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sl_66 wrote:
高捷十年還在虧桃捷...(恕刪)
===
「機捷蚊子車站多,運量就拉不起來。」逢甲大學運輸科技管理系副教授李克聰表示,機捷設站太多,車站位置又不好,沿線的21個車站,很多都是蚊子站,運量一定不高,蚊子站的維護和營運成本又高,恐造成機捷虧損更大。
李克聰說,機捷路線介面整合難,票價結構不合理,且因機捷延宕多年,軌道等設施折舊年限必須提前,維運成本相當高,再延宕下去,以後會更慘。
他建議,應提供免費轉乘,帶起運量,直達車和普通車的票價也要不同,「不然機捷前景堪慮」。李克聰認為,交通部責無旁貸,應出面協調,可以利用空汙基金,當作中央補助民眾轉乘優惠的補貼。
李克聰說,當初在規畫機捷路線時,原本就是想要「開發偏僻區域」,就像過去在規畫高鐵車站一樣,也因機捷擔負起聯絡雙北跟桃園的區域運輸角色,有些站必須連結比較偏僻的地區。
如今,機捷通車了,蚊子站情況嚴重,車站又沒有好的廠商開發計畫正在或是即將進行,令人擔心,「高鐵就是因為廠商開發沒做好,運量也就出不來。」
李克聰說,機捷設站太多,多設一個站,在建置和營運成本上非常昂貴,也會影響列車調度。機捷延線設的站,位置很不好,不需要設的站還設,且機捷沿線又彎又抖,應該減少設站才是,當初規畫設站時,確實不周全。
李克聰指出,機捷路線介面廣,牽涉桃園、台北和新北,如果沒有一個好的協調整合機制,就會造成桃園區域的票價比新北低,且直達車和普通車的票價基礎又設得一樣,缺乏合理公平的合理票價結構。
他擔心,票價結構再不調整,會造成政府、機捷和民眾「三輸」,政府達不到改善大眾運輸、減少私人運具的目標,桃捷的營收虧損愈來愈嚴重,民眾也享受不到機捷的便利姓。
「廠商開發計畫若無法快速做好,就要強化每個站的接駁運輸。」李克聰說,機捷要轉聯外運輸很不方便,還得坐計程車才能到,失掉大眾運輸轉乘便利的角色,這是機捷面臨到很大的困境。他建議政府,除了整體檢視廠商開發計畫,更要讓偏遠車站的連結接駁更便利。
李克聰呼籲,交通部應該整合雙北和桃園地方政府,全面檢討並比較搭機捷跟其他捷運或搭公車的票價和轉乘的合理性,加上現在開車族開高速公路有20公里免費,機捷在很多競爭上更顯劣勢,政府必須未雨綢繆,面對這些問題。
=====
這教授講這種話, 搞免費就會引人搭乘? 就算如此免費就沒有任何支出成本產生? 誰要負擔這些維護成本? 機捷資本已呈現問題燒太快, 且這些設的偏僻站點本來就是當初妥協地方生態下產物
然後票價上將通勤票定的跟直達機場的費用一樣, 導致到機場票價太低, 通勤貴等於倒打通勤者一巴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