任憑時間讓它衰變到一定的程度,但這個時間很長,非人類的工程可以掌握的。

以後我會再為文詳述,這裡簡介一下為何擁核團體視為核廢料處理神器一直沒什麼進展的原因

(a) 快中子增殖反應爐
事實上,快中子增殖反應爐主要是用來增殖,他處理核廢料的效率並不高,因為核廢料濃度太高會使它達不到預定功率。而且,人類史上第一個用於發電的核反應爐就是快中子反應爐,70年過去了,結果卻是熱中子反應爐佔有絕對壓倒性的優勢,可見快中子反應爐是多麼不堪。之所以有這樣的原因是快中子反應爐本身的技術原理所導致的高風險,由於易核分裂的元素與快中子的反應截面較小,所以鏈式反應必須要在很高的核燃料濃度下才能得以實現,而這麼高的燃料濃度就意味著比熱中子反應爐高得多的功率密度,再加上快中子反應爐使用的冷卻劑是極其危險的液態鈉,所以其運行風險比常規核電站高得多。
就算不考慮風險硬上好了,由於快中子反應爐需搭配多次的再處理(須注意現在的MOX也就只循環一次而已),才有可能使鈾238達到更高的使用效率,然而多次的再處理就是更昂貴的成本,因此當成本高到一定程度,人們就不會再使用下去了。
根據Wiki的資料,目前已較大功率在運轉的快中子增殖反應爐也就2座,分別為俄羅斯的BN-600與BN-800。然而,俄羅斯的BN-600是使用富集鈾為原料而非用MOX,故增殖比很低,實在無法稱為增殖反應爐。至於BN-800才運轉幾年而已,是否能順利一直運作下去還是未知數。而且,BN-800的功率還未超過法國的超鳳凰的功率。由於快中子增殖反應爐本質上的危險性會增加其建設和維護成本,因此必須要用上大功率才能彌補高昂的固定成本,然而大功率就意味著散熱上的困難。事實上,原本俄羅斯預計要在2025年建成的BN-1200,目前計畫也被擱置了。
http://www.world-nuclear-news.org/NN-Russia-postpones-BN-1200-in-order-to-improve-fuel-design-16041502.html
至於比爾蓋茲所提倡的行波反應爐,號稱不用再處理,然而目前也僅是概念而已,能否實現也還不知道。負責設計行波反應爐的泰拉能源,創立快十年也沒有半毛錢的營收,大家還是不要抱太大的期望才好。

(b) 加速器驅動次臨界系統(Accelerator driven sub-critical system (ADS))
加速器驅動次臨界系統(Accelerator driven sub-critical system (ADS)),號稱能大幅縮短核廢料的壽命,這個技術曾經在核能流言終結者的網頁被分享過,結果底下一堆人高潮了,請看以下連接:
https://www.facebook.com/NuclearMythbusters/posts/528301750690742

然而,所謂的ADS是已經被研究將近三十年的東西了,目前連一台做為示範用的機組都還看不到。事實上,高階核廢料對於各國來說都是很頭痛的問題,若有哪個技術方案能有效解決它,早就大舉投入了,怎麼會等了好幾十年都沒有什麼像樣的結果,可見它面臨了非常大的技術困難。北京大學的雷奕安副教授曾經為文對其做了嚴厲的批評,詳細如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68546-103233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68546-1038955.html
他認為ADS還存在很多技術上的問題,且其中一個大問題是所需要的加速器現在還做不出來,而且他暗示可能也永遠做不出來:
『比如說,加速器的可靠性必須在目前基礎上至少提高1000倍,束流強度也必須在目前能達到的最好水準上再提高10倍以上(做加速器的專家知道這又多麼困難)。這些問題不是說拿出精神就能解決的』。
有極限的增長 wrote:
沒錯,核廢料就是沒...(恕刪)

你還是回自己的樓好好回答網友的提問吧.
樓主都失蹤一陣子去看臉了.
一堆推論.一堆可能的你.連我這鄉下人都沒法接受.
給點被證實的數字好嗎?
鄉下人問些蠢問題:

1. 找個沒地震或斷層經過,也不接近地下水的岩盤

,蓋牆壁很堅固的儲存所 ,U型

2. 核廢料用機器人處理,用水泥固化,利於推積,也不怕滲漏

3. 用機器人運送核廢料

4. U型儲存所上面再用很堅固的水泥蓋上 ,

如果水泥碰到輻射線也會瓦解

那這個方法就沒用


基本上

我認為人們不想用核電

最大的原因是想把錢用於它們賺得到的方式

不是沒有處理的方法


s510720 wrote:
鄉下人問些蠢問題:1...(恕刪)


目前世界主流能源掮客就三種而已.

第一種:核能.
有這方面技術的就只有美國,法國,中國跟南韓而已.
喔,最多加一個日本,但可能應該是在美國那裏加個括弧變成(美日)
門檻高.科技,技術含量也高.
核能的特色我就不用多說了,穩定,大量,低汙染.耐久.
更替一次燃料就能18個月都不用理他了.

第二種:煤炭.
技術最低,人類應用最久,蘊藏量最豐富.
估計燒到人類滅亡,地球毀滅都還用不完.
這種發電技術最普及了,也沒啥好講.
特色就是便宜,穩定,大量,高汙染,也是耐久,目前唯二能當普遍的基載電力的來源,另外一個就是核能.
燃料就是煤炭囉,用量其實很多,但它還算好保存.

第三種:石油/天然氣/綠能
為啥要將這三個放一起?
很簡單,天然氣是石油的副產品.
歐美這些大型的綠能公司,全都是石油商成立的公司或著轉投資成為大股東的.
誰勢力最大,這我不用詳說了吧.

石油/天然氣來發電優點就是上線速度快.缺點就是成本太高了.
就不用說這兩者怎麼方便保存?
只要斷了補給,新政府上台之後大開天然氣發電的新數據還沒出來.
但以前天然氣機組只是備援的狀態之下.最多只能撐7天.
現在這種天天都開好開滿的狀態.可能3天都不到.

為啥要擋核能,為啥要批評台中火力發電廠?
看看現在燒好燒滿的天然氣.誰荷包滿滿!?

再來看綠能的部分.母公司是誰?大股東是誰?
再加上綠能的特性是啥?靠天吃飯,不穩定.
當它不穩定的時候,誰才能當救援投手?前兩種能源都只能當先發,因為他們機動性很差.暖機要很久.
是的,又是天然氣.
荷包又滿滿了!

誰才跟財團勾結,我想就不用多說了!
反駁不了就惡意檢舉,真是一群垃圾農企粉!

吵核廢,就和樓主邏輯一樣
基本上就是先否定,然後在講一大堆拉哩拉雜的
以台灣的狀況
最多淨空個小島先把它給埋了....

垃圾場蓋我家旁邊,我當然不願意
但是給我三千萬,我馬上搬家

s510720 wrote:
我認為人們不想用核電
最大的原因是想把錢用於它們賺得到的方式
不是沒有處理的方法
恕刪)


應該是「少部份人」不想用核電

然後這個「少部份人」,就騙了一堆人

說用核能會世界末日、哥吉拉會毀滅地球、火山會爆發<--我還真聽過

然後這堆被騙的就幫著到處宣揚用愛發電,相信大家屋頂上裝個太陽能就有電用了

其實對「一堆人」來說,核電反而可以省核包哩


這個「少部分人」還有分奪權的和奪錢的,本質上沒什麼差異就是了。




有極限的增長 wrote:
沒錯,核廢料就是沒辦法處理,只能任憑時間讓它衰變到一定的程度,但這個時間很長,非人類的工程可以掌握的。


高階核廢料就是用過的核子燃料(乏燃料棒),一般來說有幾種處理方式。

貯存(storage):暫時貯存分成放在水池內以水為流體,
提供高放衰變熱熱交換的濕式貯存;以及將用過燃料以特製的燃料護箱(Cask)貯存,利用空氣來冷卻的乾式貯存。

深層地質處置(disposal):原則上需選定穩定地質,深度約300至1000公尺,
在數萬年的時間週期內,高放中的放射性核種都不致進入生態圈,
目前瑞典與芬蘭正在興建最終處置場(美國亞卡山也是最終處置場但因政治問題無法營運,現在電力公司正與美國政府在打官司當中)
,最終處置場需考慮處置之高放需能讓後代子孫取出的機會,因為高放中仍有97%的可用核燃料。

再處理(reprocessing):將用過的核子燃料中可用的97%之鈾與鈽元素取出,
重新再製成新的燃料回收再利用,不過回收的燃料其反應度與一般濃化鈾燃料有差異,
需重新進行安全分析(有時需對反應器的水流量或是蒸汽產生器更新)才能使用,目前主要使用此方法 的國家是法國。

再處理(reprocessing):目前此方法已經完成計算,並且有初步的反應器規劃,
主要是由Bill Gates投資的公司Terra Power發展,現在原型機(prototype)正要規劃興建,此方法的概念是將高放中長達數萬年半衰期的放射性物質,
重新照射成為半衰期約為數日至數年的短半衰期放射性物質,徹底解決放射性物質的問題
,且異變過程也能產生能量發電,一舉兩得。


http://zh.nuke.wikia.com/wiki/%E6%A0%B8%E5%BB%A2%E6%96%99%E8%A6%81%E6%80%8E%E9%BA%BC%E8%BE%A6%EF%BC%9F

無知不是錯,但跑出來秀下限就是您不對了!!
所以歐美都尚未有成功的例

那會不會就清楚多了?

kantinger wrote:
所以歐美都尚未有成功的例
那會不會就清楚多了?


台灣有用愛發電成功的例

那會不會就清楚多了?
  • 3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