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

不想做就不要做啊..加..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加2000元

監察院自2008年起調查後,要求中油改進,但中油人員專案精簡多年,員工數卻從2008年1萬4813人,增到2011年1萬5219人,人力精簡績效不彰


中油去年度員工人數1萬5219人,總人事成本247億多元,換算每名員工人事成本達162萬元。
.去年度中油50歲以上員工比率達67.48%,未滿30歲員工比率3.58%;員工平均年資25.3年,20年以上達78.28%


不過員工久任是好事,但淘汰機制要有,給的待遇高就要砍的合情合理,白紙黑字先訂下來



162萬我是有點懷疑....國民黨中央投資專員一年大約120萬薪資和獎金[夢到的不犯法吧]

國營事業有些比較特別是福委會,工會竟然不是兼任而是正職缺---這是用指派和借調方式,不過這缺可是要...
其實主要問題是在於人事費用上面

只要薪資做合理全面調整之後,就會有正常的營運積效出來

砍積效不是很合理,因為其高薪會帶出來的高年終,更凸顯了薪資不合理

若以正常台灣水平3萬~5萬的薪資而言,再來分配各企業的積效~~相信國人都會心服口服

htw12345 wrote:
你才完全搞不清楚狀況...(恕刪)


年薪等於用一個公司的"人事成本"去除員工人數....

沒領到那麼多的
要不要找你補差額
figo1958 wrote:
若以正常台灣水平3萬~5萬的薪資而言,再來分配各企業的積效~~相信國人都會心服口服


股市上萬點的時代人家也領這個薪水

私銀年終六個八個月在發的時候
比私銀績效更好. 也更賺錢的公股銀行. 最多資歷最深的也是領一樣4.6


現在為什麼不是那些發三五萬的. 應該向遵守勞動契約和勞基法的國營事業看齊?

如果大家都責任制作到死. 正常上下班的公司就錯了嗎

htw12345 wrote:
都没在看大大超越民間...(恕刪)


你確定有超過?
要比薪水也是拿相同產業來比才對
拿化工業和小七薪水比還是剛出社會的人比
有這種比法的嗎 這社會真的病了
很多人認為煉油廠與天然氣廠
跟進廚房一樣輕鬆愉快
高薪資是必然的!!
依據財星500企業
前10名大多是石油與能源業

中油薪水....被國家算低了(民營不了)

國營事業的薪水沒記錯的話約營業額1%
中油是台灣破兆的企業
我倒是認為油電薪水在台灣還比不上一個公務人員
台灣真是重官員輕勞工的地方






500gb wrote:
這裡的年薪是用人事總支出來除以員工人數
當然高的嚇人
因為:人事總支出不只有薪資部分,包含提撥退休金,勞健保費用還有一些相關費用
這個部分國營企業都是按時投保,不會有高薪低報的問題
所以當然支出就高!
去看看報名簡章!
養成班起薪26K;職員32K!
要達到一個月90K,看看年資40年吧..
有幾個年資40年的...就算有,我想給這個價碼不為過吧..


薪水9萬原來是這樣算來的,真是太有才了...

起薪26K,幹40年才有90K..這樣很多嗎?

tracer1000 wrote:
薪水9萬原來是這樣算...(恕刪)

國營企業和民營最大不同是採單一薪俸制
和公務員類似
所以不會有低底薪高獎金
講白點就是一階一階往上爬,要升的快除了年資夠就是考升等考
年資是用時間換取
而升等考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考.看考績比年資.更何況不是年年舉辦
要領到九萬當然可以
加上一些危險加給+搶修獎金+加班費(但又不是天天有)
這個和軍隊差不多啦
年資夠還得有缺讓你升...
媒體都是用平均年薪換算12個月的月薪..
鄉民都是講說隔壁誰誰月領8~9萬..
上班又是看報紙泡茶...
如果真有此事
歡迎到政風處舉報..

251251 wrote:
中油去年度員工人數1萬5219人,總人事成本247億多元,換算每名員工人事成本達162萬元。
.去年度中油50歲以上員工比率達67.48%,未滿30歲員工比率3.58%;員工平均年資25.3年,20年以上達78.28%...(恕刪)


老人公司
難怪薪水高居不下
而這些人通常沒幹到65歲是不會走的

文包 wrote:
股市上萬點的時代人家...(恕刪)


再苦不能苦老闆?
  • 3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