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woo wrote:
所以若先給榮譽學士學...(恕刪)
k8187 wrote:
他當然可以當教授但是...(恕刪)
吳想到新加坡讀,拋出他因為無法在台讀,所以只能到新加坡,個人判斷這是藉口
他的目地是成立跨國企業,不只是台灣,新加坡接受他了,還可能以後總部設在新加坡.
馬19那些官員腦袋也不是裝沙的
台灣教育體制的漏洞百出,該限制的不限制,不該限制的限制一堆
一個跨國企業的經營者,郭台銘,營業額上兆,竟然報emba說資格不符,這不是天大的笑話嗎?
郭台銘資格不符,請問emba收的都是些甚麼角色?這笑話傳遍世界,大概只有台灣人不自知吧.
吳的問題很好,
剛好可以打破台灣人對於學歷的迷失,台灣有學歷的認證,但卻沒有最高榮譽的技術精英認證
個人認為:
技術精英應該等同於博士學位,
但博士學位不等同於技術精英,
這樣才能達到產學平衡,專業技能與學術等齊.
bobbycomboy wrote:
吳想到新加坡讀,拋出他因為無法在台讀,所以只能到新加坡,個人判斷這是藉口
他的目地是成立跨國企業,不只是台灣,新加坡接受他了,還可能以後總部設在新加坡.
...(恕刪)
其實吳寶春現在的身價,也不太需要臺灣的EMBA。
到國際發展,新加坡是個機會,新加坡大學EMBA是個很好的第一步,先建立當地人脈。
吳寶春到歐美大概不易打入社會,但是,新加坡,不論文化,語言,可行性很高。
就算臺灣及新加坡都接受吳寶春申請EMBA,新加坡發展機會好很多。
臺灣應該加油的是全面的國際化,不僅僅是教育系統的問題。
bobbycomboy wrote:
個人認為:
技術精英應該等同於博士學位,
但博士學位不等同於技術精英,
這樣才能達到產學平衡,專業技能與學術等齊.
...(恕刪)
新加坡教育制度比臺灣更僵化,新加坡政府幾乎完全主導大學發展。
如果以好的一面來看,新加坡政府效率很高,所以,新加坡大學的世界排名也不差。
簡單的問題:
新加坡大學跟臺灣大學,你會選哪一所?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