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站在統計學的觀點,我可以接受「校正回歸」

窮到只剩下錢 wrote:
你或者幹在心裡,或者當場把他罵一頓
不管怎麼樣
你能不讓他把那五顆螺絲拴回去嗎?


這倒也罷了,問題是你之後還是又去那家修車廠修車,
人家問你,結果你說,不找他修,難道要給別家修?
窮到只剩下錢 wrote:
站在統計學的觀點,我...(恕刪)


可是,瑞凡回不去了,以前的數據也回不去,為什麼現在可以回得去?

哪天發現的,統計到的,就算在統計到的那天不行嗎?改來改去不累嗎?
可做數據修正, 但回歸真的有些怪..... 每天的數字就不可考... 明天大盤也會跌落一地... 會不會跌破萬點...
Angel9999

可以收盤後再校正回歸嗎?

2021-05-23 12:11
如果在全球剛爆發的1個月內我也可以接受.
但是已經超過1年了, 還會發生這種事. 負責的單位只有2個原因 : 1. 喊口號,不在乎行動 2. 能力不足
享受全球稱讚的時間這麼久, 就不要在找藉口了.
站在統計學不及格的我觀點
校正回歸 這名詞沒問題
有問題的是他背後代表的意義
銀行存款 1萬 今天領出來用掉 6千 明天刷卡6千
難道月底你只跟老婆說這個月只花6千元還有4千
下個月會透支2千難道不用面對?不用預先準備?

這次就是避開 520 給總統一些面子
避開股市讓市場冷靜一下
erin6223 wrote:
站在統計學不及格的我觀點
校正回歸 這名詞沒問題



這個根本不是統計的問題,是簿計(會計學)的問題。時事版了解會計的人可能相對少,不過值得了解一下: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38&t=6370418

如果你自己做過生意,你大概知道什麼叫做現金制入帳,另一種叫做權責制入帳。世界各國在報確診案例一般用的就是現金制,發明個校正回歸,也算
Angel9999

違反ㄧ致性原則,厲害的發明。所以這也不符和會計原則。

2021-05-23 18:59
共匪一员

使用所谓的权责发生制原则,违反一致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

2021-05-24 15:36
昆陽實驗室日檢3200件 蔡英文:感謝所有付出的一線人員
東森財經新聞 2020/03/20 12:38


上面是2020/3/20的新聞,下面是65樓鳥頭網友貼出來的圖


https://covid19.mohw.gov.tw/ch/cp-4842-53637-205.html

有沒有發現一個很有趣的地方,2020/3/20的新聞說昆陽實驗室一天可檢驗至少3200件,但指揮中心的圖是至109年3月11號總共34家指定檢驗機構每日可檢驗3200件!

昆陽實驗室一定在34家裡面,所以其他33家每日可檢驗件數趨近於0?!

到底哪個數字可信?
窮到只剩下錢 wrote:
廢話
我當然知道統計學裡面沒有「校正回歸」這個詞
但站在統計學的觀點
當然是上游的資料要正確完整統計起來才有意義吧?
如果上游的資料都還沒有全數到位
你還統計個屁啊?
統計起來也是錯的吧

現在有機會讓他們把以前還沒有到位的資料補齊
應該是哪一天確診的就把他重新整理好
然後再重新統計一次
這有什麼不對?

難道你們明明知道有400例不是昨天發生的
還要硬往昨天的確診數裡面塞嗎?
統計學教科書是這樣教你們的啊?
就算你心裡再怎麼不爽
為了統計數據能正確
你也只能接受他們補齊資料啊
不然能怎麼辦?

統計學哪裡懂政治
現在吵的都是政治角力算計的問題
統計要的是資料完整統計確實
這樣的結果才有參考價值

有興趣的人不妨去自創一門叫「政治統計學」的東西
不過這對於台灣的防疫並沒有幫助


明明就是自己呈現資料標準改變了,指揮中心自己都不敢跟"統計學"有關,你就不必再牽拖"統計學"。

計算跟加總病例數,其實跟數學也有關係,你要不要說從數學的角度。
調整數據跟公共衛生有關,你要不要說從公共衛生的角度。
調整數據是為了對防疫有關,你要不要說從醫學的角度。

你有沒有修過統計學? 不要想當然耳的隨便拿一個名詞說甚麼角度。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