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82232016 wrote:
老人家沒有位置坐,
走過去說:"先生你好,那邊有一個老先生骨頭不好沒有位置坐,可以幫他一下嗎?"
跟說:"小鬼,沒看到老人家沒位置坐?還不滾起來讓位!"
效果是很不一樣的!
目的到底是要幫助到需要幫助的人,還是要去幫倒忙?
如果是後者,那還不如當個沉默路人!
義大世界當天的服務人員作法才是對的
幫忙把老人家推離現場,盡量不要和脾氣不好的人衝突
其他的路人,根本就是在幫倒忙
非常正確的觀念。
保護『被照顧者』,以及給予『照顧者』適當的身理與心理協助,是同樣重要的。
給予『照顧者』適當的身理與心理協助,可以讓『照顧者』減輕壓力並紓解情緒,這才是解決事情的方法。而非是把情緒已失控的『照顧者』的失控情緒,借由指責咒罵的方式,讓『照顧者』的情緒更加火爆失控。
舉個例子:
持槍歹徒壓著人質時,談判專家會選擇激化歹徒的言語?還是試圖去緩和情緒焦慮的持槍歹徒,並先設法將歹徒與人質做隔離?
提到孝順,剛好現在電視重播電影『桃姐』。裡面有段,是描述老人中心除夕夜時,有個坐在輪椅的老婆婆,眼神空洞地呆視前方。
老人中心主任對桃姐說:這位老婆婆,是住在這裡最久的人。
桃姐問:她家人呢?
主任:九零年代,他家人全家移民加拿大,之後就沒有人來看過他。
桃姐問:那她的費用誰出?
主任:政府出。
我想,電影裡那位老婆婆的子女們,永遠不會被人拍影片下來公諸網路,而因此遭受許多人咒罵,甚至成為報紙頭版新聞吧?因為這些子女,根本不會與丟在老人院的母親見面,更遑論有一起外出時起摩擦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