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3435 wrote:
你可能不了解,現在核1.2.3都關了,台灣的民營和台電發電機組還是很夠用,不要被台電騙了,重點是在那麼發電機組是用什麼發電,這就是重點,發電成本問題,但不會是發電量不足問題
你可能也不了解,電力系統不是「發電量夠用」就好。
電要傳輸到用戶端,需要輸配電網路,而輸配電網路的複雜程度遠比任何一個資訊網路要高,
實際上目前世界上也沒有一個系統能夠很好的即時監控預估分路負載,只能做到盡量減少耗損。
發電量高於用電量不代表很夠用,因為發電量與負載並非保持恆定。
如果尖峰發電量調節不及,或是電力系統中突然發生故障,
就有可能造成機組離線(也就是發電機組端的「跳電」)保護,
此時供電的負荷就會轉移到其他在線的機組。
如果此時無法即時反應,將更多備用機組切換到這個迴路,或是切離部分負載(亦即限電),
就會產生連鎖反應導致其他機組離線。
這不是天方夜譚也不是科幻故事,實際上近年才發生過:2003 的美東大停電事件。
當時整個事件起因就是緬因州的一個發電廠,電廠周邊的一棵大樹樹枝掉落,導致高壓傳輸線短路,
最後連鎖反應造成 5000 萬人受影響的大停電。
台灣「目前」的電力系統狀態是兩具火力大型發電機組離線,整體電網還能夠正常運作。
但是 核1 核2 協和 三個電廠退役,北台灣的供電必定不足。
如果有其他機組離線,必定會發生局部、臨時的限電狀況。
我算是半個局內人,了解一些台電與能源局之間的矛盾狀況。
目前台電對於這種事情的處理方式就兩手一攤「阿是賣安怎」,
而能源局則是在絞盡腦汁想辦法擠出更多可用的電。
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包括國內與國外學者)以及 EMS 廠商提出的解決方案就是我說的,
引用需量反應與即時需量預測機制,找出輸配電網路最佳化的配置,
並且開始啟動自願性強制限電方案;第一階段可能以非必要的水冷機之類設備為主。
你可以說這是基礎建設規劃不良、台電做事顢頇、官員無能...隨你怎麼罵(基本上怎麼罵都對),
但是未來除非用電負成長,不然絕對、必定、肯定、會發生計畫與非計畫的限電。
這是物理定律。