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敢 wrote:
有些朋友的邏輯我實在不懂,為什麼增加醫生人數,醫生的程度就一定會降低?
臺灣現有醫生人數一定比光復初期多,所以現在的醫生素質一定比民國四十年左右差?日據時代醫生人數又更少,所以我們現在醫生程度又比那時又差更多了,是嗎?
讓更多人有機會接受醫學教育,維持目前醫學養成教育的訓練標準,讓我們有更多的優秀的醫生,有什麼矛盾之處?
我鄰居有空軍飛行員,如果美國多賣些戰鬥機給我們,我們空軍擴大編制,中華民國的飛官素質戰鬥力就一定會下降嗎?我真的想不通!
為什麼總有些人始終不懂「能量」呢?有多少的能量才能推動多重的物體。
要增加教師和警察的國考名額很容易啊!只要認真看書跟運動考過考試即可。
只要多增設圖書館或閱覽室,再加上操場或運動場,這些每間學校都會有吧!
坊間補習班在開教師及警察國考的授課教師,都有大學教師資格或當高階警官嗎?
並不是嘛!就算不是大學教師或警官,只要能夠幫你考過就可以了,不是嗎?但醫學院可以這樣嗎?
培養一位合格的機師容易嗎?在國外受訓一年要花台幣1-2百萬,還不包含這一年來的食宿,
培養一個獨當一面的醫生很容易嗎?
醫療設備的昂貴程度不是你可以想像的,一間學校要有醫學院就必需花大錢去購置這些設備,
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學校就必需壓縮其他學院的支出,這是非常不值得的投資。
如果以台灣醫學院學費的收費金額,學校開醫學院根本就是在虧大錢,
因此,目前有開醫學院的學校,大多都有自己開設或配合的教學醫院。
醫學院必需要讀七年,還必需實習...
也就是說醫學院有七個年級,假如該校開一個班級,同一時間就要有七位教授同時授課,
這還只是通識教育,如果分科別之後,教授的人數就會多更多,況且教授多半仍在行醫,
國內醫學院的教授人數有多到那種程度嗎?教授的授課時間有多到可以大量招生的程度嗎?
再來,講到畢業後的實習,教學醫院一年能夠收的實習醫生數量是有限的,
如果沒有教學能量,一切都是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